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气体腔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39318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30 18: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混合气体腔室,包括:腔体、进气口、出气口、第一混合腔、导流板、第二混合腔和导流缝;腔体呈圆柱状结构;进气口和出气口分别设置于腔体外壁,且与腔体相连通;第一混合腔套设在腔体内,第一混合腔的进气端与进气口相连通;至少两个导流板与第一混合腔内壁固定连接,且沿第一混合腔内壁的周向均匀分布;导流板呈圆弧状板状结构;第二混合腔套设在第一混合腔内;导流缝设置在第二混合腔侧壁;导流缝与第一混合腔相连通,第二混合腔的出气口端与出气口相连通;腔体、第一混合腔和第二混合腔的轴线相平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两个混合腔将标气与零气螺旋混合,不阻挡输入气体流动,使得两种气体快速转动,混合均匀。混合均匀。混合均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混合气体腔室


[0001]本技术涉及气体检测仪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混合气体腔室。

技术介绍

[0002]混合气体腔室作为对气体污染物分析仪进行定期校准的装置,主要作用为气体稀释标准的校准仪硬件配置包括标气/零气流量控制器。在校准仪中,零气和标气通过混气腔室混合均匀。
[0003]目前采用的混气腔室还存在混合气体不均匀,输出气体浓度变化量大;混合速度慢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混合气体腔室,以解决以上所提出的技术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混合气体腔室,包括:
[0008]腔体,呈圆柱状结构;
[0009]进气口和出气口,分别设置于所述腔体外壁,且与所述腔体相连通;
[0010]第一混合腔,套设在所述腔体内,所述第一混合腔的进气端与所述进气口相连通;
[0011]至少两个导流板,与所述第一混合腔内壁固定连接,且沿所述第一混合腔内壁的周向均匀分布;所述导流板呈圆弧状板状结构;
[0012]第二混合腔,套设在所述第一混合腔内;
[0013]导流缝,设置在所述第二混合腔侧壁;所述导流缝与所述第一混合腔相连通,所述第二混合腔的出气口端与所述出气口相连通;
[0014]所述腔体、所述第一混合腔和所述第二混合腔的轴线相平行。
[001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混合腔包括:
[0016]第一导流壁和第二导流壁,均为圆弧状壁面结构;所述第一导流壁和所述第二导流壁的开口端交错相对设置;
[0017]所述导流缝位于所述第一导流壁和所述第二导流壁的开口端间。
[001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腔体、所述第一混合腔和所述第二混合腔的轴线相重合。
[001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气口为锥形孔结构,所述出气口的第一端的口径大于所述出气口的第二端的口径;所述出气口的第一端与所述腔体外壁连接,且与所述第二混合腔的出气口端相连通。
[002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气口设置在所述腔体第一端侧壁上,且与所述腔体相连通。
[002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气口设置在所述腔体第二端端部,且与所
述腔体相连通;所述出气口与所述腔体同轴设置。
[002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混合腔和所述第二混合腔的一端均与所述腔体底座固定连接。
[002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混合腔与所述腔体内壁一体相连。
[002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腔体、所述第一混合腔和所述第二混合腔沿轴线的高度相同。
[002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气口的个数为n,其中,n≥1;n个进气口绕所述腔体外壁的周向均匀分布。
[0026](三)有益效果
[0027]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混合气体腔室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中之一或其中一部分:
[0028](1)本技术中设置两个混合腔将标气与零气螺旋混合,不阻挡输入气体流动,使得两种气体快速转动,混合均匀。
[0029](2)本技术中设置导流板,使输入气流螺旋形转入腔室内,对气体流速影响小,且旋转混合在一起流速快,接触面积大,混合效率提高。
[0030](3)本技术中的出气口设置锥形孔结构,保证混气均匀,输出变化小。
附图说明
[003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混合气体腔室的示意图。
[003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混合气体腔室的D

D面示意图。
[0033]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混合气体腔室的E

E面示意图。
[0034]【附图中本技术实施例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35]1‑
腔体;
[0036]11

腔体第一端;
[0037]12

腔体第二端;
[0038]2‑
进气口;
[0039]3‑
出气口;
[0040]31

出气口第一端;
[0041]32

出气口第二端;
[0042]4‑
第一混合腔;
[0043]5‑
导流板;
[0044]6‑
第二混合腔;
[0045]61

第一导流壁;
[0046]62

第二导流壁;
[0047]7‑
导流缝。
具体实施方式
[0048]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混合气体腔室,包括:腔体、进气口、出气口、第一混合腔、导流板、第二混合腔和导流缝;腔体呈圆柱状结构;进气口和出气口分别设置于腔体外壁,
且与腔体相连通;第一混合腔套设在腔体内,第一混合腔的进气端与进气口相连通;至少两个导流板与第一混合腔内壁固定连接,且沿第一混合腔内壁的周向均匀分布;导流板呈圆弧状板状结构;第二混合腔套设在第一混合腔内;导流缝设置在第二混合腔侧壁;导流缝与第一混合腔相连通,第二混合腔的出气口端与出气口相连通;腔体、第一混合腔和第二混合腔的轴线相平行。本技术设置两个混合腔将标气与零气螺旋混合,不阻挡输入气体流动,使得两种气体快速转动,混合均匀。
[0049]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
[0050]本技术某些实施例于后方将参照所附附图做更全面性地描述,其中一些但并非全部的实施例将被示出。实际上,本技术的各种实施例可以许多不同形式实现,而不应被解释为限于此数所阐述的实施例;相对地,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本技术满足适用的法律要求。
[0051]在本技术的第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混合气体腔室。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混合气体腔室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混合气体腔室的D

D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混合气体腔室的E

E面示意图。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混合气体腔室包括:腔体1、进气口2、出气口3、第一混合腔4、导流板5、第二混合腔6和导流缝7。腔体1呈圆柱状结构;进气口2和出气口3分别设置于腔体1外壁,且与腔体1相连通。第一混合腔4套设在腔体1内,且与腔体1内壁一体成型。第一混合腔4的进气端与进气口2相连通。至少两个导流板5与第一混合腔4内壁固定连接,且沿第一混合腔4内壁的周向均匀分布;导流板5呈圆弧状板状结构。第二混合腔6套设在第一混合腔4内。导流缝7设置在第二混合腔6侧壁;导流缝7与第一混合腔4相连通,第二混合腔6的出气口端与出气口13相连通。本技术设置两个混合腔将标气与零气螺旋混合,不阻挡输入气体流动,使得两种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合气体腔室,其特征在于,包括:腔体,呈圆柱状结构;进气口和出气口,分别设置于所述腔体外壁,且与所述腔体相连通;第一混合腔,套设在所述腔体内,所述第一混合腔的进气端与所述进气口相连通;至少两个导流板,与所述第一混合腔内壁固定连接,且沿所述第一混合腔内壁的周向均匀分布;所述导流板呈圆弧状板状结构;第二混合腔,套设在所述第一混合腔内;导流缝,设置在所述第二混合腔侧壁;所述导流缝与所述第一混合腔相连通,所述第二混合腔的出气口端与所述出气口相连通;所述腔体、所述第一混合腔和所述第二混合腔的轴线相平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气体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混合腔包括:第一导流壁和第二导流壁,均为圆弧状壁面结构;所述第一导流壁和所述第二导流壁的开口端交错相对设置;所述导流缝位于所述第一导流壁和所述第二导流壁的开口端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气体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所述第一混合腔和所述第二混合腔的轴线相重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气体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俊波李勇李少亨姜雪兵吴岩磊张建鹏张世盼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同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