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置换立式退火炉内气氛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832390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6 20: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快速置换立式退火炉内气氛的方法,吹扫前密封性检测:将炉鼻子沉入锌锅,保证炉鼻子头部完全没入锌液中,退火炉入口的密封辊缝隙调整至最小;炉内充入氮气,使炉压达到50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快速置换立式退火炉内气氛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快速置换立式退火炉内气氛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为了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稳定产品质量,设备的使用期间都会做必要的维护和检修。一般立式退火炉检修停炉时间较长,每次停炉检修后的点炉前,都需要较长时间进行吹扫工作(常温下),以实现排空炉内空气的目的,此项工作可持续8~12小时(不包括测密封)。某厂镀锌机组每月一次小型检修,每三个月进行一次开炉检修,对炉内辊系、设备进行维护和检查。但开炉检修意味着停机时间长,当月产量少的问题。面对生产成本以及产量任务的压力,势必会想尽办法缩短停机时间,尤其是点炉前的吹扫,是影响设备寿命、产品质量、启车时间等关键因素。
[0003]现有技术中,退火炉点炉期间炉压实现自动控制:程序中自动设定吹扫时间(一般4h或8h),同时电磁阀通过炉内压力检测反馈实施开启或关闭:当炉内压力达到30daPa时,电磁阀开启,开始对炉内进行吹扫。在实际作业过程中,在开始执行吹扫时,炉内压力从0达到30daPa需要耗时1~1.5h,在此期间,炉体呈完整密封的状态,没有明确的“排气口”,因此在此段时间内,实际上炉子未进行实质性的吹扫作业。退火炉点炉前的吹扫,由炉体下方的氮气管道向炉内通入氮气进行气体置换,实现炉内空气的排放。在上述的条件下,炉内空气被炉底部的氮气管路通入的氮气置换。由于快速流动的气体相互的扰动作用,使在炉顶每两个放散阀入口之间、炉膛角落等位置,形成大小不一,不同程度的小漩涡,最终使气流产生紊流现象,而上述的位置的气体不能及时的排出,从而延长了吹扫的时间,在此工艺条件下,一般炉内氧含量达到点炉条件时,需要持续8~12小时,平均流量按照1500Nm3/h计算,全过程需要15000

18000Nm3的氮气,同时机组处于停机状态,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常温下快速置换立式退火炉内气氛的方法,缩短停机吹扫时间,减少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及。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快速置换立式退火炉内气氛的方法,包括:
[0007]1)吹扫前密封性检测
[0008]将炉鼻子沉入锌锅,保证炉鼻子头部完全没入锌液中,退火炉入口的密封辊缝隙调整至最小;炉内充入氮气,使炉压达到500
±
20Pa并保持,然后用肥皂水将炉盖、人孔、辐射管、炉辊法兰部位逐一喷射,观察是否冒泡,对冒泡的部位进行加固、密封处理;
[0009]2)吹扫
[0010]从退火炉底部向炉内通氮气,吹扫期间只开启退火炉入口侧的一个放散阀,该放散阀的开度控制在20%~25%,保持炉压在300Pa以上。
[0011]2)中,所述的放散阀为手动阀门。
[0012]1)中,炉鼻子出口设置挡板,通过炉鼻子挡板的关闭,同时配合密封氮气的使用,防止炉鼻子处的空气进入。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本专利技术方法使用直接、简单、有效的方式对大型退火炉进行密封性测试,确保后续吹扫工作高效顺利的进行。通过确定开启的放散阀位置解决吹扫过程中发生气流紊流现象的问题,提高置换效率。本专利技术方法通过控制手动阀门开启幅度,实现控制炉膛内压力的控制,为高效置换提供了有力保障。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吹扫前密封性检测示意图。
[0016]图2是吹扫过程中的气体流向示意图。
[0017]图中:1

放散阀2

电磁阀3

密封辊4

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地描述,但是应该指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不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
[0019]一种快速置换立式退火炉内气氛的方法,包括:
[0020]1)吹扫前密封性检测,见图1:
[0021]将炉鼻子沉入锌锅,保证炉鼻子头部完全没入锌液中,退火炉入口的密封辊缝隙调整至最小;炉内充入氮气,使炉压达到500
±
20Pa并保持,然后用肥皂水将炉盖、人孔、辐射管、炉辊法兰部位逐一喷射,观察是否冒泡,对冒泡的部位进行加固、密封处理;
[0022]2)吹扫,见图2:
[0023]1#~5#手动阀门:用于退火炉吹扫时,炉膛内空气排出的出口,原有吹扫过程中需要将1#~5#手动阀门全部开启,控制其开度。
[0024]6#电磁阀:用于正常生产期间炉内压力调节。
[0025]7#~9#电磁阀:保护气体混合站管路阀门,控制保护气体通入量。
[0026]密封辊:退火炉入口处,对退火炉起到密封作用,防止空气进入炉内。
[0027]炉鼻子挡板:在炉鼻子抬起时,通过位于炉鼻子上下表面的4块挡板的关闭,同时配合炉密封氮气的使用,防止炉鼻子处的空气进入。
[0028]吹扫时,从退火炉底部向炉内通氮气(开启7#~9#电磁阀),吹扫期间仅开启2#手动阀门,即仅开启退火炉入口侧的第二个放散阀,预热段由于炉体结构原因,空间小对炉内影响也较小,不参与控制,2#手动阀门开度控制在20%~25%,其他手动阀门关闭,即1#阀门、3#~5#手动阀门关闭,保持炉压在300~500Pa。吹扫期间6#电磁阀关闭,密封辊缝隙调整至最小,挡板也处于关闭状态。
[0029]某冷轧厂2#镀锌机组。启车前退火炉吹扫时间,采用原常规方法约8~12h,氮气消耗量15000Nm3,采用本专利技术方法后,停机吹扫时间缩短至4~6h,氮气消耗量8000Nm3。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快速置换立式退火炉内气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1)吹扫前密封性检测将炉鼻子沉入锌锅,保证炉鼻子头部完全没入锌液中,退火炉入口的密封辊缝隙调整至最小;炉内充入氮气,使炉压达到500
±
20Pa并保持,然后用肥皂水将炉盖、人孔、辐射管、炉辊法兰部位逐一喷射,观察是否冒泡,对冒泡的部位进行加固、密封处理;2)吹扫从退火炉底部向炉内通氮气,吹扫期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艾厚波李鸿友李岩崔勇刘晓峰杜黎明王娜张晶晶张倩
申请(专利权)人:本钢板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