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840648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30 18:28
本公开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包括:基底;发光面积不同的多个发光器件,发光器件位于基底上;第一折射率层,包括与多个发光器件对应的多个开口区域,开口区域在基底上的投影与发光器件在基底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其中,至少部分开口区域的侧壁在平行于基底表面方向的截面的轮廓形状包括多个凹凸曲线;第一折射率层用于将发光器件发出的光在侧壁进行反射;第二折射率层,位于第一折射率层背离基底的一侧,第二折射率层整面设置且填充各开口区域,第二折射率层的折射率大于第一折射率层的折射率。层的折射率。层的折射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0001]本公开涉及显示
,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Organic Electroluminesecent Display,OLED)相对于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具有自发光、反应快、视角广、亮度高、色彩艳、轻薄等优点,是当今显示器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被认为是下一代显示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用以提高蓝色子像素的出光效率。
[0004]因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0005]基底;
[0006]发光面积不同的多个发光器件,所述发光器件位于所述基底上;
[0007]第一折射率层,包括与所述多个发光器件对应的多个开口区域,所述开口区域在所述基底上的投影与所述发光器件在所述基底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其中,至少部分所述开口区域的侧壁在平行于所述基底表面方向的截面的轮廓形状包括多个凹凸曲线;所述第一折射率层用于将所述发光器件发出的光在所述侧壁进行反射;
[0008]第二折射率层,位于所述第一折射率层背离所述基底的一侧,所述第二折射率层整面设置且填充各所述开口区域,所述第二折射率层的折射率大于所述第一折射率层的折射率。
[0009]可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在平行于所述基底表面方向上,在发光面积最大的发光器件对应的开口区域的侧壁中,所述侧壁的顶边和/或底边包括多个凹凸曲线。
[0010]可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所述基底包括多个不同颜色的第一子像素区域、第二子像素区域和第三子像素区域,所述发光面积不同的多个发光器件包括第一面积发光器件、第二面积发光器件和第三面积发光器件,所述第一面积发光器件与所述第一子像素区域相对应,所述第二面积发光器件和所述第二子像素区域相对应,所述第三面积发光器件和所述第三子像素区域相对应;其中,
[0011]所述第三子像素区域的发光效率低于所述第一子像素区域的发光效率以及低于所述第二子像素区域的发光效率,所述第三子像素区域对应的开口区域的侧壁中,所述侧壁的顶边和/或底边包括多个凹凸曲线。
[0012]可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在平行于所述基底表面方向上,所述曲线形状为“S”或“Z”字型。
[0013]可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沿所述基底的厚度方向,所述开口区域的截面形状为近似倒梯形。
[0014]可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还包括位于至少部分开口区域内的微棱镜结构,所述微棱镜结构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面积小于所述至少部分开口区域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面积;所述微棱镜结构与所述第一折射率层同层设置。
[0015]可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所述微棱镜结构位于发光面积最大的发光器件对应的开口区域内。
[0016]可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所述微棱镜结构位于所述开口区域的中心区域。
[0017]可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所述微棱镜结构的坡度角与所述第一折射率层的坡度角近似相同,所述微棱镜结构的高度与所述第一折射率层的高度相同。
[0018]可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所述微棱镜结构沿所述基底厚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为正梯形、三角形或圆弧形。
[0019]可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所述微棱镜结构的坡度角为50
°
~70
°
,所述微棱镜结构沿所述基底厚度方向的截面的底边宽度为1um~8um。
[0020]可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折射率层背离所述基底一侧的封装层,所述发光器件包括依次层叠设置在所述基底上的阳极、发光层和阴极,所述第一折射率层位于所述阴极和所述第二折射率层之间。
[0021]可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折射率层的材料包括聚酰亚胺,所述第二折射率层的材料包括SiNx。
[0022]可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还包括位于所述发光器件和所述第一折射率层之间的封装层。
[0023]可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还包括:位于所述封装层和所述第二折射率层之间的触控结构,以及位于所述触控结构和第二折射率层之间的平坦层;所述平坦层复用为所述第一折射率层。
[0024]可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所述触控结构包括层叠的第一触控电极层、触控绝缘层和第二触控电极层,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靠近所述基底,所述第一折射率层设置在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远离所述基底的一侧。
[0025]可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包括多个金属网格,所述金属网格包括多条金属线,所述多条金属线交错限定出所述金属网格的网孔,所述金属线在所述基底的正投影位于相邻的发光器件之间,且所述第一折射率层覆盖所述金属线。
[0026]可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折射率层的材料包括树脂,所述第二折射率层的材料包括混合有亚克力微粒的树脂或亚克力材料。
[0027]可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所述发光器件包括红色发光器件、绿色发光器件和蓝色发光器件,发光面积最大的发光器件为蓝色发光器件。
[0028]可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所述开口区域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面积大于或等于所述发光器件的有效发光区域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面积。
[0029]相应地,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附图说明
[0030]图1为相关技术中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2为相关技术中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3为相关技术中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6为图4和图5中发光器件23和侧壁331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36]图7为图4和图5中发光器件23和侧壁331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0037]图8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9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39]图10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0040]图1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0041]图1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0042]图1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其中,包括:基底;发光面积不同的多个发光器件,所述发光器件位于所述基底上;第一折射率层,包括与所述多个发光器件对应的多个开口区域,所述开口区域在所述基底上的投影与所述发光器件在所述基底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其中,至少部分所述开口区域的侧壁在平行于所述基底表面方向的截面的轮廓形状包括多个凹凸曲线;所述第一折射率层用于将所述发光器件发出的光在所述侧壁进行反射;第二折射率层,位于所述第一折射率层背离所述基底的一侧,所述第二折射率层整面设置且填充各所述开口区域,所述第二折射率层的折射率大于所述第一折射率层的折射率。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在平行于所述基底表面方向上,在发光面积最大的发光器件对应的开口区域的侧壁中,所述侧壁的顶边和/或底边包括多个凹凸曲线。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基底包括多个不同颜色的第一子像素区域、第二子像素区域和第三子像素区域,所述发光面积不同的多个发光器件包括第一面积发光器件、第二面积发光器件和第三面积发光器件,所述第一面积发光器件与所述第一子像素区域相对应,所述第二面积发光器件和所述第二子像素区域相对应,所述第三面积发光器件和所述第三子像素区域相对应;其中,所述第三子像素区域的发光效率低于所述第一子像素区域的发光效率以及低于所述第二子像素区域的发光效率,所述第三子像素区域对应的开口区域的侧壁中,所述侧壁的顶边和/或底边包括多个凹凸曲线。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在平行于所述基底表面方向上,所述曲线形状为“S”或“Z”字型。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沿所述基底的厚度方向,所述开口区域的截面形状为近似倒梯形。6.如权利要求1

3、5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还包括位于至少部分开口区域内的微棱镜结构,所述微棱镜结构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面积小于所述至少部分开口区域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面积;所述微棱镜结构与所述第一折射率层同层设置。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微棱镜结构位于发光面积最大的发光器件对应的开口区域内。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微棱镜结构位于所述开口区域的中心区域。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微棱镜结构的坡度角与所述第一折射率层的坡度角近似相同,所述微棱镜结构的高度与所述第一折射率层的高度相同。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微棱镜结构沿所述基底厚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为正梯形、三角形或圆弧形。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博于池李泽宇彭伊娜田越黄炜赟王娅琼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