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成像仪器中的气体麻醉结构及气体循环系统,所述气体麻醉结构包括转动设于所述升降平台中间的旋转平台、驱动旋转平台转动的驱动装置、一端与旋转平台的中心转动连接的第一进气管以及设于所述旋转平台上的第一出气装置,所述旋转平台的内部设有连通第一进气管和第一出气装置的气体流动通道,所述第一进气管的另一端与设于成像仪器内或成像仪器外的麻醉装置连通,所述旋转平台上贯穿设有若干透光孔。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传统气麻装置的连接管路因缠绕而不能跟随平台转动的问题,实现了小动物一边转动一边对其进行麻醉的目的,提高了该气体麻醉结构的适用性和应用场景。景。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成像仪器中的气体麻醉结构及气体循环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成像仪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成像仪器中的气体麻醉结构及气体循环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成像仪器在生物医学领域,特别是疾病研究过程中常用的仪器设备。成像仪器常适用于小鼠、大鼠等小动物体内荧光成像。成像过程为:首先将动物放入麻醉盒进行预麻醉,后将动物从麻醉盒中取出,放入成像装置中,继续麻醉并成像。在放置到成像仪器的过程中,动物的嘴要插入麻醉面罩,以便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使动物均处于麻醉状态。市面上常用的麻醉气体一般都多少对人体有影响,人体吸入此类气体有害,为避免对人身体造成损害,常用的麻醉装置都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出气口通过管路连接到回收装置上;此外,在小动物麻醉过程中一般成像装置中要设置有温控系统,以保持麻醉中的小动物体温,不至于实验过程中小动物体温逐渐降低最终导致死亡,加热装置通常设置在放置小动物的平台上。
[0003]常用的麻醉装置一般都是固定好的,因装置进出气口都是有管路连接的,装置不能跟着放置小动物的平台一起旋转,这就限制了新的应用场景,导致此类麻醉装置不能应用到3D扫描成像、断层扫描等新的应用场合中,需要一种新型的气体麻醉装置(系统)来满足新的应用场景。
[0004]常用的麻醉系统的回收净化装置一般是通过管路与麻醉装置的出气口相连,回收净化装置多是一个没有负压的活性炭容器,因没有负压,气体成像装置内部和活性炭容器之间没有压差,导致成像装置内麻醉气体回收净化不完全和彻底,对人体健康有损害风险。
[0005]成像装置内常见的温控系统设置在放置小动物的平台上,是直接对平台(通常是金属平台)加热,金属导热性好,因小动物直接放到平台上,通常小动物皮肤接触平台的一部分温度较高,裸露于成像装置内部空间的小动物身体未及时受到加热(空气导热慢),整个成像装置内温度不均匀,不能有效保持小动物全身的体温。
[0006]此外,传统的成像装置内,麻醉系统、空气净化系统、温控系统三者都相对独立的,没有统一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相互有分工又有协作的集成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现有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用于成像仪器中的气体麻醉结构,解决了传统气麻装置的连接管路因缠绕而不能跟随平台转动的问题,实现了小动物一边转动一边对其进行麻醉的目的,提高了该气体麻醉结构的适用性和应用场景。
[000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提供一种用于成像仪器中的气体麻醉结构,所述成像仪器内设有升降平台,所述气体麻醉结构包括转动设于所述升降平台中间的旋转平台、驱动旋转平台转动的驱动装置、一端与旋转平台的中心转动连接的第一进气管以及设于所述旋转平台上的第一出气装置,所述旋转平台的内部
设有连通第一进气管和第一出气装置的气体流动通道,所述第一进气管的另一端与设于成像仪器内或成像仪器外的麻醉装置连通,所述旋转平台上贯穿设有若干透光孔。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出气装置包括设于所述旋转平台上的第一固定座以及至少一个设于第一固定座一侧并用于出气的第一麻醉面罩,所述第一进气管与所述第一固定座连通。
[0010]进一步的,所述旋转平台的一端表面上凹设有卡槽,所述第一固定座卡合设于所述卡槽中,且所述气体流动通道的出气孔设于所述卡槽的底部,所述第一固定座的底部设有与出气孔对应的进气孔,且所述进气孔与第一麻醉面罩连通。
[0011]进一步的,所述卡槽的底部凸起设有环绕所述出气孔设置的凸台,所述进气孔的外侧端凹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凸台的凹槽。
[0012]进一步的,所述气体麻醉结构还包括可拆卸设于所述升降平台上的第二出气装置以及设于成像仪器上的第二进气管,所述第二进气管的一端与第二出气装置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进气管的另一端与所述麻醉装置连接。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出气装置包括可拆卸设于所述升降平台上的第二固定座以及多个设于第二固定座一侧并用于出气的第二麻醉面罩,所述第二进气管与所述第二固定座连通。
[001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用于成像仪器中的气体循环系统,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气体麻醉结构,还包括设于成像仪器外部的第一活性炭罐以及设于成像仪器内且为开放式的第二活性炭罐,所述第一活性炭罐通过管路与成像仪器内的腔体连通,且所述管路上设有向外抽气的抽气装置。
[0015]进一步的,所述气体循环系统还包括向成像仪器内注入空气并加热空气的空气注入装置,且所述第二活性炭罐位于空气注入装置的前方。
[0016]进一步的,所述空气注入装置包括设于成像仪器一侧并向内抽气的抽风装置以及位于成像仪器与抽风装置之间的气体加热装置,且在所述气体加热装置和成像仪器内均设有温度传感器。
[0017]进一步的,所述气体加热装置包括位于成像仪器与抽风装置之间的空气注入仓、设于空气注入仓内壁上的发热片以及设于空气注入仓内并与发热片抵接的散热器,所述散热器上设有若干散热鳍片,所述散热鳍片之构成空气流动通道,所述成像仪器的一侧在对应空气注入仓的位置处设有开口。
[0018]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9]本专利技术中的气体麻醉结构通过使第一进气管的一端与旋转平台的中心转动连接,并利用旋转平台内部的气体流动通道使麻醉气体进入旋转平台上的第一出气装置中,从而使第一出气装置可随旋转平台进行旋转,而不受进气管理的影响,解决了传统气麻装置的连接管路因缠绕而不能跟随平台转动的问题,在将小动物(比如小鼠)放置在旋转平台上时,实现了小动物一边转动一边对其进行麻醉的目的,提高了该气体麻醉结构的适用性和应用场景,使其可适用于3D扫描成像、断层扫描等新的应用场景;且该第一出气装置采用了可拆卸式的设计,并配备了可固定在升降平台上的第二出气装置,从而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在小鼠不需要转动和对更多的小鼠进行麻醉时,可将第一出气装置拆卸下来后装上第二出气装置,并将其与第二进气管连接,从而使其满足成像仪器的传统应用场景,两个出气
装置不同时使用,且分别满足了不同的应用场景,实现一机多用的目的。
[0020]本专利技术中的气体循环系统还通过在成像仪器内外同时设置的两个活性炭罐,且内部的活性炭罐为开放式结构,可直接对成像仪器内的空气进行净化,而在外部的活性炭罐的前端设置抽气装置,使其形成负压,可有效将成像仪器内的空气向外抽出,大大提高了对有害麻醉气体的净化率和净化速度,有效降低了对人体可能造成的损害,另外内部的第一活性炭罐设在空气注入装置的前方,可进一步加快对麻醉有害气体的净化速度;还采用空气注入装置对成像仪器的腔体内注入空气的同时进行加热,并使空气的热量弥散到整个成像仪器的腔体内,让腔体内温度比较均匀,腔体各部分温度基本一致可避免加热不均及局部温度过高或过低而对小动物造成伤害,大大提高了实验的可持续性和实验数据的准确性,且在成像仪器和空气注入装置内均设置有温度传感器,作为监控温度的温控装置,能比较精确的对温度进行控制。
[0021]本专利技术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成像仪器中的气体麻醉结构,所述成像仪器内设有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麻醉结构包括转动设于所述升降平台中间的旋转平台、驱动旋转平台转动的驱动装置、一端与旋转平台的中心转动连接的第一进气管以及设于所述旋转平台上的第一出气装置,所述旋转平台的内部设有连通第一进气管和第一出气装置的气体流动通道,所述第一进气管的另一端与设于成像仪器内或成像仪器外的麻醉装置连通,所述旋转平台上贯穿设有若干透光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成像仪器中的气体麻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气装置包括设于所述旋转平台上的第一固定座以及至少一个设于第一固定座一侧并用于出气的第一麻醉面罩,所述第一进气管与所述第一固定座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成像仪器中的气体麻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平台的一端表面上凹设有卡槽,所述第一固定座卡合设于所述卡槽中,且所述气体流动通道的出气孔设于所述卡槽的底部,所述第一固定座的底部设有与出气孔对应的进气孔,且所述进气孔与第一麻醉面罩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成像仪器中的气体麻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的底部凸起设有环绕所述出气孔设置的凸台,所述进气孔的外侧端凹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凸台的凹槽。5.根据权利要求1
‑
4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成像仪器中的气体麻醉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拆卸设于所述升降平台上的第二出气装置以及设于成像仪器上的第二进气管,所述第二进气管的一端与第二出气装置的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文波,王振国,王卫伟,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博鹭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