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木质船捻缝方法,涉及木船制作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容易出现漏水、进水的技术问题。该木质船捻缝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对与减摇鳍相接触的固定板与减摇鳍之间的缝隙捻缝,对靠近减摇鳍的不超过一半的固定板之间的缝隙捻缝;其次,对与龙骨相接触的固定板与龙骨之间的缝隙捻缝,对靠近龙骨的不超过一半的固定板之间的缝隙捻缝;另外,对其他缝隙捻缝。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提供一种避免或减少渗水、进水现象的木质船捻缝方法。进水现象的木质船捻缝方法。进水现象的木质船捻缝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木质船捻缝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木船制作
,尤其是涉及一种木质船捻缝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木质船在船体框架制作完成后,需要对减摇鳍、肋骨、船底板以及船帮等连接缝进行捻缝工序,但是现有的木船在加工完成使用时,由于木船很多时间不出海时要在码头搁浅,受潮起潮落的影响,以及在海上风浪中行驶颠簸时,减摇鳍周边以及龙骨周边的缝隙会不同的变化,从而出现渗水、进水现象。
[0003]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现有的捻缝方法容易出现漏水、进水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木质船捻缝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容易出现漏水、进水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木质船捻缝方法,包括龙骨,在所述龙骨的两端依次连接有肋骨底梁和肋骨侧梁,所述肋骨底梁与所述龙骨之间连接有底梁链接材,所述肋骨底梁和所述肋骨侧梁之间连接有肘板材;
[0007]所述肋骨底梁与所述肋骨侧梁连接处外侧设置有减摇鳍,在所述减摇鳍与所述龙骨之间设置有若干固定板,若干所述固定板固定在所述肋骨底梁上;在所述肋骨侧梁外侧设置有若干船帮,所述减摇鳍与所述船帮之间设置有若干外板,所述船帮与所述外板均固定在所述肋骨侧梁上;
[0008]捻缝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9]A、对与所述减摇鳍相接触的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减摇鳍之间的缝隙捻缝,对靠近所述减摇鳍的不超过一半的所述固定板之间的缝隙捻缝;
[0010]B、对与所述龙骨相接触的所述固定板与所述龙骨之间的缝隙捻缝,对靠近所述龙骨的不超过一半的所述固定板之间的缝隙捻缝;
[0011]C、对设置在所述龙骨与所述减摇鳍中部的其他所述固定板之间的缝隙捻缝;
[0012]D、对与所述减摇鳍相接触的所述外板与所述减摇鳍之间的缝隙捻缝,对靠近所述减摇鳍的不超过一半的所述外板之间的缝隙捻缝;
[0013]E、对若干船帮之间的缝隙捻缝,按照距离所述减摇鳍由远及近的顺序捻缝;
[0014]F、对船帮与外板之间的间隙捻缝。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板包括龙骨翼板、副翼板、第一底板、第二底板、第三底板、第四底板以及第五底板,所述龙骨翼板与所述龙骨连接,所述副翼板与所述龙骨翼板连接,所述第一底板、所述第二底板、所述第三底板、所述第四底板以及所述第五
底板依次连接在所述减摇鳍与所述副翼板之间。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步骤A中,先对所述减摇鳍与所述第一底板之间的第一缝隙捻缝,然后对所述第一底板与所述第二底板之间的第二缝隙、所述第二底板与所述第三底板之间的第三缝隙依次捻缝。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步骤B中,先对所述龙骨与所述龙骨翼板之间的第四缝隙捻缝,然后对所述龙骨翼板与所述副翼板之间的第五缝隙捻缝。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步骤C中,对副翼板与所述第五底板之间的第六缝隙、所述第五底板与所述第四底板之间的第七缝隙、所述第四底板与所述第三底板之间的第八缝隙依次捻缝。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船帮包括第一船帮、第二船帮以及第三船帮,所述外板包括第一外板和第二外板,所述第一外板与所述减摇鳍连接,所述第二外板与所述第一外板连接,所述第一船帮与所述第二外板连接,所述第二船帮与所述第一船帮连接,所述第三船帮与所述第二船帮连接。
[002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步骤D中,对所述第一外板与所述减摇鳍间的第九缝隙捻缝,然后对所述第一外板与所述第二外板之间的第十缝隙捻缝。
[002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步骤E中,对所述第三船帮与所述第二船帮之间的第十一缝隙捻缝,然后对所述第二船帮与所述第一船帮之间的第十二缝隙捻缝。
[002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步骤F中,对所述第一船帮与所述第二外板之间的第十三缝隙捻缝。
[002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龙骨、所述肋骨底梁以及所述底梁链接材通过螺栓连接、所述肋骨底梁、所述肋骨侧梁以及肘板材通过螺栓连接,所述船帮和所述外板与所述肋骨侧梁均通过螺栓连接,若干所述固定板与所述肋骨底梁均通过螺栓连接。
[002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木质船捻缝方法,首先对距离减摇鳍接近的缝隙捻缝,其次,对距离龙骨接近的缝隙捻缝,最后对其他的缝隙捻缝,在其他缝隙均未捻缝的情况下,对减摇鳍周边缝隙捻缝时,能够嵌入更多的捻料,船体下水后耐腐蚀强度会大一些,船的涨力也大些,从而避免和减少了船体变化时渗水、漏水、腐蚀船板及腐蚀螺栓的机会;然后,对龙骨接近的缝隙捻缝,在对龙骨周边缝隙捻缝时,也能够嵌入较多的捻料,从而提高龙骨周边的耐腐蚀强度,减少龙骨附近渗水、漏水现象;最后,对其他缝隙捻缝,由于剩余的缝隙在肋骨梁的中部位置,该区域相对来说受冲撞压力较小,在捻缝的过程中,嵌入的捻料少一些,耐腐蚀强度相对就小一些,船体经过浸泡涨力小一些,确保在减摇鳍与龙骨附近的缝隙填充较多的捻料,避免缝隙出现渗水、进水现象。
附图说明
[00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6]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100、龙骨;101、肋骨底梁;102、肋骨侧梁;103、底梁链接材;104、肘板材;105、
减摇鳍;106、第一底板;107、第二底板;108、第三底板;109、第四底板;110、第五底板;111、副翼板;112、龙骨翼板;113、第一船帮;114、第二船帮;115、第三船帮;116、第一外板;117、第二外板;1、第一缝隙;2、第二缝隙;3、第三缝隙;4、第四缝隙;5、第五缝隙;6、第六缝隙;7、第七缝隙;8、第八缝隙;9、第九缝隙;10、第十缝隙;11、第十一缝隙;12、第十二缝隙;13、第十三缝隙。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可以参照附图图1以及文字内容理解本专利技术的内容以及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之间的区别点。下文通过附图以及列举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可选实施例的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包括优选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任何技术特征、任何技术方案均是多种可选的技术特征或可选的技术方案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描述简洁的需要本文件中无法穷举本专利技术的所有可替代的技术特征以及可替代的技术方案,也不便于每个技术特征的实施方式均强调其为可选的多种实施方式之一,所以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晓:可以将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任一技术手段进行替换或将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任意两个或更多个技术手段或技术特征互相进行组合而得到新的技术方案。本实施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木质船捻缝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龙骨,在所述龙骨的两端依次连接有肋骨底梁和肋骨侧梁,所述肋骨底梁与所述龙骨之间连接有底梁链接材,所述肋骨底梁和所述肋骨侧梁之间连接有肘板材;所述肋骨底梁与所述肋骨侧梁连接处外侧设置有减摇鳍,在所述减摇鳍与所述龙骨之间设置有若干固定板,若干所述固定板固定在所述肋骨底梁上;在所述肋骨侧梁外侧设置有若干船帮,所述减摇鳍与所述船帮之间设置有若干外板,所述船帮与所述外板均固定在所述肋骨侧梁上;捻缝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对与所述减摇鳍相接触的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减摇鳍之间的缝隙捻缝,对靠近所述减摇鳍的不超过一半的所述固定板之间的缝隙捻缝;B、对与所述龙骨相接触的所述固定板与所述龙骨之间的缝隙捻缝,对靠近所述龙骨的不超过一半的所述固定板之间的缝隙捻缝;C、对设置在所述龙骨与所述减摇鳍中部的其他所述固定板之间的缝隙捻缝;D、对与所述减摇鳍相接触的所述外板与所述减摇鳍之间的缝隙捻缝,对靠近所述减摇鳍的不超过一半的所述外板之间的缝隙捻缝;E、对若干船帮之间的缝隙捻缝,按照距离所述减摇鳍由远及近的顺序捻缝;F、对船帮与外板之间的间隙捻缝。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木质船捻缝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包括龙骨翼板、副翼板、第一底板、第二底板、第三底板、第四底板以及第五底板,所述龙骨翼板与所述龙骨连接,所述副翼板与所述龙骨翼板连接,所述第一底板、所述第二底板、所述第三底板、所述第四底板以及所述第五底板依次连接在所述减摇鳍与所述副翼板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木质船捻缝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A中,先对所述减摇鳍与所述第一底板之间的第一缝隙捻缝,然后对所述第一底板与所述第二底板之间的第二缝隙、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兴华,张茂胜,王宝明,张莉,王超,张海斌,
申请(专利权)人:张兴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