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琼媛专利>正文

插头之插脚的固定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3941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插头之插脚的固定结构,主要由一插头配合一弹性片体组设而成,并配合插座的插孔而使用,其中插头的插脚于中段二侧处各成型一缺口,而弹性片体乃于前段二侧对应插脚缺口的适当处设成向外弯折的隆凸段,该片体乃环设于插脚侧边,并令其后段部设于插头内部;由此,插头实施插置时,具弹性张力之弹性片体之隆凸段或弹性覆片之隆凸部乃微撑张,并卡掣于插座之插孔内缘壁顶部,使插头与插座具一卡固定位效果。(*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插头之插脚的固定结构本专利技术是关于插头之插脚的固定结构。目前家电用口皆利用电源插头由插座中汲取电力使用,因此电力之运用已成为所有家庭生活的一部份,而一般市面上电器用品之电源插头插设于插座时,其插脚仅藉插座中导电片之紧夹力而固定,使用初期固定尚称良好,然日久导电片则会因电源插头之插脚长期插置而产生些微松驰之情形,致定位效果变差,容易意外脱落,此时若连接资讯、电器等相关设备,骤然断电,除造成使用者无谓困扰外,亦对设备系统稳定度造成程度不一的影响;此外,若将一对三之转换插头插设于插座,而其上之三组插孔又各插置电器用品之电源插头时,如果该转换插头的插脚没有足够的固定力,无法紧固于插座上,则欲拔卸其中一组插孔上之电源插头过程中,极易连同转换插头而脱离插座,此举将造成另二电器用品骤然断电,徒增使用者不便。另外,若干一对三之转换插头6,是将其插脚62部位设成可旋动型态,如图11所示,于适当处凹设一容置空间以驵设可适度旋转定位之旋转块61,其中插脚62与导电簧片63之固结方式是利用铆钉64直接铆合,令插脚62与导电簧片63呈相连结之型态;藉之,适可依实际之插掣需要,适度扳转插脚62迳连动旋转块61以插设于插座之插孔,然而此种将插脚62与导电簧片63直接用铆钉64铆接之方式,其铆接完成后,常产生二种情形,其一为插脚62与导电簧片63相接触处过紧,其二为插脚62与导电簧片63相接触处过松,此二种情形将导致人们于扳转插脚62连动旋转块61时,产生须施重力方得扳转或仅施轻微之即旋转松动之现象,即调整插脚62角度之过程非为顺畅。于是,针对上述转换插头6使用上未臻完善之处,有人于铆接时在插脚62与导电簧片63相对应接合处设置一垫圈65(请参阅图2),复利用一铆钉64穿伸导电簧片63、垫圈65及插脚62而相铆接,观之,导电簧片63与插脚62间因藉垫圈65相接,而该垫圈65是可减低插脚62相对导电簧片63旋动时所产生之摩擦力,故插脚62于旋转调整上较无太紧或太松之问题,然,该垫圈65乃为一细小元件,其置设于导电簧片63及插脚62之过程及铆钉64铆合之过程颇为繁复,须十分谨慎小心,无形中增加制造之工时,成本不能有效降低。本专利技术之主要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插头插脚的固定结构,其可卡掣于插座之插孔内缘壁顶部,并具插掣固定效果佳且不易脱落。-->为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解决方案一是:插头设有插脚,插头之插脚的固定结构由插头及其插脚配合弹性片体组设而成,并弹性片体邻接于插脚二侧,且弹性片体与插脚之一端均固定于插头上;插脚于中段二侧处各成型一缺口;弹性片体概为U型,其于前段二侧对应插脚缺口之适当处设成向外弯折之隆凸段;弹性片体之自由端位于插脚之缺口内,且弹性片体之隆凸段可由外力压迫而伸展于插脚之缺口内。上述插头之插脚之后段二侧处各设一凹口,而弹性片体后段二侧对应插脚之凹口成型内凹段。本专利技术的解决方案二是:插头设有插脚,插头之插脚的固定结构由插头之插脚配合弹性片体组设而成;其中插头之插脚于中段二侧处各成型一缺口;弹性片体具有一固定段与一对应插脚缺口形成向外弯折之隆凸部,该隆凸部具备压按弹性,且该弹性片体是一体成型于上述缺口之外侧或弹性片体之固定段直接固定在上述缺口之一端。上述弹性片体以片材或线材成型。本专利技术的解决方案三是:插头设有插脚,并配合其他导电片而实施,插头之插脚的固定结构由插头之插脚配合弹性覆片组设而成;其中插头之插脚于中段二侧处各成型一缺口,且插脚后段处设一透孔;弹性覆片于前段二侧对应插脚之缺口处设成向外弧弯之隆凸部,及于后段连设一侧片,侧片中央隆凸成型一具穿孔之凸体;该弹性覆片套置插脚之后段,插脚连同弹性覆片枢接于其他导电片上,上述凸体适介在插脚与导电片之间。由此,插头实施插置时,具弹性张力之弹性片体隆凸段乃卡固定位于插座孔内缘壁顶部,并具一定位效果。总之,本专利技术具备下列特点:1、插头插置于插座时,其具一卡固定位效果,安全性佳。2、欲拔卸插头时,仅须施一适当之力即可令插头与插座相分离。3、电器用品之电源插头若插设于一对三之转换插头,欲拔卸时,无需担心连同转换插头一起拔离之情形。4、类似一对三转换插头之可旋动插头,其旋动结构可省却垫圈,有效节省组装工时并增旋动之顺畅性。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述。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例之立体(局部剖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例之组合(剖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例之实施例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例之立体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例之实施例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第三实例之立体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第四实例之组合(剖视)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第五实例之立体分解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第五实例之组合(局部剖视)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第五实例之组合外观立体图;图11是习用品之组合(局部剖视)图;图12是另一习用品之组合(局部剖视)图。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第一实例由一插头1配合一弹性片体2组设而成,其中:插头1适当处设具插脚11,插脚11于中段二侧处各成型一缺口111,及于后段二侧处各设一凹口112;弹性片体2为一宽度等宽于插头1插脚11厚度之片体,在本实施例中,弹性片体2设成U形(但此非其唯一之实施样态),其于前段二侧对应上述插脚11缺口111之适当处设成向外弯折之隆凸段21,且于后段二侧相对插头1插脚11之凹口112成型内凹段22。当本实例组合时,如图2所示,弹性片体2乃环设于插头1插脚11二侧,令弹性片体2内凹段22容置插脚11凹口112,而弹性片体2前端部(即自由端)则伸置插脚11缺口111,其中插脚11与弹性片体2后段部是设于插头1内部,而为一插脚11二侧具弹性片体2之插头结构。而当本实例使用时,如图3所示,将插头1之插脚11嵌插于插座3插孔31,其中设作于插脚11二侧之弹性片体2之隆凸段21乃微撑张而卡掣于插座3插孔31内缘壁顶部,而具一卡固定位效果,俾使插头1不会因些许外力便脱离插座3;而欲拔卸插头1时,略施适当之力即可令具弹性张力之弹性片体2隆凸段21受插孔31内壁面限制而伸直,俾顺利拔卸插头1。在上述之操作过程中,插头1嵌插或拔卸时,弹性片体2之隆凸段21均会受压迫而内缩伸展,而伸展所需的活动空间,适由插头1之插脚11之缺口111所提供。请参阅图4,本专利技术第二实例针对插脚1与弹性片体2之改良乃在于:插脚11于中段二侧处各成型一缺口111,且于相对缺口111一端适当处各设一剖沟113;弹性片体2由薄片或线材成型,该弹性片体2具有一固定段23,并自该段延伸出一弧弯状之隆凸部24,该隆凸部24具有压按弹性。由上述结构之设成,弹性片体2乃藉其固定段23适紧地嵌卡于插脚11之剖沟113,令弹性片体2之隆凸部24位于插脚11之缺口111处,且隆凸部24之末端是伸入该缺口111,而若欲使该弹性片体2能永久稳固地嵌固于插脚11,则可在插脚11之剖沟113处施以冲压,藉材料之变形而予固定,令弹性片体2无脱落之虞;而如-->图5所示,当将插脚11插设于插座3之插孔31时,弹性片体2适微撑张而卡掣于插座3插孔之31内缘壁,而具一卡固定位效果,俾使插头1之插脚11不会因些许外力便脱离插座3之插孔31,又欲拔卸插头时,略施适当之力即可令具弹性张力之弹性片体2之隆凸部24受插座3插孔之31内壁面限制缩入插脚11之缺口111,并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插头之插脚的固定结构,其中插头设有插脚,其特征在于:其由插头及其插脚配合弹性片体组设而成,并弹性片体邻接于插脚二侧,且弹性片体与插脚之一端均固定于插头上;插脚于中段二侧处各成型一缺口;弹性片体概为U型,其于前段二侧对应插脚缺口之适当处设成向外弯折之隆凸段;弹性片体之自由端位于插脚之缺口内,且弹性片体之隆凸段可由外力压迫而伸展于插脚之缺口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插头之插脚的固定结构,其中插头设有插脚,其特征在于:其由插头及其插脚配合弹性片体组设而成,并弹性片体邻接于插脚二侧,且弹性片体与插脚之一端均固定于插头上;插脚于中段二侧处各成型一缺口;弹性片体概为U型,其于前段二侧对应插脚缺口之适当处设成向外弯折之隆凸段;弹性片体之自由端位于插脚之缺口内,且弹性片体之隆凸段可由外力压迫而伸展于插脚之缺口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插头之插脚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插头之插脚之后段二侧处各设一凹口,而弹性片体后段二侧对应插脚之凹口成型内凹段。3、一种插头之插脚的固定结构,其中插头设有插脚,其特征在于:由插头之插脚配合弹性片体组设而成;其中插头之插脚于中段二侧处各成型一缺口;弹性片体具有一固定段与一对应插脚缺口形成向外弯折之隆凸部,该隆凸部具备压按弹性,且该弹性片体是一体成型于上述缺口之外侧。4、一种插头之插脚的固定结构,其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琼媛
申请(专利权)人:黄琼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