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结构建筑物顶升增层和隔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817759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6 20:14
本申请涉及一种框架结构建筑物顶升增层和隔震方法,涉及建筑物隔绝提升技术的领域,顶升增层包括多个用于可拆卸连接在房屋底部的支撑板、设置在支撑板下方的隔震柱、设置在隔震柱与地面之间用于将两者快速连接的下连接机构、设置在隔震柱与支撑板之间用于调节隔震柱与支撑板之间的连接位置且将两者连接的上连接机构、以及设置在房屋底部四周的围墙。本申请具有对房屋底部进行加固,提高房屋的稳定性、抗震性、防水防潮能力,以及提高建筑材料资源的利用率的效果。资源的利用率的效果。资源的利用率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框架结构建筑物顶升增层和隔震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建筑物隔绝提升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框架结构建筑物顶升增层和隔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房屋是供人们居住或存放东西的建筑物,其为人们提供舒适的休息环境,在这里人们可以避开外界的干扰和自己的亲人享受生活,房屋分为大型建筑和小型建筑,大型建筑通常指代楼层数较多的大厦、商场等,小型建筑通常指代层数在一至三层的小型别墅、房屋等。
[0003]目前,针对一些小型房屋建筑,房屋在修建完毕后,若发生地基沉降、地基不牢固等建筑失误,或者地面返潮等不良现象后,会导致房屋的稳定性和抗震性大大降低,从而不仅使居住者的居住体验大大降低,而且会形成一定的安全隐患,若将其重新建造,需要将原有的地基和已建好的房屋进行拆除,从而浪费大量的建筑材料,造成资源浪费和巨额的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对房屋底部进行加固,提高房屋的稳定性、抗震性、防水防潮能力,以及提高建筑材料资源的利用率,本申请提供一种框架结构建筑物顶升增层和隔震方法。
[0005]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框架结构建筑物顶升增层和隔震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框架结构建筑物顶升增层,其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框架结构建筑物顶升增层,包括多个用于可拆卸连接在房屋底部的支撑板、设置在支撑板下方的隔震柱、设置在隔震柱与地面之间用于将两者快速连接的下连接机构、设置在隔震柱与支撑板之间用于调节隔震柱与支撑板之间的连接位置且将两者连接的上连接机构、以及设置在房屋底部四周的围墙。
[000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施工人员需要对房屋底部增加顶升增层,提高房屋稳定性时,首先施工人员在房屋底部开挖基坑,并对基坑内底壁进行加固处理,接着采用多个千斤顶将房屋均匀向上顶起,随后将多个支撑板均匀安装至房屋的底壁,接着施工人员将隔震柱通过下连接机构与地面进行连接,随后通过上连接机构调节隔震柱顶部与支撑板的连接位置,并将隔震柱与支撑板进行连接固定,最后在房屋底部的四周搭建围墙即可完成顶升增层的增设,实现对房屋的加固处理;若隔震柱出现损坏需要更换时,施工人员可通过解除下连接机构和上连接机构的连接状态,快速实现对隔震柱的更换,从而大大提高隔震柱的实用性和适用性;房屋在修建完毕后发生地基沉降、地基不牢固等建筑失误,或者地面返潮等不良现象后,通过在房屋底部增设多个隔震柱进行加高隔振处理,加高后的房屋底壁防水防潮效果增强,同时结合上连接机构和下连接机构对隔震柱进行快速便捷安装,实现对顶升增层的增设后,大大提高了房屋的稳定性和抗震性,从而不仅提高了居住者的居住体验,而且排除了安全隐患,且无需对房屋进行重新建造,从而节省了大量的建筑材料,提
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0007]可选的,所述上连接机构包括固设在隔震柱顶部的上连接板、设置在上连接板与支撑板之间的调节板、多个设置在调节板和上连接板之间的第一螺栓、螺纹连接在第一螺栓上的螺母、多个设置在调节板和支撑板之间的第二螺栓;所述调节板上开设有多个横向腰型槽和纵向腰型槽,多个横向腰型槽与多个第一螺栓一一对应,所述横向腰型槽的开设方向与纵向腰型槽的开设方向相互垂直,所述第一螺栓贯穿横向腰型槽与螺母螺纹连接,多个所述纵向腰型槽与多个第二螺栓一一对应,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第二螺栓贯穿纵向腰型槽与螺纹孔螺纹连接。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施工人员通过上连接机构调节隔震柱顶部与支撑板的连接位置,并将隔震柱与支撑板进行连接固定时,首先在下连接机构将隔震柱与地面连接前,将调节板和上连接板通过第一螺栓和螺母固定,此时螺母无需拧紧,接着在支撑板上攻螺纹孔,待下连接机构将隔震柱与地面连接后,将第二螺栓插入纵向腰型孔内,并与支撑板上的螺纹孔螺纹连接,随后将螺母拧紧,即可实现隔震柱与支撑板的连接固定;若螺纹孔与纵向腰型槽错位,施工人员可将螺母拧松,接着横向移动调节板,待螺纹孔进入纵向腰型孔内,将第二螺栓贯穿纵向腰型槽与螺纹孔螺纹连接,随后将螺母拧紧即可;横向腰型槽和纵向腰型槽的设置,使施工人员无需将隔震柱拆除对支撑板重新攻螺纹孔,也无需在上连接板上重新打孔,从而不仅提高了打孔后孔位错位的容错率,降低了隔震柱与支撑板的连接难度,而且减小对支撑板和上连接板的破坏。
[0009]可选的,所述上连接板与隔震柱一体浇筑成型。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体浇筑成型设置连接牢固、强度高,从而使上连接板与隔震柱连接处不易发生断裂,提高了上连接机构的连接稳定性。
[0011]可选的,所述下连接机构包括设置在隔震柱下方的固定柱、固设在固定柱上方的连接柱、两个对称套设在固定柱外侧壁的固定座、设置在两个固定座之间的连接螺栓、设置在固定座与隔震柱之间用于将两者连接的连接组件;地面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柱插接至固定孔内,所述固定座底部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柱插接至连接孔内。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施工人员通过下连接机构将隔震柱与地面进行连接时,首先在地面挖设固定孔,接着将固定柱插接至固定孔内,并在固定柱与固定孔的缝隙处浇筑水泥进行封堵固定,随后将固定座套设至固定柱的外侧,同时将连接柱插接至连接槽内,并通过连接螺栓将两个固定座固定,接着通过连接组件将隔震柱与固定座进行连接,即可实现隔震柱与地面的连接。
[0013]可选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固设在隔震柱下方的插接块、设置在插接块与固定座之间的固定螺栓;所述固定座上开设有插接槽,所述插接块插接至插接槽内,所述固定螺栓同时贯穿固定座和插接块。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施工人员通过连接组件将隔震柱与固定座连接时,首先将插接块插接至插接槽内,接着通过固定螺栓将插接块固定至接插接槽内,即可实现插接块与固定座的连接,从而实现隔震柱与固定座的固定。
[0015]可选的,所述固定柱底部呈尖刺状设置。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尖刺状设置减小了受力面积,便于施工人员将固定柱插接至固定孔,从而减轻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
[0017]可选的,多个所述支撑板之间固设有钢骨架, 所述钢骨架与房屋底壁抵接。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骨架对房屋底壁进行加固支撑,从而使房屋底壁更加牢固,进一步提高房屋的稳定性和抗震能力。
[0019]可选的,所述钢骨架两侧固设有延板,所述延板与房屋底壁抵接。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延板增大了钢骨架与房屋底壁的接触面积,减小了应力集中,增强了钢骨架对房屋的承重能力,提高了房屋的稳定性。
[0021]可选的,所述房屋底壁铺设有采用高聚物沥青防水卷材材质制成的防水层。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高聚物沥青防水材质铺设至房屋底壁后,能在房屋底壁形成无接缝完整的防水膜,且具有良好的耐老化和延伸性,适用于大面积铺设,从而大大提升房屋底部的防水防潮能力。
[0023]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框架结构建筑物顶升增层的隔震方法,其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框架结构建筑物顶升增层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框架结构建筑物顶升增层,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用于可拆卸连接在房屋(1)底部的支撑板(2)、设置在支撑板(2)下方的隔震柱(3)、设置在隔震柱(3)与地面之间用于将两者快速连接的下连接机构(5)、设置在隔震柱(3)与支撑板(2)之间用于调节隔震柱(3)与支撑板(2)之间的连接位置且将两者连接的上连接机构(4)、以及设置在房屋(1)底部四周的围墙(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结构建筑物顶升增层,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机构(4)包括固设在隔震柱(3)顶部的上连接板(41)、设置在上连接板(41)与支撑板(2)之间的调节板(42)、多个设置在调节板(42)和上连接板(41)之间的第一螺栓(43)、螺纹连接在第一螺栓(43)上的螺母(44)、多个设置在调节板(42)和支撑板(2)之间的第二螺栓(45);所述调节板(42)上开设有多个横向腰型槽(421)和纵向腰型槽(422),多个横向腰型槽(421)与多个第一螺栓(43)一一对应,所述横向腰型槽(421)的开设方向与纵向腰型槽(422)的开设方向相互垂直,所述第一螺栓(43)贯穿横向腰型槽(421)与螺母(44)螺纹连接,多个所述纵向腰型槽(422)与多个第二螺栓(45)一一对应,所述支撑板(2)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第二螺栓(45)贯穿纵向腰型槽(422)与螺纹孔螺纹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框架结构建筑物顶升增层,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板(41)与隔震柱(3)一体浇筑成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结构建筑物顶升增层,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连接机构(5)包括设置在隔震柱(3)下方的固定柱(51)、固设在固定柱(51)上方的连接柱(54)、两个对称套设在固定柱(51)外侧壁的固定座(52)、设置在两个固定座(52)之间的连接螺栓(53)、设置在固定座(52)与隔震柱(3)之间用于将两者连接的连接组件(55);地面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柱(51)插接至固定孔内,所述固定座(52)底部开设有连接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行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瑞祥合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