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壮广赤眼蜂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816608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6 20: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壮广赤眼蜂的方法,该方法包括野外黄野螟卵块采集与保存和广赤眼蜂接种复壮与保存,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的复壮方法可以有效降低蜂种退化,使得广赤眼蜂发育历期正常,羽化整齐,羽化率高,蜂体大小均匀,展翅正常,飞翔力强,寿命正常。对持续高效利用广赤眼蜂防治黄野螟卵具有重要意义。蜂防治黄野螟卵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壮广赤眼蜂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植物害虫防治
,具体涉及一种复壮广赤眼蜂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黄野螟(Heortia vitessoides Moore)属鳞翅目(Lepidoptera)螟蛾科(Pyralidae )昆虫,是近年来在我国土沉香种植区危害最严重的一种食叶性害虫。其幼虫低龄期群集咬食土沉香叶片,高龄期分散咬食土沉香叶片,具有爆发性、暴食性的特点,单株虫口数量从几百头到上千头,虫口密度大时,数天内便可把树叶吃光,甚至枝条及树干皮层也被啃食,造成树体光秃无叶,甚至整株土沉香死亡。
[0003]随着人工大规模种植土沉香面积的日益扩大,黄野螟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有研究表明,在广东化州,黄野螟发生严重时,沉香树被害株率可高达90%以上,不仅造成严重的枯苗、死苗,而且使得土沉香树结香产量质量下降,经济损失极大,严重影响沉香产业发展。黄野螟已成为我国土沉香种植区重点防治对象。
[0004]目前,防治黄野螟的方法有人工捕杀卵块和幼虫,化学药剂毒杀幼虫,杀虫灯诱杀成虫,在实际运用中,这些方法因天气、水源、安全、环保、防治效果、工作量等因素限制作用有限。近年来,由于林业产业的绿色发展要求,人们对生物防治方法越来越青睐。国内已有利用白僵菌、绿僵菌、广腹螳螂、云南松毛虫赤眼蜂、广赤眼蜂等防治黄野螟的研究报道。其中,利用人工繁殖的赤眼蜂防治黄野螟的技术已在试验性推广中。蜂种退化是该技术运用中较易发生的现象,而蜂种复壮可以有效降低蜂种退化。赤眼蜂的复壮有以下途径:
/>控制用同一寄主卵连续繁蜂的代数,使其不超过有效极限世代,改换寄主卵(以用原寄主害虫卵相似的虫卵为佳)繁殖一、二代改变其寄生嗜性和驯化现象;

变温锻炼;

变换繁蜂容器,优胜劣汰;

避免过寄生;

做好寄主卵的保存工作;

采集不同地点的赤眼蜂群,以杂交优势克服近亲繁殖和蜂种的退化。截至目前,国内未见有复壮广赤眼蜂防治黄野螟的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可操作性强且对防治黄野螟卵效果稳定的复壮广赤眼蜂的方法,通过利用人工在室内及田间繁殖黄野螟卵块,繁殖一、二代广赤眼蜂,改变其寄生嗜性和驯化现象,有效降低蜂种退化,为持续高效利用广赤眼蜂防治黄野螟卵提供科学依据。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复壮广赤眼蜂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野外黄野螟卵块采集与保存:在黄野螟成虫和卵发生期,在土沉香林间采集未受农药毒害的带有黄野螟卵块的沉香叶片,沿卵块外缘将其从叶片上剪下,平整地粘贴在粘有双面胶纸的A4纸卡上,确保双面胶纸不留白;将纸卡放入塑料指形管,拧好盖,贴上标签,置于25℃,湿度50%的养虫室内,以备接种广赤眼蜂;(2)广赤眼蜂接种复壮与保存:将培养箱中冷藏的用米蛾卵扩繁的蛹期广赤眼蜂
蜂卡取出,置于透明塑料指形管中,每管放入一张蜂卡,拧好盖,贴上标签,置于25℃,湿度50%的养虫室内,每日观察一次蜂卡;当蜂卡出蜂后,放入一张浸透10%纯蜂蜜水的滤纸条;同时,放入一块步骤(1)制作好的黄野螟卵块,确保蜂卡和卵块都不接触滤纸条,拧好盖,置于25℃,湿度50%的养虫室内;2h后,接蜂完毕,将黄野螟卵块移入新的透明塑料指形管中,每管放入一块卵块,置于25℃,湿度50%的养虫室内;接种后,每日观察黄野螟卵粒颜色变化情况,连续观察5日,发现有黄野螟幼虫孵化出来时,及时将其清除;当观察到卵粒变全黑,广赤眼蜂即发育至蛹期,可继续将其置于25℃,湿度50%的养虫室内,发育至出蜂。
[0007]上述中,双面胶纸的尺寸为长2cm
×
宽1cm。
[0008]上述中,A4纸卡的尺寸为长4cm
×
宽2cm。
[0009]上述中,塑料指形管的长度12cm、直径2.8cm。
[0010]上述中,塑料指形管的长度12cm、直径2.8cm。
[0011]上述中,透明塑料指形管的长度12cm、直径2.8cm。
[0012]本专利技术的意义:研究广赤眼蜂复壮技术,通过试验,掌握了野外黄野螟卵块采集与保存、接蜂复壮与保存等技术,总结出用黄野螟卵复壮广赤眼蜂技术,为持续高效利用广赤眼蜂防治黄野螟提供了技术支撑,对深入推广和应用广赤眼蜂防治黄野螟具有重要意义。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以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4]实施例:野外黄野螟卵块采集与保存:在黄野螟成虫和卵发生期,在土沉香林间采集未受农药毒害的带有黄野螟卵块的沉香叶片,沿卵块外缘将其从叶片上剪下,平整地粘贴在粘有双面胶纸(长2cm
×
宽1cm)的A4纸卡(长4cm
×
宽2cm)上,确保双面胶纸不留白。将纸卡放入塑料指形管(长12cm
×
直径2.8cm),拧好盖,贴上标签,置于25℃,湿度50%的养虫室内,以备接种广赤眼蜂。若不第一时间进行接种,可将叶片冷藏备用。冷藏方法是:用湿润脱脂棉球包裹住叶柄,将叶片置于培养皿,盖好培养皿后用自封袋封好,贴好标签,置于7℃,湿度75%RH的培养箱中,可保存20天。
[0015]广赤眼蜂接种复壮与保存:将培养箱中冷藏的用米蛾卵扩繁的蛹期广赤眼蜂蜂卡取出,置于透明塑料指形管(长12cm
×
直径2.8cm)中,每管放入一张蜂卡(长4cm
×
宽2cm),拧好盖,贴上标签,置于25℃,湿度50%的养虫室内,每日观察一次蜂卡。当蜂卡出蜂后,放入一张浸透10%纯蜂蜜水的滤纸条(长3cm
×
宽1cm)。同时,放入一块步骤(1)制作好的黄野螟卵块,确保蜂卡和卵块都不接触滤纸条。拧好盖,置于25℃,湿度50%的养虫室内;2h后,接蜂完毕,将黄野螟卵块移入新的指形管中,每管放入一块卵块,置于25℃,湿度50%的养虫室内。平均一张蜂卡可以接种10块黄野螟卵块。接种后,每日观察黄野螟卵粒颜色变化情况,连续观察5日,发现有黄野螟幼虫孵化出来时,及时将其清除。当观察到卵粒变全黑,广赤眼蜂即发育至蛹期,可继续将其置于25℃,湿度50%的养虫室内,培育至出蜂,也可将其置于7℃、75%RH的培养箱中保存,可保存30~45天。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壮广赤眼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1)野外黄野螟卵块采集与保存:在黄野螟成虫和卵发生期,在土沉香林间采集未受农药毒害的带有黄野螟卵块的沉香叶片,沿卵块外缘将其从叶片上剪下,平整地粘贴在粘有双面胶纸的A4纸卡上,确保双面胶纸不留白;将纸卡放入塑料指形管,拧好盖,贴上标签,置于25℃,湿度50%的养虫室内,以备接种广赤眼蜂;(2)广赤眼蜂接种复壮与保存:将培养箱中冷藏的用米蛾卵扩繁的蛹期广赤眼蜂蜂卡取出,置于透明塑料指形管中,每管放入一张蜂卡,拧好盖,贴上标签,置于25℃,湿度50%的养虫室内,每日观察一次蜂卡;当蜂卡出蜂后,放入一张浸透10%纯蜂蜜水的滤纸条;同时,放入一块步骤(1)制作好的黄野螟卵块,确保蜂卡和卵块都不接触滤纸条,拧好盖,置于25℃,湿度50%的养虫室内;2h后,接蜂完毕,将黄野螟卵块移入新的透明塑料指形管中,每管放入一块卵块,置于25℃,湿度5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冼世庆王祥卜蜜源林思诚陈全武林明辉吴华青李太钊曾伟
申请(专利权)人:茂名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