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跨度崖壁悬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3721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6 20: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构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跨度崖壁悬挑结构,包括若干主拱,主拱的拱脚支撑在崖壁上,主拱的拱顶向外侧倾斜,相邻两个主拱之间设有副拱,副拱的拱脚分别连接到一个主拱上,主拱的拱顶和副拱的拱顶共同支撑有上横梁。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崖壁悬挑结构,采用的倾斜式的、拱体式的结构,跨度和跨面大,避免了开挖崖壁,避免了采用长柱桩,外观上更具有美观性,而且拱顶外倾式的主拱,让主拱的拱脚更靠近悬崖,尽量缩短了施工人员前出崖壁临空面施工的距离,更利于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更利于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更利于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跨度崖壁悬挑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构件
,具体涉及一种大跨度崖壁悬挑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悬崖峭壁的地质环境下,如果需要修建平台或者路段,通常的方法是向悬崖内侧拓宽,则需大面积开挖悬崖,形成的高陡边坡环境破坏大且施工风险高,因此也常向悬崖外侧拓宽,采用悬挑结构是比较合适的方案。
[0003]现有的悬挑结构技术,一种是在悬崖外侧设置钢筋混凝土长柱桩:对于陡峭的悬崖,长柱桩的高度会很长,桩体直径必须加大,不但增加了工程造价,而且对于一些景观打造为主的项目来说,严重影响了美观性;再者,从安全性的角度来说,由于桩基靠近临空面,容易塌孔,桩基无法施工。另一种在悬崖坡面上设置土钉或锚杆,需施工人员下悬崖施工,安全隐患大;而采用锚杆作为抗倾覆构件,锚杆构件在土中易腐蚀,耐久性差,寿命短,安全度低,一旦锚杆失效,悬挑结构将向悬崖外侧倾覆,后果严重,所以这种施工方法不适用于大跨度、大悬挑面的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意在提供一种大跨度崖壁悬挑结构,以解决如何在悬崖峭壁的地质环境下构建大跨度悬挑结构的问题。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方案为:一种大跨度崖壁悬挑结构,包括若干主拱,主拱的拱脚支撑在崖壁上,主拱的拱顶向外侧倾斜,相邻两个主拱之间设有副拱,副拱的拱脚分别连接到一个主拱上,主拱的拱顶和副拱的拱顶共同支撑有上横梁。
[0006]本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在于:倾斜的主拱是主要的承力结构,主拱向崖壁外侧倾斜,从而形成悬挑的凌空结构,上横梁与崖壁之间即可设置路面、观景台等,主拱与主拱之间通过副拱连接加强保证结构强度。主拱由于呈拱形,跨度较大,多个主拱串联就更加大了整个悬挑结构的跨度,而且随着主拱结构的加大,拱顶与崖壁之间的距离(即悬挑面)也越来越远,从而也保证了悬挑面更大。
[0007]本方案中采用的倾斜式的、拱体式的结构,避免了开挖崖壁,避免了采用长柱桩,外观上更具有美观性,而且拱顶外倾式的主拱,让主拱的拱脚更靠近悬崖,尽量缩短了施工人员前出崖壁临空面施工的距离,更利于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
[0008]可选地,还包括下横梁,下横梁连接于主拱与副拱的连接处,上横梁与下横梁平行。
[0009]可选地,还包括若干第一抓取结构,第一抓取结构包括L形的抓取臂,抓取臂的横向端与上横梁连接,抓取臂的竖向端靠近崖壁且竖向端的下端支撑在崖壁上。
[0010]利用第一抓取结构抓取到主拱上,将主拱的拉力分解一部分到第一抓取结构上,进而再通过竖向端传递到崖壁上,增强整个结构的稳定性。
[0011]可选地,靠近主拱的拱脚处的抓取臂的竖向端的下端向主拱的拱脚倾斜。
[0012]更利于力向崖壁传递。
[0013]可选地,主拱的拱脚下的崖壁上设有桩墩,抓取臂的竖向端支撑点位于桩墩上。
[0014]利于尽量减少设置桩墩的数量,并且让整个悬挑结构的力能够向桩墩传递,也让整个结构重心稳固。
[0015]可选地,还包括第二抓取结构,第二抓取结构呈直杆状,第二抓取结构的一端铰接在主拱的拱顶处,另一端朝向崖壁且交接有支座。
[0016]对于一些岩石类的崖壁,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受力条件,通过在崖壁上用钢筋混泥土浇筑基础后,将支座安装在基础上,就可以将主拱的拉力通过第二抓取结构传递到崖壁上,从而让悬挑结构的跨度可以做得更大,悬挑面也可以做得更大。更重要的是,在主拱安装时,在一些情况下,受场地条件限制,无法使用大型吊装设备,在第二抓取结构靠近主拱的一端上固定上绳子,绳子连接上卷扬机,卷扬机固定在崖壁侧,利用卷扬机收放绳子,就可以完成主拱的整体吊装,避免了使用吊装设备,成本更低,也更节省场地。
[0017]可选地,第二抓取结构从中部分为两段,两段之间相互铰接。
[0018]在使用卷扬机安装主拱时,拱脚的位置调整尤为重要:两段铰接式的第二抓取结构可以弯折,可以借助两台卷扬机,将两台卷扬机的绳子分别固定到第二抓取结构两段上,分别控制两台卷扬机的绳子,即可控制第二抓取结构的弯折程度以及整体的摆动幅度,从而更精细地调整主拱拱脚与桩墩之间的相对位置,更便于主拱的安装。
[0019]可选地,第二抓取结构的两段上分别设有吊耳。
[0020]便于通过吊耳吊装。
[0021]可选地,上横梁与下横梁之间的距离不小于3m。
[0022]利用上横梁与下横梁之间的空间,在上横梁与下横梁之间设置室内观景台。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一种大跨度崖壁悬挑结构的效果图;
[0024]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中用一台卷扬机安装主拱时的施工示意图;
[0025]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中用两台卷扬机安装主拱时的施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7]说明书附图中的标记包括:主拱1、拱脚101、拱顶102、副拱2、上横梁3、下横梁4、抓取臂5、横向端501、竖向端502、第一抓取结构6、支座601、第一卷扬机7、第二卷扬机8、第三卷扬机9。
[0028]实施例一
[0029]本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所示:一种大跨度崖壁悬挑结构,包括若干主拱1,主拱1的拱脚101支撑在崖壁上,主拱1的拱顶102向外侧倾斜,相邻两个主拱1之间设有副拱2,副拱2的拱脚101分别连接到一个主拱1上,主拱1的拱顶102和副拱2的拱顶102共同支撑有上横梁3。还包括下横梁4,下横梁4连接于主拱1与副拱2的连接处,上横梁3与下横梁4平行,上横梁3与下横梁4之间的距离不小于3m。还包括若干第一抓取结构6,第一抓取结构6包括L形的抓取臂5,抓取臂5的横向端501与上横梁3连接,抓取臂5的竖向端502靠近崖壁且竖向端502的
下端支撑在崖壁上。近主拱1的拱脚101处的抓取臂5的竖向端502的下端向主拱1的拱脚101倾斜。
[0030]主拱1、副拱2、上横梁3、下横梁4、第一抓取结构6均采用钢构件分段制作完成后,通过吊具到施工现场焊接拼装,然后再上横梁3与下横梁4上通过混凝土浇筑形成平台,上层为露天观景台,下层为室内观景台。
[0031]采用的倾斜式的、拱体式的结构,跨度和跨面大,避免了开挖崖壁,避免了采用长柱桩,外观上更具有美观性,而且拱顶102外倾式的主拱1,让主拱1的拱脚101更靠近悬崖,尽量缩短了施工人员前出崖壁临空面施工的距离,更利于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
[0032]实施例二
[0033]本实施例基本如附图2所示,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之处在于:还包括第二抓取结构和一台卷扬机,第二抓取结构呈直杆状,第二抓取结构的一端铰接在主拱1的拱顶102处,另一端朝向崖壁且交接有支座601,崖壁上浇筑有混凝土基础,支座601安装在混凝土基础上,第二抓取结构的自由端设有吊耳,连接有第一卷扬机7的钢丝绳通过绳卡连接到吊耳上。
[0034]将第一卷扬机7固定在崖壁的坡面上,在第一卷扬机7与第二抓取结构之间固定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跨度崖壁悬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主拱,主拱的拱脚支撑在崖壁上,主拱的拱顶向外侧倾斜,相邻两个主拱之间设有副拱,副拱的拱脚分别连接到一个主拱上,主拱的拱顶和副拱的拱顶共同支撑有上横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跨度崖壁悬挑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下横梁,下横梁连接于主拱与副拱的连接处,上横梁与下横梁平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跨度崖壁悬挑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第一抓取结构,第一抓取结构包括L形的抓取臂,抓取臂的横向端与上横梁连接,抓取臂的竖向端靠近崖壁且竖向端的下端支撑在崖壁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大跨度崖壁悬挑结构,其特征在于:靠近主拱的拱脚处的抓取臂的竖向端的下端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耘王平妤陈剑锋邱松杨晨陈兴达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美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