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BIM的基坑监测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82590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6 20: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基于BIM的基坑监测方法及系统,监测方法包括:根据所述基坑的数据信息,建立基坑监测BIM模型;根据所述数据信息,布置对所述基坑的监测点以及监测基站;根据所述监测基站的监测范围,在所述监测点布置监测物;通过所述监测物和监测基站采集实时变化数据,将所述实时变化数据体现于所述基坑监测BIM模型;基于BIM的基坑的监测系统包括:监测基站,监测物,云端服务器和BIM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基于BIM云端服务器数据处理后自动进行实时统计分析,可实时掌握其监测的数据,对于突发情况能够及时处理,减少人为对比分析,缩短了监测数据处理时间,大大提高了效率。大大提高了效率。大大提高了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BIM的基坑监测方法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基于BIM的建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BIM的基坑监测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建筑工程技术的进步,所需使用的不规则的超大超深基坑在城市中心也越来越多,并且基坑规模在不断加大加深。基坑周围的环境越来越复杂,基坑周围的可能会有超高层建筑、古建筑、地铁、隧道、河渠、地下管线、高架、市政道路等不同的建筑环境,这些构筑物和建筑物对基坑变形比较敏感,如何快速准确掌握基坑变形情况,对基坑变形动态控制非常重要。
[0003]传统的深基坑监测技术中存在一些关键问题难以解决。主要体现在以下内容:1、通常采用经纬仪人工监测,测量工作量大,且要求专业测量人员多;2、整体花费测量时间较长,不仅耗时、测量效率低,而且精度较低;3、测量完成后处理数据为人工进行处理及统计,处理时间较长;4、测量得到的监测数据未能第一时间出具,会导致一系列问题的出现。
[0004]而目前不规则超大深基坑多圆环的监测要求严格,监测频率较为频繁,而且要求出具监测报告及时,因此如何能够实时掌握监测数据的动态来保证不规则超大深基坑多圆环施工的安全性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BIM的基坑监测方法和系统,本专利技术通过基于BIM云端服务器数据处理后自动进行实时统计分析,可实时掌握其监测的数据,对于突发情况能够及时处理,减少人为对比分析,缩短了监测数据处理时间,大大提高了效率。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6]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基于BIM的基坑监测方法,包括:根据所述基坑的数据信息,建立基坑监测BIM模型;根据所述数据信息,布置对所述基坑的监测点以及监测基站;根据所述监测基站的监测范围,在所述监测点布置监测物;通过所述监测物和监测基站采集实时变化数据,将所述实时变化数据体现于所述基坑监测BIM模型。
[0007]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数据信息,布置对所述基坑的监测点以及监测基站,包括:根据所述数据信息提取并排列所述基坑的定位点,根据所述定位点设置监测分区,根据所述监测分区中所标示的监测对象布置所述监测点和所述监测基站的位置和数量。
[0008]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监测分区中所标示的监测对象布置所述监测点和所述监测基站的位置和数量,包括:将布置所述监测分区中的所述监测基站设置强制对中,其中,强制对中误差控制在0.2mm。
[0009]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监测基站的监测范围,在所述监测点布置监测物,包括:设置所述监测物为棱镜;根据所述监测分区及所述监测基站的监测方位,将所述棱镜监测丝朝向所述监测基站,使得所述棱镜与所述监测基站通视。
[0010]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监测分区中所标示的监测对象布置所述监测点和所述监测基站的位置和数量,包括:设置对所述监测对象的监测等级,根据所述监测等级设置对所述监测对象的监测机制;其中,所述监测机制包括通过测量机器人进行间歇性实时监测及全天候实时监测。
[0011]进一步地,所述通过所述监测物和监测基站采集实时变化数据,将所述实时变化数据体现于所述基坑监测BIM模型,包括:将所述实时变化数据上传至云端数据平台,所述云端数据平台根据预设的有效参数分析处理所述实时变化数据,获得三维数据值,将所述三维数据值输入至所述基坑监测BIM模型中,得到带有标志的新基坑监测BIM模型。
[0012]进一步地,所述得到带有标志的新基坑监测BIM模型后,还包括:通过将所述新基坑监测BIM模型与预设于系统中的阈值参数进行对比,判断当前所述基坑的情况是否需要进行预警。
[0013]进一步地,所述得到带有标志的新基坑监测BIM模型后,还包括:通过所述新基坑监测BIM模型,判断各个所述新基坑监测BIM模型对应的所述基坑所在的位置,关联在预设位置范围内的所述新基坑监测BIM模型的信息,判断其中至少一个所关联的所述新基坑监测BIM模型的信息生效时,对所关联的其他所述新基坑监测BIM模型的信息是否有影响,并产生预警信息。
[0014]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基坑的数据信息,建立基坑监测BIM模型,包括:通过采用无人机扫描所述基坑的特征信息,结合所述基坑的建筑数据建立所述基坑监测BIM模型。
[0015]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基于BIM的基坑监测系统,包括:监测基站,根据所述基坑的数据信息布置在所述基坑中;监测物,根据所述监测基站的监测范围布置在所述基坑的监测点处;云端服务器,用于接收并处理来自所述监测基站的实时变化数据;BIM系统,接收处理后的所述实时变化数据并体现于基坑监测BIM模型中。
[0016]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本专利技术通过根据所述基坑的数据信息,建立基坑监测BIM模型;根据所述数据信息,布置对所述基坑的监测点以及监测基站;根据所述监测基站的监测范围,在所述监测点布置监测物;通过所述监测物和监测基站采集实时变化数据,将所述实时变化数据体现于所述基坑监测BIM模型,通过基于BIM云端服务器数据处理后自动进行实时统计分析,可实时掌握其监测的数据,对于突发情况能够及时处理,减少人为对比分析,缩短了监测数据处理时间,大大提高了效率。
附图说明
[0017]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 1 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BIM的基坑的监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 2 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BIM的基坑的监测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19]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0]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1]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BIM的基坑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所述基坑的数据信息,建立基坑监测BIM模型;根据所述数据信息,布置对所述基坑的监测点以及监测基站;根据所述监测基站的监测范围,在所述监测点布置监测物;通过所述监测物和监测基站采集实时变化数据,将所述实时变化数据体现于所述基坑监测BIM模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数据信息,布置对所述基坑的监测点以及监测基站,包括:根据所述数据信息提取并排列所述基坑的定位点,根据所述定位点设置监测分区,根据所述监测分区中所标示的监测对象布置所述监测点和所述监测基站的位置和数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监测分区中所标示的监测对象布置所述监测点和所述监测基站的位置和数量,包括:将布置所述监测分区中的所述监测基站设置强制对中,其中,强制对中误差控制在0.2m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监测基站的监测范围,在所述监测点布置监测物,包括:设置所述监测物为棱镜;根据所述监测分区及所述监测基站的监测方位,将所述棱镜监测丝朝向所述监测基站,使得所述棱镜与所述监测基站通视。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监测分区中所标示的监测对象布置所述监测点和所述监测基站的位置和数量,包括:设置对所述监测对象的监测等级,根据所述监测等级设置对所述监测对象的监测机制;其中,所述监测机制包括通过测量机器人进行间歇性实时监测及全天候实时监测。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监测物和监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泽彪张廷安李焕军赵艳波张亚鑫唐子森杨勇杨强强李斌亢雄缪应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