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品加工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5109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30 19: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厨房电器,特别是一种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杯体,安装于壳体;电机,位于壳体与杯体围合形成的安装腔内,所述电机处于杯体的下方,且由电机驱动的转轴贯穿杯体底部并伸入杯体内,所述转轴的末端安装有搅拌装置;加热件,固定于杯体的底部,且与电机位于同一安装腔内;所述加热件的加热功率为P1,所述安装腔的有效散热空间为V,其中,P1/V=300W/L~1400W/L。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食品加工机无需增加额外的散热装置,也不必大幅增加整机的制造成本,仅通过对加热件的加热功率P1与安装腔内的有效散热空间V进行匹配设计,也能有效防止电机温升过高,降低发生烧机的几率,有效的延长了电机的使用寿命。延长了电机的使用寿命。延长了电机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食品加工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厨房电器,特别是一种食品加工机。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电机上置式的豆浆机,一般包括机头和杯体,且机头内设置有电机,杯体底部安装有加热管,电机由于封闭于机头内,电机运转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容易造成机头内的温度上升,因此,现有豆浆机的电机对温升有严格的限制,针对不同等级的电机,要求机头内电机的极限工作温度不超过105℃、120℃、130℃等。因此,为了防止电机的温升过高,现有的豆浆机会通过加大机头与外部大气的连通孔面积,或者在机头内增加风扇,以加强机头内外的空气循环及热交换。
[0003]同时,现有一件专利号为“CN201520523722.5”,名称为“一种便携式辅食加工机”的中国技术专利。该专利中公开了加热部件及电机安装于同一个容置腔体内,为了减少加热部件的热量向电机传递,在容置腔体内还设置隔热支架,隔热支架设于电机和加热部件之间,以将两者隔离。本专利技术人通过研究发现,尽管该专利中公开了隔热支架能够有效的隔离部分热量,但加热部件与电机仍处于同一容置腔体内,根据该专利研发的食品加工机,仍然存在电机温升过高,而发生烧机的问题。因此,为了解决电机散热的问题,研发人员会在容置腔体的底部开设散热孔,及在电机的后端加装风扇,以提升容置腔体内外的空气循环及热交换,实现电机更好的散热。但是,食品加工机工作时,需要放置于台面上,即使在容置腔体的底部加大散热孔,台面及桌面仍然对电机散热形成阻碍,电机温升仍然过高。而在容置腔体内增加风扇,则整机的制造成本显著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食品加工机,该食品加工机无需增加额外的散热装置,也不必大幅增加整机的制造成本,仅通过对加热件的加热功率P1与安装腔内的有效散热空间V进行匹配设计,也能有效防止电机温升过高,降低烧机发生的几率,有效的延长了电机的使用寿命。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0006]壳体;
[0007]杯体,安装于壳体;
[0008]电机,位于壳体与杯体围合形成的安装腔内,所述电机处于杯体的下方,且由电机驱动的转轴贯穿杯体底部并伸入杯体内,所述转轴的末端安装有搅拌装置;
[0009]加热件,固定于杯体的底部,且与电机位于同一安装腔内;
[0010]所述加热件的加热功率为P1,所述安装腔的有效散热空间为V,其中,P1/V=300W/L~1400W/L。
[0011]进一步的,所述加热件裸露于安装腔内,其中,P1/V=300W/L~450W/L;
[0012]或者,所述杯体制浆容量为200mL~2000mL。
[0013]进一步的,所述安装腔内还设置有将加热件与电机的本体隔离的隔热件,P1/V=450W/L~1400W/L。
[0014]进一步的,所述隔热件上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加热件隐藏安装于安装槽内,其中,P1/V=500W/L~1400W/L;
[0015]或者,所述隔热件上设置有向电机后端延伸的防护筒,所述电机的本体安装于防护筒内;
[0016]或者,所述隔热件上设置有向壳体底部延伸的连接柱,螺钉将连接柱固定于壳体的底部。
[0017]进一步的,所述电机的额定功率为P2,其中,P2=40W~150W时,P1/V=400W/L~1300W/L。
[0018]进一步的,位于安装腔内,所述杯体的底部设置有导热盘,所述导热盘的上表面与杯体的外表面相贴合,加热件紧贴设置于导热盘的下表面,所述导热盘与杯体的贴合面积为S,其中,P1/S=5W/cm2~18W/cm2。
[0019]进一步的,所述导热盘呈板状,且紧贴于杯体的底壁外表面设置;
[0020]或者,所述导热盘呈碗状。
[0021]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呈桶状,且套装于杯体外侧,其中,所述安装腔由杯体的底壁与壳体内壁围合形成。
[0022]进一步的,所述杯体包括贯穿的玻璃杯和与玻璃杯底部连接的金属底盘,所述玻璃杯的下端与金属底盘密封配合,所述加热件固定于金属底盘上。
[0023]进一步的,所述玻璃杯位于壳体上方,并与壳体固定一体,且金属底盘由玻璃杯与壳体夹紧固定;
[0024]或者,所述壳体呈桶状,且套装于玻璃杯外侧,其中,所述壳体为透明壳体。
[0025]现有技术中,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设计一般都是根据经验或者标准容量需求而设定的。比如,制浆量为1200mL杯体,根据经验对应设置的加热装置功率为1000W,而如果制浆量为900mL的杯体,对应设置的加热装置的功率为750W,同样,制浆量为600mL的杯体,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为500W,即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一般为0.83倍的制浆量。因此,对于现有的食品加工机,固有制浆量杯体的情况下,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无法自行且随意的选择。这就不可避免的使得现有的食品加工机,电机温升过高,容易发生烧机的问题,电机的使用寿命大大降低。
[0026]对于本专利技术的食品加工机来说,本专利技术人为了在不额外增加散热部件,且在不大幅提升整机的制造成本的前提下,创新性的提出了,将加热件的加热功率P1与安装腔内的有效散热空间的体积V进行匹配设计,也能够有效的降低电机温升,大幅降低电机发生烧机的几率,大大的提升了电机的使用寿命。与此同时,再根据确定的加热件的加热功率大小,反向匹配对应制浆量的杯体。其中,安装腔的有效散热空间是指,安装腔内除电机本体所占空间以外的空间。本专利技术人通过研究发生,将P1/V设计于300W/L~1400W/L之间时,在不增加额外散热部件的情况下,既能够防止电机温升升高,而且整机的制造成本更低,机器的使用寿命更长。
附图说明
[002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8]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实施例一:
[0031]如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种食品加工机,包括壳体1和杯体2,壳体1呈桶状,且套装于杯体2外侧,位于壳体1与杯体2所围合形成的安装腔10内设置有电机3,所述电机3处于杯体2的下方,且由电机3驱动的转轴31贯穿杯体2底部并伸入杯体2内,所述转轴31的末端安装有搅拌装置(图中未标记)。所述杯体2为金属杯体,且杯体2底部设置有导热盘4,所述导热盘4呈碗状,且上表面与杯体2的外表面相贴合,其中,加热件5紧贴设置于导热盘4的下表面,所述加热件为加热管。其中,电机的本体32、加热管及导热盘4均位于同一安装腔10内。
[0032]与此同时,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腔10内还设置有将加热件5与电机的本体32隔离的隔热件6,其中,隔热件6呈罩状,且其上设置有安装槽60,加热件5被隐藏安装于安装槽60内。本实施例中,隔热件6固定于杯体2的底部,且电机的本体32通过连接件(图中未标记)吊装于隔热件6的底部。
[003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杯体,安装于壳体;电机,位于壳体与杯体围合形成的安装腔内,所述电机处于杯体的下方,且由电机驱动的转轴贯穿杯体底部并伸入杯体内,所述转轴的末端安装有搅拌装置;加热件,固定于杯体的底部,且与电机位于同一安装腔内;所述加热件的加热功率为P1,所述安装腔的有效散热空间为V,其中,P1/V=300W/L~1400W/L。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件裸露于安装腔内,其中,P1/V=300W/L~450W/L;或者,所述杯体制浆容量为200mL~2000mL。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腔内还设置有将加热件与电机的本体隔离的隔热件,P1/V=450W/L~1400W/L。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件上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加热件隐藏安装于安装槽内,其中,P1/V=500W/L~1400W/L;或者,所述隔热件上设置有向电机后端延伸的防护筒,所述电机的本体安装于防护筒内;或者,所述隔热件上设置有向壳体底部延伸的连接柱,螺钉将连接柱固定于壳体的底部。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旭宁张文凡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九阳小家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