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地基换填方法,该方法包括:确定待换填区域与地基边缘的最小距离,待换填区域为地基的一部分;在最小距离小于预定距离的情况下,将待换填区域划分为多个待换填子区域,任意一个待换填子区域在目标方向上的长度小于预定长度,目标方向为所述最小距离对应的地基边缘的延伸方向;任意两个相邻的待换填子区域先后进行换填。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地基换填方法周期长,工程造价大的问题。工程造价大的问题。工程造价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基换填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土木工程施工的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地基换填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换填地基是目前工程中最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之一。即基槽开挖后,如果遇到人工填土或软土土层,承载力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地基承载力的情况下,就需要进行换填处理,换填深度一般1
‑
3m。但如果换填部位位于靠近基坑边缘,下挖过程中就会相应增加基坑的深度,原有的基坑支护方案就不能够满足要求,需要重新设计和施工新的基坑支护,大大增加了工期和造价。
[0003]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包括以下两点:
[0004]1.靠近基坑边缘的换填工作,由于换填需要下挖,导致基坑深度的加深,原有的基坑支护不能满足安全要求,就需要重新设计和施工基坑支护,一方面造价会大幅度增加;
[0005]2.二是会造成施工周期加长,新的支护方案需要先进行设计论证,再施工验收等多个环节,周期会大大增加。
[0006]在
技术介绍
部分中公开的以上信息只是用来加强对本文所描述技术的
技术介绍
的理解,因此,
技术介绍
中可能包含某些信息,这些信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并未形成在本国已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基换填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地基换填方法周期长,工程造价大的问题。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地基换填方法,包括:确定待换填区域与地基边缘的最小距离,所述待换填区域为地基的一部分;在所述最小距离小于预定距离的情况下,将所述待换填区域划分为多个待换填子区域,任意一个所述待换填子区域在目标方向上的长度小于预定长度,所述目标方向为所述最小距离对应的所述地基边缘的延伸方向;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待换填子区域先后进行换填。
[0009]可选地,在所述最小距离大于或者等于所述预定距离的情况下,对所述待换填区域进行整体换填。
[0010]可选地,所述待换填子区域包括第一待换填子区域和第二待换填子区域,任意两个所述第一待换填子区域不相邻,任意两个所述第二待换填子区域不相邻,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待换填子区域先后进行换填,包括:对所述第一待换填子区域进行换填;对所述第二待换填子区域进行换填。
[0011]可选地,对所述第一待换填子区域进行换填,包括:将所述第一待换填子区域挖掘预定深度;采用混凝土对所述第一待换填子区域填充第一高度,所述第一高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预定深度。
[0012]可选地,对所述第二待换填子区域进行换填,包括:将所述第二待换填子区域挖掘
预定深度;采用混凝土对所述第二待换填子区域填充第一高度,所述第一高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预定深度。
[0013]可选地,在所述第一高度小于所述预定深度的情况下,在对所述第二待换填子区域进行换填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采用填充料对所有所述待换填子区域填充第二高度,所述第二高度为所述预定深度与所述第一高度之差。
[0014]可选地,所述待换填区域和所述待换填子区域的形状均为矩形。
[0015]可选地,所述预定距离在1m~2m之间。
[0016]可选地,所述预定长度在3m~8m之间。
[0017]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上述地基换填方法中,首先,通过确定待换填区域与地基边缘的最小距离,上述待换填区域为地基的一部分;在上述最小距离小于预定距离的情况下,将上述待换填区域划分为多个待换填子区域,任意一个上述待换填子区域在目标方向上的长度小于预定长度,上述目标方向为上述最小距离对应的上述地基边缘的延伸方向;然后,任意两个相邻的上述待换填子区域先后进行换填。该地基换填方法通过将上述待换填区域划分为多个待换填子区域,然后任意两个相邻的上述待换填子区域先后进行换填,即待换填子区域进行间隔开挖和换填,充分利用土体的短时间内自稳效应,无需进行新的支护设计,达到了大大节约工程造价,缩短工程周期的目的,即解决了由于换填需要下挖,导致基坑深度的加深,原有的基坑支护不能满足安全要求,需要重新设计和施工基坑支护,工程周期长,造价会大幅度增加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8]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9]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的地基换填方法流程图;
[0020]图2示除了根据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的示例性应用场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0022]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23]正如
技术介绍
中所说的,现有技术中地基换填方法周期长,工程造价大,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的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地基换填方法。
[0024]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地基换填方法。
[0025]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地基换填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6]步骤S101,确定待换填区域与地基边缘的最小距离,上述待换填区域为地基的一
部分;
[0027]步骤S102,在上述最小距离小于预定距离的情况下,将上述待换填区域划分为多个待换填子区域,任意一个上述待换填子区域在目标方向上的长度小于预定长度,上述目标方向为上述最小距离对应的上述地基边缘的延伸方向;
[0028]步骤S103,任意两个相邻的上述待换填子区域先后进行换填。
[0029]上述地基换填方法中,首先,通过确定待换填区域与地基边缘的最小距离,上述待换填区域为地基的一部分;在上述最小距离小于预定距离的情况下,将上述待换填区域划分为多个待换填子区域,任意一个上述待换填子区域在目标方向上的长度小于预定长度,上述目标方向为上述最小距离对应的上述地基边缘的延伸方向;然后,任意两个相邻的上述待换填子区域先后进行换填。该地基换填方法通过将上述待换填区域划分为多个待换填子区域,然后任意两个相邻的上述待换填子区域先后进行换填,即待换填子区域进行间隔开挖和换填,充分利用土体的短时间内自稳效应,无需进行新的支护设计,达到了大大节约工程造价,缩短工程周期的目的,即解决了由于换填需要下挖,导致基坑深度的加深,原有的基坑支护不能满足安全要求,需要重新设计和施工基坑支护,工程周期长,造价会大幅度增加的问题。
[0030]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在上述最小距离大于或者等于上述预定距离的情况下,对上述待换填区域进行整体换填。该实施例中,在最小距离大于或等于预定距离的情况下,换填不会导致坑边坡垮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基换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确定待换填区域与地基边缘的最小距离,所述待换填区域为地基的一部分;在所述最小距离小于预定距离的情况下,将所述待换填区域划分为多个待换填子区域,任意一个所述待换填子区域在目标方向上的长度小于预定长度,所述目标方向为所述最小距离对应的所述地基边缘的延伸方向;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待换填子区域先后进行换填。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最小距离大于或者等于所述预定距离的情况下,对所述待换填区域进行整体换填。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换填子区域包括第一待换填子区域和第二待换填子区域,任意两个所述第一待换填子区域不相邻,任意两个所述第二待换填子区域不相邻,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待换填子区域先后进行换填,包括:对所述第一待换填子区域进行换填;对所述第二待换填子区域进行换填。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第一待换填子区域进行换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兵,李从昀,刘莹光,刘世岩,于海明,李博,朱亚洲,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北京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