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包装侧边成型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4887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30 18: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包装侧边成型机构,包括:上输送组件,其包括上输送架、第一上输送装置与第二上输送装置;下输送组件,其包括下输送架、第一下输送装置与第二下输送装置,第一上输送装置与第一下输送装置之间形成第一输送空间,第二上输送装置与第二下输送装置之间形成第二输送空间;成型组件,其位于第一输送空间与第二输送空间之间,成型组件包括前成型部与后成型部,前成型部内设置有前成型通道,后成型部内设置有后成型通道,前成型部的左侧具有前引导段,后成型部的左侧具有后引导段;折膜组件,其具有前折板与后折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对产品的侧面包装膜以四侧向中间折叠的形式进行成型包装,整个过程减少人工干预,提高包装效率。高包装效率。高包装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包装侧边成型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包装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包装侧边成型机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传统的加工生产已经更加趋向自动化,如包装机,包装机在包装时,需要将包装膜包裹在产品表面,市面上出现一些包装机,可通过输送带对产品输送,同时将包装膜经过用于引导折叠的通道,可将包装膜包裹在产品表面,但对于复杂的包装结构则难以完成。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装侧边成型机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或创造条件。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
[0005]一种包装侧边成型机构,包括:上输送组件,其包括上输送架、第一上输送装置与第二上输送装置,所述第一上输送装置与所述第二上输送装置由左至右依次设置于所述上输送架内;下输送组件,其包括下输送架、第一下输送装置与第二下输送装置,所述下输送架位于所述上输送架的下方,所述第一下输送装置与所述第二下输送装置由左至右依次设置于所述下输送架内,所述第一上输送装置与所述第一下输送装置之间形成第一输送空间,所述第二上输送装置与所述第二下输送装置之间形成第二输送空间;成型组件,其位于所述第一输送空间与所述第二输送空间之间,所述成型组件包括沿前后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的前成型部与后成型部,所述前成型部内设置有前成型通道,所述后成型部内设置有后成型通道,所述前成型部的左侧具有向左前方延伸的前引导段,所述后成型部的左侧具有向左后方延伸的后引导段;折膜组件,其具有沿前后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的前折板与后折板,所述前折板与所述后折板均可沿左右方向移动,所述前折板可移动至所述前引导段的后方并与所述前引导段形成前折叠间隙,所述后折板可移动至所述后引导段的前方并与所述后引导段形成后折叠间隙。
[0006]该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待包装成型的产品旋转在第一输送空间内,利用第一上输送装置与第一下输送装置将产品共同送向第二输送空间,然后由第二上输送装置与第二下输送装置共同对产品进行移送,利用不同的输送空间对产品移送,可更灵活地对产品的输送速度等参数进行分段调控,在产品移送进入至前成型通道与后成型通道前,前折板与后折板向左运动,将产品右侧的包装膜中部向左弯折,产品上包装膜前后两侧折叠的部分分别经过前折叠间隙、后折叠间隙后与前成型部、后成型部相抵,维持折叠状态,而前折板与后折板向左越过产品后,再向右运动,将产品左侧的包装膜中部向右弯折,同样的,产品上包装膜前后两侧折叠的部分分别经过前折叠间隙、后折叠间隙后与前成型部、后成型部相抵,维持折叠状态,然后产品上包装膜的顶侧与底侧沿着前成型通道、后成型通道分别向产品中部折弯,如此可对产品的侧面以四侧向中间折叠的形式进行成型包
装,整个过程减少人工干预,提高包装效率。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上输送装置包括第一驱动电机、第一带式输送机、第一连接轴与转臂,所述第一带式输送机位于所述上输送架内,所述第一带式输送机驱动连接于所述转臂的一端,所述转臂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带式输送机的左侧,所述第一连接轴沿前后方向穿设于所述第一带式输送机的右侧,所述第一连接轴的端部转动连接于所述上输送架上,所述第一连接轴的旋转轴线、所述转臂两端的旋转轴线均沿前后方向延伸。在对产品的侧边进行成型包装前,通常需要将产品上的包装膜首尾连接于一起,如对抽纸包装,在对其侧边进行包装前,通常需要对包装膜首尾连接热封一起,在热封前,亦即将产品送至第一输送空间前,可利用第一驱动电机通过转臂带动第一带式输送机的左侧偏转下压,使得包装膜的首尾两侧刚好地热封一起,然后第一驱动电机通过转臂再带动带式输送机的左侧向上翻转,撤去外力后,抽纸本身的弹性可将包装膜撑起,使得包装后的产品更加紧凑,并且降低包装膜的使用量,提高生产效益。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上输送装置包括第二驱动电机、第一传动轴、第一调节螺杆、第二连接轴、第二带式输送机与第三带式输送机,所述第一传动轴转动连接于所述上输送架内,所述第一传动轴的旋转轴线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带式输送机与所述第三带式输送机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传动轴上,所述第二驱动电机驱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轴,所述第二驱动电机通过所述第一传动轴带动所述第二带式输送机与所述第三带式输送机输送,所述第一调节螺杆穿过所述第二带式输送机并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三带式输送机上,所述第一调节螺杆与所述第二带式输送机之间通过螺纹相互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轴连接于所述第二带式输送机与所述第三带式输送机之间,所述第二带式输送机相对固定于所述上输送架上。第二驱动电机通过第一传动轴带动第二带式输送机与第三带式输送机同时运转,从而通过对待成型包装的产品顶面前后两侧接触实现运送,通过正反转第一调节螺杆,可使得第二带式输送机相对第一带式输送机前后移动,从而调整第一带式输送机与第二带式输送机的距离,以适应不同尺寸大小的产品,使用灵活、方便。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上输送装置还包括转动板与支撑螺杆,所述转动板的左侧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传动轴上,所述第一调节螺杆穿过所述转动板的右侧,所述第二连接轴连接于所述转动板的右侧,上输送架的顶侧设置有槽孔,所述槽孔延伸至所述上输送架的右侧,所述槽孔内侧壁设置有内螺纹,所述支撑螺杆通过螺纹配合连接于所述槽孔内。可将支撑螺杆旋出槽孔,然后将转动板向上抬起,带动第二上输送装置向上翻转,以取出卡在第二上输送装置与造型下输送装置之间卡滞不前的包装膜,然后将支撑螺杆重新旋入到槽孔内即可,如此可对位于第二上输送装置与第二下输送装置之间的产品进行整理。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输送架与所述下输送架之间连接有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导柱、调节螺柱与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位于所述上输送架的上方,所述导柱与所述调节螺柱均设置于所述连接板的底侧,所述导柱穿过所述上输送架后连接于所述下输送架上,所述调节螺柱通过螺纹连接于所述上输送架上,所述调节组件沿前后方向排列有不少于两个,所有的所述连接板之间转动连接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调节螺柱通过齿轮与所述调节杆传动连接。正反转调节杆,调节杆通过齿轮带
动调节螺柱转动,调节螺柱转动时可使得上输送架涡着导柱相对下输送架上下移动,从而调节第一输送空间与第二输送空间的大小,以适应不同产品规格的高度,使用更加灵活。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下输送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下输送架内的第六带式输送机。即利用第六带式输送机对产品的底侧提供输送驱动力。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下输送装置包括第三驱动电机、第二传动轴、第二调节螺杆、第三连接轴、第四带式输送机与第五带式输送机,所述第二传动轴转动连接于所述下输送架内,所述第二传动轴的旋转轴线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第四带式输送机与所述第五带式输送机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二传动轴上,所述第三驱动电机驱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包装侧边成型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输送组件,其包括上输送架(110)、第一上输送装置与第二上输送装置,所述第一上输送装置与所述第二上输送装置由左至右依次设置于所述上输送架(110)内;下输送组件,其包括下输送架(210)、第一下输送装置与第二下输送装置,所述下输送架(210)位于所述上输送架(110)的下方,所述第一下输送装置与所述第二下输送装置由左至右依次设置于所述下输送架(210)内,所述第一上输送装置与所述第一下输送装置之间形成第一输送空间,所述第二上输送装置与所述第二下输送装置之间形成第二输送空间;成型组件,其位于所述第一输送空间与所述第二输送空间之间,所述成型组件包括沿前后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的前成型部(350)与后成型部,所述前成型部(350)内设置有前成型通道,所述后成型部内设置有后成型通道,所述前成型部(350)的左侧具有向左前方延伸的前引导段,所述后成型部的左侧具有向左后方延伸的后引导段(310);折膜组件,其具有沿前后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的前折板(410)与后折板(420),所述前折板(410)与所述后折板(420)均可沿左右方向移动,所述前折板(410)可移动至所述前引导段的后方并与所述前引导段形成前折叠间隙,所述后折板(420)可移动至所述后引导段(310)的前方并与所述后引导段(310)形成后折叠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包装侧边成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输送装置包括第一驱动电机(121)、第一带式输送机(122)、第一连接轴与转臂(123),所述第一带式输送机(122)位于所述上输送架(110)内,所述第一带式输送机(122)驱动连接于所述转臂(123)的一端,所述转臂(123)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带式输送机(122)的左侧,所述第一连接轴沿前后方向穿设于所述第一带式输送机(122)的右侧,所述第一连接轴的端部转动连接于所述上输送架(110)上,所述第一连接轴的旋转轴线、所述转臂(123)两端的旋转轴线均沿前后方向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包装侧边成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上输送装置包括第二驱动电机、第一传动轴、第一调节螺杆(131)、第二连接轴(132)、第二带式输送机(133)与第三带式输送机(134),所述第一传动轴转动连接于所述上输送架(110)内,所述第一传动轴的旋转轴线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带式输送机(133)与所述第三带式输送机(134)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传动轴上,所述第二驱动电机驱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轴,所述第二驱动电机通过所述第一传动轴带动所述第二带式输送机(133)与所述第三带式输送机(134)输送,所述第一调节螺杆(131)穿过所述第二带式输送机(133)并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三带式输送机(134)上,所述第一调节螺杆(131)与所述第二带式输送机(133)之间通过螺纹相互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轴(132)连接于所述第二带式输送机(133)与所述第三带式输送机(134)之间,所述第二带式输送机(133)相对固定于所述上输送架(110)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包装侧边成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上输送装置还包括转动板(135)与支撑螺杆(136),所述转动板(135)的左侧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传动轴上,所述第一调节螺杆(131)穿过所述转动板(135)的右侧,所述第二连接轴(132)连接于所述转动板(135)的右侧,上输送架(110)的顶侧设置有槽孔,所述槽孔延伸至所述上输送架(110)的右侧,所述槽孔内侧壁设置有内螺纹,所述支撑螺杆(136)通过螺纹配合连接于所述槽孔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包装侧边成型机构,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竹轩张全胜罗海亮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南海区德利劲包装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