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轴连接器用接头及配置它的同轴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2394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具有接线部(2)和接触部(9.9),其中,接线部(2)与同轴电缆(20)的中心导体(21)相接地利用焊锡(60)接线,而接触部(9.9)在从接线部(2)离开中心导体(21)的轴心方向的部位相对轴心左右对称地垂下形成,并通过具有弹性而可在施力状态下嵌合在相配合侧连接器上。(*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同轴连接器用接头及配置它的同轴连接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信息终端机器或计算机相关机器等电子机器的同轴连接器用接头及配置它的同轴连接器。    技术背景用于信息终端机器或计算机相关机器等电子机器的同轴电缆,从外周侧起到中心部依次具有外皮、屏蔽导体、绝缘体、中心导体,设计为接地电位的屏蔽导体位于输送·接受数据信号的中心导体的周围的构成。因此,通常同轴电缆的端部可设为连接器,使得可以将中心导体和屏蔽导体简单连接在电子基板的信号侧和接地侧。在将同轴电缆的端部设计为连接器时,中心导体、绝缘体及屏蔽导体被切断而分别露出。然后,将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连接在同轴连接器用接头的平坦状的接线部上而锡焊。这时,在锡焊时,液体状的焊锡在接线部上流动。因此,如果锡焊量多,则焊锡从接线部流出,漫流到接线部的左右两侧形成的接触部导致弹性(品质)下降。特别是,当焊锡漫流到接触部的内侧时,不仅弹性下降而且还导致电气接触的不稳定化。因此,在例如特开2001-43939号公报上,记述了在中心导体的轴心方向上的接线部的顶端部和后端部分别形成壁部,并使中心导体位于这些壁部之间的构成的方案。如果采用该构成,中心导体的接线部上的锡焊作业在壁部间进行。因此,由于两端部的壁部可起到挡住焊锡的流出的作用,所以,可防止焊锡向接触部流出。但是,在上述现有的构成中,不能完全防止焊锡向接触部流出。即,如上述现有那样只在接线部的前端部及后端部设置壁部,即使可阻止焊锡的前后方向的流出,但不能阻止左右方向的焊锡的流出。而且,因为在接线部的左右两侧形成接触部,所以,从接线部上的锡焊位置到接触部的距离极短。因此,只要例如锡焊量比通常的使用量多一点,向左右方向流动的焊锡就会流动到接触部,使接触部的弹性下降。其结果,给进行锡焊的操作员带来很大的负担,同时易使成品率及生产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可完全防止焊锡向接触部流出的同轴连接器用接头及配置它的同轴连接器。本专利技术的同轴连接器用接头,其特征在于:具有接线部及接触部,其中,接线部与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相接地利用焊锡接线,而接触部,在从前述接线部离开前述中心导体的轴心方向的部位,相对前述轴心左右对称地垂下形成,并通过具有弹性而可在施力状态下嵌合在相配合侧连接器上。在上述的构成中,在将中心导体锡焊在接线部上时,熔融状态的焊锡向接线部的外侧流动。这时,因为在从接线部离开中心导体的轴心方向的部位形成接触部,所以,从接线部上的锡焊位置到接触部的距离较长。因此,即使是在例如锡焊量比通常的使用量稍多,或其它的锡焊条件发生偏差,使焊锡在大范围流动时,焊锡也难以流出到接触部。这样,可减轻进行锡焊的操作员的负担,同时可提高成品率及生产性。又,本专利技术的同轴连接器用接头,其特征在于:在前述接线部上的隔着前述中心导体的两端部形成阻止焊锡流动的阻流壁。如果采用上述的构成,因为接线部上的隔着中心导体的两端部成为距离锡焊位置最近的位置,所以,沿接线部流动的焊锡,最初会到达接线部的两端部,但通过两端部的阻流壁阻止焊锡的流动,可防止焊锡从两端部流到接触部。其结果,可设计为焊锡难以进一步流出到接触部的形式。又,本专利技术的同轴连接器用接头,其特征在于:具有顶端侧定位部和后端侧定位部,其中,顶端侧定位部设置在前述中心导体的顶端部侧并可从两侧支撑前述中心导体的侧面地形成,而后端侧定位部设置在前述中心导体的根部侧并可从两侧支撑前述中心导体的侧面且与覆盖前述中心导体的电介质的端面相接地形成。如果采用上述构成,当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与接线部相接时,通过利用顶端侧定位部和后端侧定位部在左右方向上限定该中心导体的顶端部和根部,可将中心导体整体精确定位在接线部的既定位置。并且,通过后端侧定位部与电介质的端面相接,可将中心导体也在作为轴心方向的前后方向上正确定位。其结果,可降低每个制品的中心导-->体的位置的标准偏差,可降低品质的标准偏差。又,在锡焊中心导体时,可进一步防止因焊锡从接线部流出到接触部而引起的品质下降,同时,不用特别的外部装置就可容易地进行中心导体在既定位置上的定位作业。又,本专利技术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设有具有上述各特征中的任何一个以上的同轴连接器用接头。图面的简单说明图1是将同轴连接器用接头装入罩内时的状态示意图。图2是同轴连接器用接头的立体图。图3是同轴连接器用接头的构成图,(a)是正视图,(b)是侧视图,(c)是俯视图。图4是同轴连接器组装的状态示意图。图5是将同轴连接器用接头装入罩内时的状态示意图。实施专利技术的最佳形式以下,参照图1至图5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形式的同轴连接器用接头及配置它的同轴连接器。如图1所示那样,本实施形式的同轴连接器用接头1,通过加工板状金属材料而形成。另外,作为板状金属材料,可例举出铁或铝、铜等金属及以这些金属为主要成分的合金。同轴连接器用接头1,具有与同轴电缆20的中心导体21相接地利用焊锡60接线的接线部2。同轴电缆20,从外周侧到中心部依次设置有外皮22、屏蔽导体23、绝缘体24及中心导体21,设计为接地电位的屏蔽导体23位于输送·接受数字信号的中心导体21的周围的构成。上述接线部2,也如图2及图3(a)~(c)所示那样,形成平坦状,使焊锡难以流动。在接线部2上的隔着中心导体21的左右方向的两端部,设置阻流壁17·17。两阻流壁17·17,通过从接线部2的端部向上方弯折而左右对称地形成。这些阻流壁17·17,可以阻止锡焊时的焊锡60向左右方向的流动。从上述接线部2到离开中心导体21的轴心方向A的前端部侧,依次形成延伸部15和接头固定部12。延伸部15及接头固定部12与接线部2一样形成平坦状。而且,接线部2、延伸部15及接头固定部12被设计在同一平面的状态。另外,接线部2和延伸部15,也可使延伸-->部15相对接线部2位于上方地设计为阶梯状。此时,可利用阶梯阻止焊锡60从接线部2向延伸部15流动。在延伸部15的左右方向的两端部,左右对称地设置具有弹性的接触部9·9。两接触部9·9,从延伸部15垂下,以施力的状态嵌合在图中未示出的相配合侧连接器上。又,接头固定部12,利用后述的罩盖32的凸部14夹持,使接头11在稳定的状态下收在罩30内。又,在接线部2的后端部,设置后端侧定位部4。后端侧定位部4,具有通过在中心导体的轴心方向竖起后端侧定位部4的一部分而形成的定位片7、和在定位片7的中间部形成的引导槽8。引导槽8设定与中心导体21的直径相同或稍宽的宽度。另外,引导槽8的槽宽,最好设定为在将引导槽8的中心位置设计为既定位置时,即使偏离该位置也不会妨碍锡焊的程度。这样,后端侧定位部4,设计为可在左右方向支撑中心导体21的根部侧,同时,通过使定位片7与绝缘体24的端面相接使中心导体21在前后方向上也可正确定位。在此,所谓接线部2的前端部,是指在将与接线部2相接的中心导体21的轴心方向A设计为前后方向时,位于中心导体21的顶端侧的接线部2的端部。另一方面,所谓接线部2的后端部,是指位于中心导体21的后端侧(根部侧)的接线部2的端部。又,所谓左右方向,是指垂直于中心导体21的轴心方向A且平行于接线部2的上表面的方向。所谓上下方向,是指垂直于中心导体21的轴心方向A且垂直于接线部2的上表面的方向。如上构成的同轴连接器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同轴连接器用接头,其特征在于:具有接线部及接触部,其中,接线部与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相接地利用焊锡接线,而接触部,在从前述接线部离开前述中心导体的轴心方向的部位,相对前述轴心左右对称地垂下形成,并通过具有弹性而可在施力状态下嵌合在相配合侧连接器上。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2-4-10 107660/021.一种同轴连接器用接头,其特征在于:具有接线部及接触部,其中,接线部与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相接地利用焊锡接线,而接触部,在从前述接线部离开前述中心导体的轴心方向的部位,相对前述轴心左右对称地垂下形成,并通过具有弹性而可在施力状态下嵌合在相配合侧连接器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连接器用接头,其特征在于:在前述接线部上的隔着前述中心导体的两端部形成阻止焊锡流动的阻流壁。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连接器用接头,其特征在于:具有顶端侧定位部和后端侧定位部,其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茎田启明近野幸司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