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琼媛专利>正文

薄式插头之成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83975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薄式插头之成型装置,由下模具、上模具、固定座配合导电线实施,其下模具于中央处凹设一模穴,于适当处设二穿孔,于一侧成型一槽道;而上模具设成可相对应盖合下模具之型态;固定座于适当处垂向成型若干适高之护垣,于护垣侧边设二透孔;而导电线之二端部各连设一导电片,该导电片往下垂向延伸成型插脚。此成型装置在射出成型过程中可精确且迅速固定挠性导电线,以成型薄式插头。(*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薄式插头之成型装置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薄式插头之成型装置。尤指一在射出成型过程中可精确且迅速固定挠性导电线之薄式插头成型装置。薄形插头由于不占空间,且因其插脚方向与导电线之出线方向相垂直,较不易被意外拔出,故具相当之实用性。但有关薄形插头之射出成型制造,却存有一定之困难度,亦即,在薄形插头之射出成型过程中,如何控制挠性之导电线精确定位在有限的模穴高度中,使之不致于成型中移位造成成型后外露便成为一技术关键。查,习见薄形插头之成型方法有一种如图9及图10所示之成型方式,其系利用薄且具刚性之叉状物或叶片提供支撑与固定,以在射出成型过程中固定地将挠性之导电线夹持在模穴内部之精确位置上,而其中叉状物或叶片可于模制之最终填料阶段前缩回,允许塑料流入回缩叶片所留下之空洞中,或者叶片可注射循环结束之后缩回并于模制品上留有空洞,而为了协助回缩之动作,叉状物或叶片尽可能地制成薄状,然此却存在一问题,即叉状物或叶片制成薄状后,其乃无法保有充份之刚性而令挠性导电线不能定位于理想之精确位置,是以,另有一可行实施方式,即该等叶片可留存于铸模中,直至塑料成型材料经凝结硬化后再被抽出,而在该模制品上留有非常小且薄之空洞,然此一空洞虽不会对模制品结构造成多大之影响,但其却会令成品外观留下凹陷,不甚美观;此外,上述之成型方式须先将导电线置设于下侧模具之半模模穴中,复利用叉状物或叶片将其固位,并配合上侧模具盖合下侧模具,由注液横流道灌注塑料成型模制品,观之,其存在一制造速度之问题,亦即,在整个射出成型过程中,上述习用案必须历经下列程序:1.安设—将元件安设于模穴中在上、下模具未闭合前,将插头插脚连同挠性导电线安置于下模具之模穴中,使插头插脚由下模穴之预留孔道穿出,而挠性导电线则依其预设路径逐一卡制于前述叉状物(或叶片)之抓取端处;如果该挠性导电线于模穴内之预设路径较长,则上述之叉状物数量将随之增加,亦即,挠性导电线必须花费较多时间用以与每一叉状物之抓取端相固定,以使挠性导电线在有限之模穴高度中得以精确定位。2.闭模—上、下模具相闭合3.注料—注射热融塑料于模穴中利用热融之塑料注入模穴中,并经冷却而令塑料于模穴中固化,在此阶段之末端时间中,前述叉状物可退出或仍留于模穴中。-->4.开模—上、下模具开启模具开启后,已固化之塑料将包覆上述第1程序中所安设之元件,整体取离模穴即为成品;此时,模具又可供安设另组元件,以便进行次一循环之射出成型。由上述之历程不难看出,习用成型方法中,第1程序(安设)需利用上、下模具开启之时间进行操作,如果上、下模具之启闭系自动控制(即定时启闭),则操作人员需在有限之时间内完成该程序,如果有任一叉状物未准确抓取挠性导电线,则该段挠性电源线便有可能在注料程序时移位,造成露显之状态,形成不良品;又如果上、下模具之启闭系人工控制,其待第1程序完成方会进行第2程序,则又会因第1程序之使用时间不一而影响产量之控制。此外,在上述之第2与第3程序中,操作人员无法进行任何其他之操作,只能枯等该两程序之完成,人力之运用显然不够完善。又,上述习知的成型方法,仅能选用单一材质之塑料进行热融射出,此将无法兼顾各种实施场合之功能要求,例如:1.过硬的塑料虽可使薄形插头具有较佳的强度,但插头末端与电源线之衔接处,其应具备适当挠性之要求便无法达成,而过硬的衔接端,会使得实施时,该处电源线的路径缺乏灵活性,难适应不同环境之需求。2.过软的塑料虽具适当挠性的衔接端,但会使薄形的插头缺乏适当的强度,插头本体极易因外力而变形(如拔卸插头时),如果此变形经常发生,内部导电线之接点便容易脱离或接触不良,易生危险。3.不耐热的塑料    若干使用较大电流之电器(如电熨斗),插头本体会产生较高的温度,此时如插头本体之塑料不耐热,插头本体便易因高温而软化,致插头变形甚或引发意外。4.选择符合上述各项要求之塑料选择软硬适中、防火耐热之塑料进行射出成型,将使塑料成本大幅提高,不利产品之市场竞争。另,利用习用射出成型方法所制造之薄形插头,其成品外观缺乏变化,较难表现产品质感或特殊诉求,而单纯的产品外观,对于不同订单间之不同样式的要求,亦较难以应变。本专利技术之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薄式插头之成型装置,此装置在射出成型过程,中可精确且迅速固定挠性导电线,以成型薄式插头。为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由下模具、上模具、固定座配合导电线实施,其中:下模具于中央处凹设一适当厚度之模穴,该模穴于-->一侧微缩处设数顶部具凹弧之固持片,且于另侧顶缘成型一槽道,及于中央适当处设有二穿孔;上模具设成可相对应盖合下模具之型态,其于中央处凹设一模穴,及于一侧相对应下模具槽道成型一槽道;固定座于适当处垂向成型一组适高之护垣,该等护垣之型态乃配合导电线之行经路径及导电线导电片之形状而成型,及于适当处设二透孔;导电线之二端部各连设一导电片,该导电片往下垂向延伸成型具圆孔之插脚;导电线插脚穿伸于固定座透孔,导电线之导电片受环围之固定座护垣限制而紧密容抵于相对应之面上,设具导电线之固定座置于下模具模穴,而上模具相对盖合下模具,而予注入塑料以成型薄式插头。其中,可于设具导电线之固定座上设一定位片,该定位片于盖片底部二侧各固连一不规则片体,不规则片体恰可压抵前述之导电片;亦可于设具导电线之固定座上设一上盖,使固定座与上盖共同被灌注之塑料包覆而成型。固定座护垣侧边可成型逆卡榫或凸点,用以稳固掣定导电片。下模具底侧可设一活动式固定杆,以穿置导电线插脚之圆孔令其定位。下模具底侧亦可设二夹持体,以夹持导电线插脚令其定位。固定座外壁适当处可成型一组凸块或凹槽,令固定座与固化之塑料具一绝佳之固结力。定位片应使用相异于灌注塑料之材质成型。而定位片上另设置有冷光片或其他发光元件,可截取插头电源而发光。采用上述结构后,本专利技术因固定座可预先固装插脚与固装导电线,使得射出成型进行时,操作人员可于模具外先行完成该项组配,且挠性导电线定位精确、迅速,以增快制造流程;同时,固定座上适当的护垣设计,则可对于挠性的导电线提供一固定且一致的规划路径,使之于成型过程中确保不移位;又,固定座再配合以下不同型式的盖片,则更可使成品具备多样的外观与附加功能,大幅提升成品之实用价值。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述。图1系本专利技术之立体分解图;图2系本专利技术薄式插头之外观示意图;图3系本专利技术之可行实施例(一);图4系本专利技术可行实施例(一)之组合示意图;图5系本专利技术之可行实施例(二);图6系本专利技术之可行实施例(三);图6A系图6中局部放大图;图7系本专利技术之可行实施例(四);-->图8系本专利技术之可行实施例(五);图9系习用成型装置之示意图;图10系习用插头成型品之局部剖视图。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由下模具1、上模具2、固定座3配合导电线4实施,其中:下模具1于中央处凹设一适当厚度之模穴11,该模穴11之形状成型为如后述固定座3之外型,其于一侧微缩处设数顶部具凹弧之固持片12,且于另侧顶缘成型一槽道13供注入塑料,及于中央适当处设作二穿孔14;上模具2设成可相对应盖合下模具1之型态,其于中央处凹设一模穴21,及于一侧相对应下模具1槽道13成型一槽道22;固定座3为一具适当厚度之近椭圆硬质座体,其体积小于上述下模具1之模穴11,座上适当处垂向成型若干适高之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薄式插头之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它由下模具、上模具、固定座配合导电线实施,其中:下模具于中央处凹设一模穴,该模穴于一侧微缩处设有顶部具凹弧之固持片,且于另侧顶缘成型一槽道,及于中央适当处设有二穿孔;上模具设成可相对应盖合下模具之型态,其于中央处凹设一模穴,及于一侧相对应下模具槽道成型一槽道;固定座于适当处垂向成型一组适高之护垣,该等护垣之型态乃配合导电线之行径路径及导电线导电片之形状而成型,及于适当处设二透孔;导电线之二端部各连设一导电片,该导电片往下垂向延伸成型具圆孔之插脚;导电线插脚穿伸于固定座透孔,导电线之导电片受环围之固定座护垣限制而紧密容抵于相对应之面上,设具导电线之固定座置于下模具模穴,而上模具相对盖合下模具。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薄式插头之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它由下模具、上模具、固定座配合导电线实施,其中:下模具于中央处凹设一模穴,该模穴于一侧微缩处设有顶部具凹弧之固持片,且于另侧顶缘成型一槽道,及于中央适当处设有二穿孔;上模具设成可相对应盖合下模具之型态,其于中央处凹设一模穴,及于一侧相对应下模具槽道成型一槽道;固定座于适当处垂向成型一组适高之护垣,该等护垣之型态乃配合导电线之行径路径及导电线导电片之形状而成型,及于适当处设二透孔;导电线之二端部各连设一导电片,该导电片往下垂向延伸成型具圆孔之插脚;导电线插脚穿伸于固定座透孔,导电线之导电片受环围之固定座护垣限制而紧密容抵于相对应之面上,设具导电线之固定座置于下模具模穴,而上模具相对盖合下模具。2、如权利要1所述之薄式插头之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设具导电线之固定座上设一定位片,该定位片于盖片底部二侧各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琼媛
申请(专利权)人:黄琼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