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业雷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48030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30 18: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工业雷管,属于起爆器材技术领域,包括管壳,一端设有聚能凹槽;装药部,设置在管壳内部靠近聚能凹槽的一端;封口部,设置在管壳远离聚能凹槽的一端并与管壳相配合;所述装药部包括:有效装药,设置在靠近聚能凹槽的一端;起爆药,设置在有效装药远离聚能凹槽的一端,所述起爆药与有效装药之间的分界面为锥形,所述分界面的开口与聚能凹槽的开口方向相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聚能增强设计,在有限装药量条件下,形成超压爆轰和进行波形调整,从而提高雷管的起爆能力;在不改变原雷管生产工艺的条件下,通过更换压药成型冲头和调整相关参数即可具备生产条件,技术简单可靠。技术简单可靠。技术简单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工业雷管


[0001]本技术涉及起爆器材
,具体是一种工业雷管。

技术介绍

[0002]聚能装药是具有凹槽(一般凹槽覆盖金属罩)的装药,凹槽形状有锥形、双曲线型和半球形等。当起爆具有聚能凹槽的装药时,爆轰波向凹槽方向传播,引起整个装药爆炸,当爆炸产物从聚能凹槽表面向外飞散,将偏离原来的运动轨迹,发生特殊的折射,使得爆炸产物的大部分能量局限在很小的圆锥角内,此角度的平分线近于但不重合于装药表面的法线,也就是说爆轰能量的最大作用力方向几乎与凹槽表面垂直。
[0003]对于靠近凹槽表面的每个独立运动的质点,称为基元体,由于基元体的高速轴向运动,将在凹槽轴线上发生聚焦,聚焦后的爆轰产物将沿着凹槽轴线方向运动,形成轴向聚合的爆炸产物流,此流即为聚能射流。聚能射流形成后,随着距装药凹槽距离的增加而收敛,当达到距一定距离的某点时,聚能射流有最小剖面、最大密度和速度,此点称为焦点,该距离称为焦距。随后,射流膨胀发散,密度和速度减小,动能减弱。聚能射流的形成依赖于炸药的爆轰速度,如果爆轰速度无限大,基元体将同时在凹槽表面喷出,其聚能效应达到最大,如果爆轰速度是有限的,那么基元体会在不同时刻喷出,会使得射流容易发生间断,焦距增加,动能损失变高,聚能效应减弱。
[0004]在起爆器材领域,会通过使用聚能凹槽进行装药(带有聚能穴的雷管),从而提高雷管的起爆能力。对于如何在有限装药量条件下,实现工业雷管(带有聚能穴)起爆能力的进一步增强,相关研究较少,一些现有技术阐述了使用惰性隔板来增强聚能效应,提高切割效果的方案(CN201420752710.5带隔板的线型切割器),该方法虽然能有效升聚能效果,但由于工艺、产品限制,并不适用于工业雷管的设计制造。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业雷管,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工业雷管,包括:
[0008]管壳,一端设有聚能凹槽;
[0009]装药部,设置在管壳内部靠近聚能凹槽的一端;
[0010]封口部,设置在管壳远离聚能凹槽的一端并与管壳相配合。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装药部包括:
[0012]有效装药,设置在靠近聚能凹槽的一端;
[0013]起爆药,设置在有效装药远离聚能凹槽的一端,所述起爆药与有效装药之间的分界面为锥形,所述分界面的开口与聚能凹槽的开口方向相反。
[0014]作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分界面的轴线与管壳的轴线、聚能凹槽的轴线、装药部的轴线为同一轴线。
[0015]作为本技术的再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雷管装药结构满足如下公式:
[0016]H1=(k

1)H3[0017][0018][0019]其中:
[0020]m1:有效装药质量,g;
[0021]ρ1:有效装药平均密度,g/cm3;
[0022]k:有效装药与起爆药的爆速比称为k,k>1;
[0023]H1:管壳聚能凹槽的高度,mm;
[0024]H2:有效装药药面距离分界面锥形顶端的高度称为有效装药高度,mm;
[0025]H3:药柱锥形分界面的锥高,mm;
[0026]α:聚能凹槽的锥度;
[0027]d:管壳内径,mm。
[0028]作为本技术的再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管壳内还安装有点火延时部,所述点火延时部设置在装药部和封口部之间。
[002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30]1、通过聚能增强设计,在有限装药量条件下,形成超压爆轰和进行波形调整,从而提高雷管的起爆能力;
[0031]2、在不改变原雷管生产工艺的条件下,通过更换压药成型冲头和调整相关参数即可具备生产条件,技术简单可靠。
附图说明
[0032]图1为工业雷管的剖视图;
[0033]图2为工业雷管的局部剖视图;
[0034]图3为冲击波作用图;
[0035]图4为二重反射图;
[0036]图5为三重反射图;
[0037]图6为两种反射边界图。
[0038]图中:1

管壳、2

聚能凹槽、3

装药部、31

有效装药、32

起爆药、4

点火延时部、5

封口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40]本技术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如图1所示的工业雷管,包括:
[0041]管壳1,一端设有聚能凹槽2;
[0042]装药部3,设置在管壳1内部靠近聚能凹槽2的一端;
[0043]封口部5,设置在管壳1远离聚能凹槽2的一端并与管壳1相配合。
[0044]本技术在实际应用时,通过设置锥形装药界面进行聚能增强设计,在有限装药量条件下,形成超压爆轰和进行波形调整,从而提高雷管的起爆能力,优选的,聚能凹槽2为向管壳1内部锥形,其锥度为α,高度为H1。
[0045]如图2

4所示,作为本技术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装药部3包括:
[0046]有效装药31,设置在靠近聚能凹槽2的一端;
[0047]起爆药32,设置在有效装药31远离聚能凹槽2的一端,所述起爆药32与有效装药31之间的分界面为锥形,所述分界面的开口与聚能凹槽2的开口方向相反。
[0048]在本实施例的一种情况中,与聚能凹槽2直接接触的部分猛炸药称为有效装药31,有效装药31的爆速大于与其接触的起爆药32(或二遍装药)的爆速,有效装药31药面距离分界面锥形顶端的高度称为有效装药31高度,即如图2所示的H2,有效装药31与起爆药32的爆速比为k,优选的,所述分界面的轴线与管壳1的轴线、聚能凹槽2的轴线、装药部3的轴线为同一轴线。
[0049]如图2所示,作为本技术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雷管装药结构满足如下公式:
[0050]H1=(k

1)H3[0051][0052][0053]其中:
[0054]m1:有效装药31质量,g;
[0055]ρ1:有效装药31平均密度,g/cm3;
[0056]k:有效装药31与起爆药32的爆速比称为k,k>1;
[0057]H1:管壳1聚能凹槽2的高度,mm;
[0058]H2:有效装药31药面距离分界面锥形顶端的高度称为有效装药高度,mm;
[0059]H3:药柱锥形分界面的锥高,mm;
[0060]α:聚能凹槽2的锥度;
[0061]d:管壳1内径,mm。
[0062]在本实施例的一种情况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业雷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管壳,一端设有聚能凹槽;装药部,设置在管壳内部靠近聚能凹槽的一端;封口部,设置在管壳远离聚能凹槽的一端并与管壳相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雷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药部包括:有效装药,设置在靠近聚能凹槽的一端;起爆药,设置在有效装药远离聚能凹槽的一端,所述起爆药与有效装药之间的分界面为锥形,所述分界面的开口与聚能凹槽的开口方向相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业雷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界面的轴线与管壳的轴线、聚能凹槽的轴线、装药部的轴线为同一轴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业雷管,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锦书王继章刘钧张健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神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