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动态客流的城轨线网行车调度辅助决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83253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6 20: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基于动态客流的城轨线网行车调度辅助决策系统,通过基础预测单元借助灰色模型对高峰时刻的客运流量进行预测,得到对应站点的客运流量;之后借助数整单元接收到客运流量并将其传输到中控单元;当然数整单元也可以在将客运流量传输到中控单元之前对其根据实际的数据进行一定程度的更新,本申请给出了两种方式;之后利用承载调度单元用于根据过往数据和所有单项运输线的实搜流量进行两种方式的深度挖掘,并根据深度挖掘的结果产生超限信号和增项点;中控单元用于根据超限信号和增项点给管理人员提出相关建议,便于更好的应对高峰时刻的大量人流,避免无序化调配,造成人员滞留或者无法离开的情况出现;本申请简单有效,且易于实用。且易于实用。且易于实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动态客流的城轨线网行车调度辅助决策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城市轨道交通辅助领域,具体是基于动态客流的城轨线网行车调度辅助决策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公开号为CN101266679的专利提供了一种轨道交通辅助决策系统,用以实现以全路网基础数据为主体的多层辅助决策支持平台,完成对票务信息和管理信息进行客流分析、资金流分析、票卡流分析和实时监控;该系统分类、分优先级、分批次地处理实时数据;该辅助决策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元数据采集模块、数据传输模块、数据汇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及决策支持模块。本专利技术揭示的轨道交通辅助决策系统,将系统技术、流程技术、关联技术相结合,形成流水线的六层控制结构,以实现以全路网基础数据为主体的多层辅助决策支持平台,完成对票务信息和管理信息进行客流分析、资金流分析、票卡流分析和实时监控等功能。
[0003]但是其,针对特殊时期,存在高峰的人流量的情况下,缺乏一种有效的分析和预测,根据实际结果对人流量进行一定程度的纠偏预测,根据预测情况对实际结果进行相关建议给出,提前为大量人流做好准备,基于此,提供一种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动态客流的城轨线网行车调度辅助决策系统。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基于动态客流的城轨线网行车调度辅助决策系统,包括基础预测单元、数整单元、中控单元、承载调度单元和展示单元;
[0007]其中,所述基础预测单元用于借助灰色模型对高峰时刻的客运流量进行预测,得到对应站点的客运流量,高峰时刻指代为节假日和春运;
[0008]基础预测单元用于将客运流量传输到数整单元,数整单元接收到客运流量并将其传输到中控单元;
[0009]承载调度单元用于根据过往数据和所有单项运输线的实搜流量进行两种方式的深度挖掘,并根据深度挖掘的结果产生超限信号和增项点;
[0010]承载调度单元用于将超限信号和增项点传输到中控单元,中控单元用于将超限信号和增项点传输到展示单元,展示单元在接收到中控单元传输到超限信号和增项点时自动显示“当前项目无法承载本次运输,建议增加+增项点”。
[0011]进一步地,承载调度单元用于搜集过往数据,过往数据为近三年对应站点的人流总量,以及单项运输线对应的人流分量,并对过往数据进行深度挖掘;
[0012]过往数据具体包括若干个单项运输线一起组合成的单项运输线组,对应的人流分量构成人流分量组;
[0013]单项运输线指代为对应城市包含的若干种交通工具,具体包括地铁、公交、打车和
其他。
[0014]进一步地,深度挖掘的具体方式为:
[0015]步骤一:获取到过往数据,即为人流总量,单项运输线组和对应的人流分量组;
[0016]步骤二:从单项运输线组内任选一单项运输线,获取到其连续三年的人流分量,将对应的人流分量除以当年对应的人流总量,得到三个单项人占比;
[0017]步骤三:对三个单项人占比进行均值求取,若三个单项人占比均与均值的差值小于X1,X1为用户预设数值,此时将该均值标记为对应单项运输线的确项占比;
[0018]否则将上一年的单项人占比标记为对应单项运输线的确项占比;
[0019]步骤四:之后对单项运输线组内剩余的单项运输线进行步骤二到步骤三的处理,得到所有单项运输线的确项占比;
[0020]步骤五:获取到所有的单项运输线,直接获取到单项运输线在对应高峰时刻的满载人流量;
[0021]步骤六:之后根据客运流量和对应的确项占比,将二者相乘,得到所有单项运输线的预实人流量;
[0022]步骤七:之后根据公式计算偏差视比,具体偏差视比计算公式为:
[0023]偏差视比=(预实人流量

满载人流量)/满载人流量;
[0024]步骤八:将所有单项运输线的偏差视比相加,得到测向偏差;
[0025]若测向偏差>X2,产生超限信号,并将偏差视比超过X2的单项运输线标记为增项点;否则不做处理,此处X2为管理人员预设数值,具体为1.25。
[0026]进一步地,步骤八中的X2的取值根据下述方式具体确定:
[0027]从测向偏差取值1.1开始起进行实地模拟,或者实际场景测算情形;
[0028]得到对应的客运流量中每一名乘客到达对应该站点之后,离开站点三公里范围外的实际用时;
[0029]对实际用时进行均值求取,得到均离时间,当均离时间小于40分钟时,此处对测向偏差进行增加,每次增加0.05,直到均离时间大于等于40分钟,此时将对应的侧向偏差标记为X2。
[0030]进一步地,还包括数据搜集单元、对口获取单元;
[0031]数据搜集单元用于在高峰时刻到来前15天的时间调取在线数据,根据网络购票端口获取到到达本站点的人流实数;
[0032]数据搜集单元用于将人流实数传输到对口获取单元,对口获取单元用于将人流实数传输到数整单元;
[0033]数整单元在将客运流量传输到中控单元之前,还用于结合基础预测单元预测的客运流量对人流实数进行综合测算,完成对客运流量这一数值的更新;
[0034]数整单元用于将更新后的客运流量传输到中控单元。
[0035]进一步地,还包括主动搜集单元;
[0036]主动搜集单元用于与乘客的终端通信,获取到用户到达站点之后对目标地和运输线,目的地即为乘客到站后需要前去的目标方向,运输线即为乘客到达目标地所采取的交通工具;主动搜集单元用于将目标地和运输线全部汇总,得到每一个单项运输线的实搜流量;
[0037]主动搜集单元用于将所有单项运输线的实搜流量传输到承载调度单元,承载调度单元接收所有单项运输线的实搜流量,并对其进行深度挖掘,深度挖掘的具体步骤为:
[0038]S1:获取到所有的单项运输线在对应高峰时刻的满载人流量;
[0039]S2:根据公式计算每条单项运输线的偏差视比,具体偏差视比计算公式为:
[0040]偏差视比=(实搜流量*X4

满载人流量)/满载人流量;
[0041]公式中X4为预设值,具体取值为1.05;
[0042]S3:将所有单项运输线的偏差视比相加,得到测向偏差;
[0043]若测向偏差>X2,产生超限信号,并将偏差视比超过X2的单项运输线标记为增项点;否则不做处理,此处X2为管理人员预设数值,具体取值可为1.25;
[0044]对于增项点和超限信号中控单元控制展示单元进行与实施例一相同的处理;
[0045]进一步地,还包括交互单元和分项终端;
[0046]主动搜集单元还用在搜集用户到达站点之后的目标地和运输线之后,借助承载调度单元将对应用户的目标地和运输线传输到中控单元,中控单元用于结合站点的地图库自动根据目标地和运输线自动规划出候线点和到达候线点的最短路径,候线点即为用户采用该运输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动态客流的城轨线网行车调度辅助决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础预测单元、数整单元、中控单元、承载调度单元和展示单元;其中,所述基础预测单元用于借助灰色模型对高峰时刻的客运流量进行预测,得到对应站点的客运流量,高峰时刻指代为节假日和春运;基础预测单元用于将客运流量传输到数整单元,数整单元接收到客运流量并将其传输到中控单元;承载调度单元用于根据过往数据和所有单项运输线的实搜流量进行两种方式的深度挖掘,并根据深度挖掘的结果产生超限信号和增项点;承载调度单元用于将超限信号和增项点传输到中控单元,中控单元用于将超限信号和增项点传输到展示单元,展示单元在接收到中控单元传输到超限信号和增项点时自动显示“当前项目无法承载本次运输,建议增加+增项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动态客流的城轨线网行车调度辅助决策系统,其特征在于,承载调度单元用于搜集过往数据,过往数据为近三年对应站点的人流总量,以及单项运输线对应的人流分量,并对过往数据进行深度挖掘;过往数据具体包括若干个单项运输线一起组合成的单项运输线组,对应的人流分量构成人流分量组;单项运输线指代为对应城市包含的若干种交通工具,具体包括地铁、公交、打车和其他。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动态客流的城轨线网行车调度辅助决策系统,其特征在于,深度挖掘的具体方式为:步骤一:获取到过往数据,即为人流总量,单项运输线组和对应的人流分量组;步骤二:从单项运输线组内任选一单项运输线,获取到其连续三年的人流分量,将对应的人流分量除以当年对应的人流总量,得到三个单项人占比;步骤三:对三个单项人占比进行均值求取,若三个单项人占比均与均值的差值小于X1,X1为用户预设数值,此时将该均值标记为对应单项运输线的确项占比;否则将上一年的单项人占比标记为对应单项运输线的确项占比;步骤四:之后对单项运输线组内剩余的单项运输线进行步骤二到步骤三的处理,得到所有单项运输线的确项占比;步骤五:获取到所有的单项运输线,直接获取到单项运输线在对应高峰时刻的满载人流量;步骤六:之后根据客运流量和对应的确项占比,将二者相乘,得到所有单项运输线的预实人流量;步骤七:之后根据公式计算偏差视比,具体偏差视比计算公式为:偏差视比=(预实人流量

满载人流量)/满载人流量;步骤八:将所有单项运输线的偏差视比相加,得到测向偏差;若测向偏差>X2,产生超限信号,并将偏差视比超过X2的单项运输线标记为增项点;否则不做处理,此处X2为管理人员预设数值。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动态客流的城轨线网行车调度辅助决策系统,其特征在于,步骤八中的X2的取值根据下述方式具体确定:
从测向偏差取值1.1开始起进行实地模拟,或者实际场景测算情形;得到对应的客运流量中每一名乘客到达对应该站点之后,离开站点三公里范围外的实际用时;对实际用时进行均值求取,得到均离时间,当均离时间小于40分钟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磊吴良风周昭维
申请(专利权)人:通控研究院安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