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唐协跃专利>正文

一种轨道车辆分离式新型山地轻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85117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30 19: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轨道车辆分离式新型山地轻轨系统,由轨道支架、框架式轨道、轨道无人车、电动观光车和双供电系统组成,框架式轨道为防侧翻轨道,框架式轨道固定设置于轨道支架上,轨道无人车位于框架式轨道内,双供电系统设置于框架式轨道内,双供电系统与轨道无人车的供电端连接,电动观光车与轨道无人车可拆卸连接,轨道无人车为能够在框架式轨道内自主运行的无人驾驶平板车。电动观光车可在公路由游客驾驶运行;当电动观光车驶入轨道上的轨道无人车上时,则在轨道无人车的拖动下在轨道上面自主运行,轨道延伸到哪里,电动观光车可延伸到哪里,游客只需待在电动观光车里面即可,从而大大增加了游客的风景区观光范围。而大大增加了游客的风景区观光范围。而大大增加了游客的风景区观光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轨道车辆分离式新型山地轻轨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轨道交通设备,尤其涉及一种轨道车辆分离式新型山地轻轨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目前的轨道交通系统中,广泛地采用了跨坐式单轨交通系统。跨坐式单轨交通系统就是通过单根轨道梁来支承、稳定和导向,车辆骑跨在轨道梁上运行的铁路系统。跨坐式单轨交通系统具有爬坡和曲线通过能力强、占用空间小、噪声和景观影响小、建设周期短、投资成本低等独特特点和诸多优势,因此除了作为中小型城市的主要轨道交通线和连接城市中心与郊区的大城市轨道交通的补充线之外,特别适合风景区和旅游城市的旅游观光线。
[0003]与普通城市轨道交通相比,跨坐式单轨交通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车辆和轨道梁上。跨坐式单轨车辆采用了独特的骑跨式转向架结构支撑车体在轨道梁上运行,融合了传统城轨铁道车辆和重型汽车的相关技术,具有不同于传统钢轮双轨系统的显著特点。跨坐式单轨轨道梁是承载车辆载荷和运行导向的结构,承受较大的垂向力和扭转载荷,其设计、制作和安装精度要求高,需要具备足够的安全度、可靠性和耐久性。
[0004]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旅游的需求也呈现出多样性和差异性。相对偏僻的、静谧的,但自然风光秀丽的旅游项目——山地轻轨项目收到越来越多游客的欢迎。山地轻轨项目的突出优点是:

将休闲旅游与轨道交通相结合,是轨道交通在旅游业中的延伸,实现了旅游的便捷性,给游客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可全线高架,从而尽可能少地占用土地,实现了对景区生态环境的最大保护。该类项目对车辆和轨道梁的各个方面如轻量化、易维修性、安全性和舒适性等要求将更加严格。
[0005]现有技术所采用的跨坐式单轨交通系统大同小异,其主要由轨道梁、轨道车辆、供电设备、车辆段等部分组成。轨道梁既是承重的桥梁结构,又是支承和导向的轨道。轨道车辆采用了橡胶轮胎,通过安装在转向架两侧的导向轮和稳定轮来导向和稳定车体。构造上的特点使得其走行机理、轮轨关系等都与常规地铁、轻轨有很大差别。
[0006]现有技术中,轨道车辆必须在轨道上面运行。轨道车辆的转向架必须实时跨坐在轨道上面,轨道车辆与轨道不可分离。
[0007]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的轨道具有如下缺点:1> 现有技术安全性低。
[0008]现有技术中,车辆的转向架跨坐在单轨轨道上,即位于单轨轨道的外侧。车辆转向架的驱动轮、稳定轮和导向轮均压在单轨轨道的外部表面上。当导向轮和稳定轮有了一定的磨损量后,导向轮和稳定轮分别与轨道上侧面和下侧面之间的间隙加大,造车车辆在运行过程中左右摆动,从而降低了车辆运行的安全性;严重的情况下,尤其在山地间运行时且侧向风很大的情况下,车辆有倾覆的危险。
[0009]2> 现有技术使用范围小。
[0010]现有技术中,车辆只能在轨道上面运行(即有轨道的地方才有车辆),从而大大限制了车辆的使用范围。
[0011]3> 现有技术施工难度大,施工成本高。
[0012]现有技术中,轨道主体材料为混凝土,而混凝土具有典型的时效性,必须在轨道架设现场或附近设置混凝土的搅拌、运输和浇筑设备。这些设备在架设山地轻轨系统时是很困难的,尤其在大坡度(≥200

)、小弯道(≤5m)的风景区施工环境下几乎是不可能的。
[0013]现有技术主体材料为混凝土,在保证相同强度的条件下,混凝土材质的轨道体积大、重量大,搬运不便;混凝土的搅拌、运输、浇筑、维护需要较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综合成本高。
[0014]4> 现有技术供电方式单一,供电系统不可靠。
[0015]现有技术中,要么采用接触网顶部供电,要么采用轨道滑触线底部供电,供电方式单一。当发生接触网故障或滑触线断电的情况,则车辆将“抛锚”于轨道上,从而给车辆的维护和救援带来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1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轨道车辆分离式新型山地轻轨系统。
[0017]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由轨道支架、框架式轨道、轨道无人车、电动观光车和双供电系统组成,所述框架式轨道为防侧翻轨道,所述框架式轨道固定设置于所述轨道支架上,所述轨道无人车位于所述框架式轨道内,所述双供电系统设置于所述框架式轨道内,所述双供电系统与所述轨道无人车的供电端连接,所述电动观光车与所述轨道无人车可拆卸连接,所述轨道无人车为能够在所述框架式轨道内自主运行的无人驾驶平板车。
[0018]进一步,所述轨道支架由横向水平板、横向斜拉板、横向支板、纵向斜拉板、支架螺栓组成,所述横向支板、横向斜拉板和所述横向水平板构成横向支架,所述横向斜拉板和所述横向支板均为两条,两条所述横向支板的下端分别通过支架螺栓固定与所述横向水平板的两端,所述横向斜拉板的下端固定设置于所述横向水平板的中段一侧,所述横向斜拉板和所述横向支板的上端均与所述框架式轨道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框架式轨道下端固定设置多个所述横向支架,相邻两个所述横向支架之间的所述横向支板之间均较差设置两条所述纵向斜拉板。
[0019]进一步,所述框架式轨道由轨道连接法兰、轨道支撑法兰、轨道加强法兰、轨道纵梁、轨道侧板、轨道侧板、轨道底板、侧板螺栓和对接螺杆组成,所述轨道连接法兰设置于所述轨道底板的两端,所述轨道侧板设置于所述轨道底板的两侧,所述轨道侧板通过所述侧板螺杆固定在所述轨道纵梁上,所述轨道侧板和所述轨道底板外设置所述轨道加强法兰和所述轨道支撑法兰,所述轨道支撑法兰与所述轨道支架连接,所述端部侧板固定在所述轨道连接法兰与所述轨道纵梁之间。
[0020]进一步,所述轨道无人车由车架、内嵌式转向架、连接导向装置、永磁手动连接装置、自动连接固定板、无人驾驶控制器组成,所述车架的下端设置用于框架式轨道内行走的内嵌式转向架,所述车架上端面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连接所述电动观光车的连接导向装
置,所述连接导向装置中部的所述车架上设置有永磁手动连接装置,所述车架的侧边设置有用于与电动观光车连接的自动连接固定板,所述车架上还设置有控制所述内嵌式转向架驱动的无人驾驶控制器。
[0021]进一步,所述电动观光车由电动观光车主体、连接板、电动推杆和顶部的吊环螺钉组成,所述连接板和所述电动推杆固定设置于所述电动观光车主体的底部,所述连接板与所述轨道无人车连接时位于所述连接导向装置中,并与所述永磁手动连接装置磁吸固定,同时,所述电动推杆与所述自动连接固定板扣接,所述吊环螺钉固定设置于所述电动观光车主体的顶部。
[0022]进一步,所述双供电系统为电池、轨道滑触线和轨道无人车供电系统组成,所述轨道滑触线敷设于所述框架式轨道上,所述电池设置于所述电动观光车上,所述轨道无人车供电系统设置于所述轨道无人车上。
[0023]该新型轨道可布置在大型、大坡度风景区里面。该新型轨道也可布置在路过风景区的高速公路出口,作为连接高速公路和风景区的连接线路,实现了家庭、高速公路与风景区之间的无缝衔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车辆分离式新型山地轻轨系统,其特征在于:由轨道支架、框架式轨道、轨道无人车、电动观光车和双供电系统组成,所述框架式轨道为防侧翻轨道,所述框架式轨道固定设置于所述轨道支架上,所述轨道无人车位于所述框架式轨道内,所述双供电系统设置于所述框架式轨道内,所述双供电系统与所述轨道无人车的供电端连接,所述电动观光车与所述轨道无人车可拆卸连接,所述轨道无人车为能够在所述框架式轨道内自主运行的无人驾驶平板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分离式新型山地轻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支架由横向水平板、横向斜拉板、横向支板、纵向斜拉板、支架螺栓组成,所述横向支板、横向斜拉板和所述横向水平板构成横向支架,所述横向斜拉板和所述横向支板均为两条,两条所述横向支板的下端分别通过支架螺栓固定与所述横向水平板的两端,所述横向斜拉板的下端固定设置于所述横向水平板的中段一侧,所述横向斜拉板和所述横向支板的上端均与所述框架式轨道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框架式轨道下端固定设置多个所述横向支架,相邻两个所述横向支架之间的所述横向支板之间均较差设置两条所述纵向斜拉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分离式新型山地轻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式轨道由轨道连接法兰、轨道支撑法兰、轨道加强法兰、轨道纵梁、轨道侧板、端部侧板、轨道底板、侧板螺栓和对接螺杆组成,所述轨道连接法兰设置于所述轨道底板的两端,所述轨道侧板设置于所述轨道底板的两侧,所述轨道侧板通过所述侧板螺栓固定在所述轨道纵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协跃
申请(专利权)人:唐协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