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环保清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82496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6 20: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河道环保清淤装置,包括船型浮体,船型浮体的一端设置吸泥装置,吸泥装置包括淤泥收集箱,淤泥收集箱上部连通污泥过滤箱,污泥过滤箱连接抽泥软管,抽泥软管的另一端连接转子泵,转子泵连接动力单元进行抽吸淤泥。淤泥收集箱开口向下收集淤泥,所述淤泥收集箱内部设置螺旋机,所述螺旋机两端设置滑动轮。本发明专利技术适合小型河道、鱼塘及浅水水体定期清理淤泥,解决现有水下清淤装置壳体遇到障碍时无法有效避障,且容易被吸污头吸入造成堵塞,且在清淤作业暂停时,水下清淤装置依然要拖行,不利于浮体快速前行,造成水下清淤装置适应性差的问题。置适应性差的问题。置适应性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河道环保清淤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河道淤泥的清理装置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适合小型河道、鱼塘及浅水水体定期清理淤泥的河道环保清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进步,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环境问题中关于河道的环境治理问题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河道的环境治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河道中水污染的治理,另一重要的方面就是河道底部淤泥的清理。
[0003]现有技术中,就有一些水下清淤的装置,比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7794173U的中国专利文献所公开的一种高雅射流式水下清淤装置及清淤船,该清淤船上设置有高压水泵和污水泵,水下清淤装置通过拖拽机构设置在清淤船的底部,水下清淤装置主要包括开口向下用于倒扣在河床上的壳体,壳体具有容纳淤泥及泥浆的内腔,壳体的内部设有与冲污设备连接的冲污头和与抽吸设备连接的吸污头。使用本技术的清淤船清淤时,通过冲污头冲击水下淤泥,搅动的淤泥被壳体封闭,由吸污头将淤泥吸走,达到清淤的目的,并通过拖拽机构拖拽水下清淤装置,水下清淤装置沿河床被拖拽到下一个工作位置开始清淤工作。
[0004]这种水下清淤装置虽然连接了拖拽机构,但是在使用过程中,水下清淤装置壳体遇到障碍时无法有效避障,且容易被吸污头吸入造成堵塞;另外,在清淤作业暂停时,水下清淤装置依然要拖行,不利于浮体快速前行,造成水下清淤装置适应性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适合小型河道、鱼塘及浅水水体定期清理淤泥的河道环保清淤装置,来解决现有水下清淤装置壳体遇到障碍时无法有效避障,且容易被吸污头吸入造成堵塞;另外,在清淤作业暂停时,水下清淤装置依然要拖行,不利于浮体快速前行,造成水下清淤装置适应性差的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河道环保清淤装置,包括船型浮体,船型浮体的一端设置吸泥装置,吸泥装置包括淤泥收集箱,淤泥收集箱上部连通污泥过滤箱,污泥过滤箱连接抽泥软管,抽泥软管的另一端连接转子泵,转子泵连接动力单元进行抽吸淤泥。
[0007]优选的,淤泥收集箱开口向下收集淤泥,所述淤泥收集箱内部设置螺旋机,所述螺旋机两端设置滑动轮。
[0008]优选的,淤泥收集箱的前端设置过滤栅,所述过滤栅的两端设置角度调节结构,用于预先清除淤泥中的石块及异物。
[0009]优选的,船型浮体的一端设置升降装置,所述吸泥装置连接所述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包括至少一根导杆支架,所述导杆支架与所述船型浮体连接,所述导杆支架上滑动连接导杆,所述导杆底端连接所述吸泥装置。
[0010]优选的,升降装置包括两根导杆支架,所述导杆支架的上端设置第一定滑轮,所述第一定滑轮相对所述导杆支架位置固定连接,并通过电机驱动旋转,所述导杆的上端设置动滑轮,所述动滑轮与所述第一定滑轮纵向对应设置,所述动滑轮与所述第一定滑轮之间设置第一牵引绳。
[0011]优选的,导杆支架为空心结构,且一侧设置导向缝隙,所述导杆插入所述空心结构,所述动滑轮通过所述导向缝隙与所述导杆连接。
[0012]优选的,船型浮体上设置至少一组转轮机构,所述转轮机构包括与所述船型浮体位置固定设置的转轮,还包括驱动所述转轮转动的电机,所述转轮通过第二牵引绳连接所述导杆支架的上端部,所述导杆支架与所述船型浮体铰接连接。
[0013]优选的,船型浮体的尾部设置船体驱动装置,所述船体驱动装置包括螺旋桨,所述螺旋桨通过齿盘齿形条传动机构连接第一液压缸,通过第一液压缸前后移动带动齿形条移动,进而带动螺旋桨360度旋转。
[0014]优选的,船体驱动装置还包括深浅调节装置,所述深浅调节装置包括纵向设置的第二液压缸,所述第二液压缸一端连接所述螺旋桨,另一端与所述船型浮体相对固定。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0016]本专利技术河道环保清淤装置,适合小型河道、鱼塘及浅水水体定期清理淤泥,相比现有的水下清淤装置,防止堵塞,清淤效率高,且在清淤作业暂停时,水下清淤装置可上行出水,有利于浮体快速前行,具有适应性强,节省能耗,低碳环保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
[0018]图2为图1中A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左视图;
[0020]图4为图3中B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1]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
[0022]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升降装置4下降状态的示意图;
[0023]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升降装置4上升状态的示意图;
[0024]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升降装置4及吸泥装置5搁置状态的示意图;其中:1、转子泵,2、动力单元,3、船型浮体,4、升降装置,41、导杆支架,42、第一定滑轮,43、导向缝隙,44、导杆,45、动滑轮,46、第一牵引绳,47、转轮,48、第二牵引绳,5、吸泥装置,51、淤泥收集箱,52、污泥过滤箱,53、螺旋机,54、过滤栅,55、角度调节结构,6、抽泥软管,7、牵引装置,8、电机,9、船体驱动装置,91、螺旋桨,92、齿盘齿形条传动机构,93、第一液压缸,94、深浅调节装置,95、第二液压缸。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0026]如图1至8所示,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河道环保清淤装置,包括转子泵1、动力单元2、船型浮体3,升降装置4、吸泥装置5、抽泥软管6及牵引装置7等组成。
[0027]所有设备安装在双头船型浮体3上,船型浮体3上的动力单元2采用柴油机或电动机带动液压站,装置在河道行驶,可以升降的吸泥装置5通过升降装置4缓慢下降到河底淤泥中,转子泵1通过一根抽泥软管6连接吸泥装置5的污泥过滤箱52,通过转子泵1将河道淤泥真空抽吸,然后通过抽泥软管6输送到岸边或同行的船上,清淤时候不需要抽干河道水,水体不产生浑浊,不影响水体生态,属于一种新型河道环保清淤装置。
[0028]吸泥装置5介绍:船型浮体3的一端设置吸泥装置5,吸泥装置5包括淤泥收集箱51,淤泥收集箱51上部连通污泥过滤箱52,污泥过滤箱52连接抽泥软管6,抽泥软管6的另一端连接转子泵1,转子泵1连接动力单元2进行抽吸淤泥。淤泥收集箱51开口向下收集淤泥,淤泥收集箱51内部设置有一个螺旋机53,减轻行走时阻力。淤泥收集箱51的前端设置过滤栅54,过滤栅54的两端设置角度调节结构55,使过滤栅54角度可调节,用于预先清除河道淤泥中的石块及大型异物。过滤后的淤泥通过螺旋机53收集到污泥过滤箱52,然后通过抽泥软管6经转子泵1抽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道环保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船型浮体,所述船型浮体的一端设置吸泥装置,所述吸泥装置包括淤泥收集箱,所述淤泥收集箱上部连通污泥过滤箱,所述污泥过滤箱连接抽泥软管,所述抽泥软管的另一端连接转子泵,所述转子泵连接动力单元进行抽吸淤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环保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淤泥收集箱开口向下收集淤泥,所述淤泥收集箱内部设置螺旋机,所述螺旋机两端设置滑动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环保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淤泥收集箱的前端设置过滤栅,所述过滤栅的两端设置角度调节结构,用于预先清除淤泥中的石块及异物。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环保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船型浮体的一端设置升降装置,所述吸泥装置连接所述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包括至少一根导杆支架,所述导杆支架与所述船型浮体连接,所述导杆支架上滑动连接导杆,所述导杆底端连接所述吸泥装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河道环保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包括两根导杆支架,所述导杆支架的上端设置第一定滑轮,所述第一定滑轮相对所述导杆支架位置固定连接,并通过电机驱动旋转,所述导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胜伟皮佑喜
申请(专利权)人:罗博思达上海流体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