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叶片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4457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30 18: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叶片模具,所述叶片模具包括:模具;盲管,设置所述模具中;测温装置,其设置在所述盲管中;以及控制器,与所述测温装置电性连接。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叶片模具,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能够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叶片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模具加热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叶片模具。

技术介绍

[0002]叶片模具在生产过程中有树脂固化过程,固化过程需要维持一定温度,所有模具需要安装加热系统。模具加热系统中主要靠温度传感器和温度开关测量控制模具内部温度。所以模具中需预埋入温度传感器及温度开关,以往的预埋方式将温度传感器在模具铺层制作过程中直接预置于加热层中,但这种预埋方式弊端在于温度传感器及温度开关损坏后,更换需要拆掉模具外泡棉、发泡等保温层及模具加热层外的玻璃钢结构层,更换一个温度传感器工程量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叶片模具,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通过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叶片模具,能够提高工作效率。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叶片模具,包括:
[0005]模具;
[0006]盲管,设置在所述模具中;
[0007]测温装置,其设置在所述盲管中;以及
[0008]控制器,电性连接于所述测温装置。
[0009]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叶片模具还包括温度开关,所述温度开关设置在所述模具中,且所述温度开关电性连接于所述控制器。
[0010]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模具包括内结构层和外结构层,所述外结构层铺设至所述内结构层之上,且所述内结构层的厚度大于所述外结构层的厚度。
[0011]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结构层和所述外结构层之间设置有有加热丝,且所述加热丝电性连接于所述控制器。
[0012]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所述加热丝的间距相等。
[0013]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盲管与所述测温装置螺纹连接。
[0014]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盲管的一端位于所述模具内,且呈平面设置。
[0015]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测温装置的一端设置有旋紧件,所述旋紧件与所述测温装置一体成型。
[0016]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测温装置上还设置有高温线,所述高温线电性连接于所述控制器。
[0017]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高温线上套设有保护管,所述保护管固定在所述高温线与所述测温装置的连接处。
[0018]如上所述,本技术的一种叶片模具,通过设置盲管以及在盲管内设置内螺纹,通过在测温装置上设置外螺纹,测温装置上的外螺纹与盲管内设置的内螺纹实现螺纹连
20mm~25mm,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间距例如为20mm。加热丝500为模具1000进行加热,使模具1000内部维持一定的温度。加热丝500的数量为多个,例如一个大约2平方面积的模具1000,加热层400至少需要一个电阻为50Ω的加热丝500。加热丝500与控制器800电性连接,控制器800例如控制加热丝500开关,根据实际情况,当模具1000内的实际温度超标时,通过控制器800控制加热丝500停止工作。
[0028]请参阅图2和图3所示,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当模具1000的结构层铺设至加热层400时,此时将盲管200一端设置在加热层400上,然后再继续铺设模具1000的其他结构层,并且使其盲管200的另一端延伸出模具1000。其中,盲管200设置在加热层400的一端呈平面设置,其呈平面设置更容易粘接固定,具体的,通过双组分结构胶涂覆在盲管200 上,将盲管200固定在加热层400上。盲管200的内部还设置有内螺纹,盲管200的外径例如为M8~M12,螺纹内丝例如为M5~M7,盲管200的长度为30~36mm,具体的根据测温装置 100尺寸而定,在本实施例中,盲管200的外径例如为M8,螺纹内丝例如为M5,盲管200 的长度例如为30mm。
[0029]请参阅图2和图3所示,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测温装置100设置在盲管200 内。测温装置100包括旋紧件110、高温线120和保护管130,其中旋紧件110设置在测温装置100延伸出模具1000的一端,旋紧件110与测温装置100一体成型,且旋紧件110直径大于盲管200的外径,使手动扭动旋紧件110时,更容易使力。测温装置100包括高温线120,且高温线120与控制器800电性连接,高温线120将测温装置100测量获取数据例如温度数据,传输给控制器800,以便控制器800监控模具1000内的温度,高温线120的数量例如为两条。高温线120上还设置有保护管130,保护管130套设在高温线120上,且保护管130 固定在高温线120与旋紧件110的连接处,防止高温线120内部电线折弯断裂。保护管130 例如为弹簧保护管,且不限于此。在测温装置100上设置有外螺纹,通过所述外螺纹和盲管 200的内螺纹进行螺纹连接,从而通过正向扭转旋紧件110,将测温装置100固定在盲管200 内或者当测温装置100损坏后,通过反向扭转旋紧件110将测温装置100从盲管200内脱离出来,从而替换新的测温装置,通过这样的设置,在更换测温装置100时,就不用破坏模具 1000的结构层,节省人力物力。测温装置100的外螺纹大径例如为M5~M7,测温装置100 在盲管200内部的部位的长度例如为30~36mm,在本实施例中,测温装置100的外螺纹大径例如为M5,测温装置100在盲管200内部的部位长度例如为30mm。测温装置100的数量例如为多个,一个大约为2平方米的加热层400,需要至少其两个测温装置200,以及和测温装置200数量一致的盲管200,以便获取模具1000内部准确的温度。
[0030]请参阅图2和图3所示,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模具1000内还设置有温度开关 900,温度开关900与控制器800电性连接,温度开关900为一个常闭开关,当模具1000内的温度到达预设的温度值时,温度开关900状态此时为常开,温度开关900向控制器800反馈信号,控制器800控制加热丝500,使加热丝500不再进行加热工作,直至模具1000内的温度降低至预设的温度值时,温度开关900自动闭合为常闭状态,控制器800控制加热丝500 开始加热工作。温度开关900的数量为多个,一个大约为2平方米的加热层400,其至少设置一个温度开关900。具体的,例如将温度开关900上也设置有外螺纹,温度开关900上的外螺纹与盲管200的内螺纹相匹配,使温度开关900在损坏时,更换方便。
[0031]请参阅图2和图3所示,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叶片模具还包括控制
装置 800,控制装置800分别与测温装置100、加热丝500以及温度开关900电性连接。控制装置 800与测温装置100的高温线120电性连接,以便控制装置800获取模具1000内的实际温度。加热丝500和温度开关900通过其对应的引出线分别与控制装置800电性连接,当温度开关 900检测到模具1000内的温度超过设定的温度时,由常闭的状态转化为常开的状态,并发送信号给控制装置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叶片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具;盲管,设置在所述模具中;测温装置,其设置在所述盲管中;以及控制器,电性连接于所述测温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片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模具还包括温度开关,所述温度开关设置在所述模具中,且所述温度开关电性连接于所述控制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片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包括内结构层和外结构层,所述外结构层铺设至所述内结构层之上,且所述内结构层的厚度大于所述外结构层的厚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叶片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结构层和所述外结构层之间设置有加热丝,且所述加热丝电性连接于所述控制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俊龙郭献国崔海军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双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