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流量适应型自清洁燃油滤,燃油滤包括壳体组件,进口滤网组件和流量活门组件,进口滤网组件和流量活门组件均装配在壳体组件内部,形成了燃油加速流道和溢流流道两条通道,燃油滤有一个燃油入口和两个燃油出口,燃油滤中设置有用孔用弹性挡圈固定的燃油进口滤网组件、可通过流量控制的活门、可为伺服系统提供高清洁度燃油的进口滤网和高精度出口滤网,当活门关闭时,燃油通过燃油加速流道冲洗出口滤网实现清洁功能,当活门打开时,燃油通过溢流流道泄压。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提高燃油滤的工作可靠性,降低维护频率,从而整体提高燃油系统的工作可靠性,降低后期维护的工作难度。难度。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流量适应型自清洁燃油滤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备自清洁功能的燃油滤,属于燃油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常规的燃油控制系统过滤器无自清洁功能,导致燃油系统可靠性低、维护频率高,且无法根据燃油流量进行自适应调整。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急需设计一种具备自清洁功能的流量适应型燃油滤。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流量适应型自清洁燃油滤,适用于燃油控制系统,该燃油滤具有自清洁能力且可通过流量控制燃油流道。
[0004]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0005]一种流量适应型自清洁燃油滤,包括,
[0006]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包括燃油入口、第一燃油出口和第二燃油出口,燃油入口和第二燃油出口分别位于壳体组件轴线方向的两端,第一燃油出口位于壳体组件周向表面上;
[0007]流量活门组件,所述流量活门组件装配于壳体组件内部,且包括流量活门壳体、流量活门轴、流量活门阀芯和弹簧,其中,
[0008]所述流量活门壳体的轴向第一端面上开有互不连通的第一流道口和第二流道口,流量活门壳体的周向表面与壳体组件周向表面上燃油出口之间有第一间隔,所述第一间隔形成了燃油通道,且燃油通道与第一流道口连通,流量活门壳体内部为燃油泄压腔体,燃油泄压腔体与第二流道口连通;
[0009]所述流量活门轴的一端穿过燃油泄压腔体后可拆卸连接在流量活门壳体的轴向第一端面上,另一端延伸至壳体组件的第二燃油出口处且与流量活门壳体之间有第二间隔,所述第二间隔与燃油通道连通,流量活门轴位于第二燃油出口处的一端上开有燃油流通孔,燃油流通孔的两端分别与第二间隔和第二燃油出口连通;
[0010]所述弹簧套接在流量活门轴上;
[0011]所述流量活门阀芯套接在流量活门轴上,且流量活门阀芯位于弹簧与流量活门壳体之间,流量活门阀芯上设置有封堵凸起,所述封堵凸起插接在流量活门壳体的第二流道口中;
[0012]进口滤网组件,所述进口滤网组件位于壳体组件上燃油入口和流量活门壳体之间,进口滤网组件上包括燃油加速流道口和溢流流道口,燃油加速流道口与第一流道连通,溢流流道口与第二流道连通。
[0013]作为一种选择,所述壳体组件内部有定位凸起,所述流量活门壳体与壳体组件内部的定位凸起搭接。
[0014]作为一种选择,流量适应型自清洁燃油滤还包括第一孔用弹性挡圈和第二孔用弹
性挡圈,所述第一孔用弹性挡圈位于壳体组件的燃油入口处,所述第二孔用弹性挡圈位于第二燃油出口处,进口滤网组件和流量活门组件位于第一孔用弹性挡圈和第二孔用弹性挡圈之间。
[0015]作为一种选择,流量适应型自清洁燃油滤还包括,
[0016]外螺纹,所述外螺纹位于流量活门轴一端的外表面;
[0017]内螺纹孔,所述内螺纹孔位于流量活门壳体的轴向第一端面上;
[0018]通孔,所述通孔位于进口滤网组件上;
[0019]自锁螺母,所述流量活门轴表面带有外螺纹的一端依次穿过进口滤网组件上的通孔、流量活门壳体轴向第一端面上的内螺纹孔后与自锁螺母螺纹连接。
[0020]作为一种选择,所述进口滤网组件包括顶盖、进口滤网和底盖,进口滤网位于顶盖和底盖之间,顶盖和底盖均开有槽口,所述槽口形成了燃油加速流道口和溢流流道口。
[0021]作为一种选择,流量适应型自清洁燃油滤还包括,
[0022]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孔位于底盖上;
[0023]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孔位于流量活门壳体的轴向第一端面上;
[0024]第三定位孔,所述第三定位孔位于进口滤网上;
[0025]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位于顶盖表面,且插接在第一定位孔、第二定位孔和第三定位孔内。
[0026]作为一种选择,流量适应型自清洁燃油滤还包括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设置在壳体组件的内壁上,限位结构平行于流量活门轴的轴线方向。
[0027]作为一种选择,流量适应型自清洁燃油滤还包括突出限位结构,所述突出限位结构设置在流量活门轴上,突出限位结构的外径大于流量活门阀芯与流量活门轴套接处的套接孔内径。
[0028]作为一种选择,流量适应型自清洁燃油滤还包括梯形突出结构,所述梯形突出结构位于壳体组件的周向表面,且向着第一间隔内凸起。
[0029]作为一种选择,流量适应型自清洁燃油滤还包括出口滤网,所述出口滤网位于第一燃油出口处,出口滤网的过滤当量直径小于进口滤网组件的过滤当量直径。
[0030]本专利技术的燃油滤通过燃油的流量大小来控制流量活门组件的开和关,具备流量自适应功能,且本专利技术的燃油滤具有两条燃油流通路径:
[0031]第一条路径,流量活门阀芯关闭时,燃油从燃油入口进入,少部分燃油通过第一流道口、第一间隔和出口滤网流出第一燃油出口(壳体组件的周向侧壁上),大部分燃油通过第一流道口、第一间隔、第二间隔和燃油流通孔流出第二燃油出口(壳体组件的下端);
[0032]第二条路径,流量活门阀芯开启时,燃油从燃油入口进入,大部分燃油通过燃油泄压腔体和燃油流通孔流出第二燃油出口(壳体组件的下端),少部分从第一流道口、第一间隔和出口滤网流出第一燃油出口(壳体组件的周向侧壁上)。
[0033]本专利技术的燃油滤(过滤器)可根据燃油入口处的流量调整燃油的流道,以保证在总流量较小的情况下通过第一条路径的燃油也能保持在较高的流速状态(第一流道口和梯形突出结构的配合,第一流道口将入口处的燃油分流到大致平行于出口滤网方向,再利用梯形突出结构瞬间减小燃油的流通面积,在总流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减小流通面积增大燃油流速,进而冲刷出口滤网的表面),从而实现燃油高流速冲刷出口滤网(设置在第一燃油出
口处),使得滤网具备自我清洁的功能。
[0034]本专利技术中,第一流道口位于第二流道口的外侧,更接近出口滤网,将从燃油入口进入的燃油分流和导向至出口滤网处,配合流量活门壳体的表面起到了自清洁出口滤网作用的同时(燃油既从切向冲刷了出口滤网的表面,又通过法向冲洗了滤网,双向作用,保证出口滤网维持正常的高精度过滤功能,减少拆卸燃油滤清洁的周期和频率),又满足了燃油分流到不同出口的目的。
[0035]本专利技术的燃油滤设置有轴向和周向的两个燃油出口,其中第一燃油出口处配备了过滤级别更高的出口滤网,使得经过双重过滤后(进口滤网组件和出口滤网)的燃油能够供给燃油伺服油路,满足燃油伺服油路中伺服阀等产品对高清洁度燃油的需求,而第二燃油出口的燃油主要用于燃烧,无需高精度的过滤,进口滤网组件即可满足需求。
[003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为燃油系统燃油滤提供了一种自清洁方案,可提升燃油系统抗污染物能力,降低系统维护频率,提高燃油滤的工作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37]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图;
[0038]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进口滤网组件主视图的剖视图;
[0039]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进口滤网组件俯视图;
[0040]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流量活门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流量适应型自清洁燃油滤,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组件(2),所述壳体组件(2)包括燃油入口、第一燃油出口和第二燃油出口,燃油入口和第二燃油出口分别位于壳体组件(2)轴线方向的两端,第一燃油出口位于壳体组件(2)周向表面上;流量活门组件(6),所述流量活门组件(6)装配于壳体组件(2)内部,且包括流量活门壳体(61)、流量活门轴(62)、流量活门阀芯(63)和弹簧,其中,所述流量活门壳体(61)的轴向第一端面上开有互不连通的第一流道口和第二流道口,流量活门壳体(61)的周向表面与壳体组件(2)周向表面上燃油出口之间有第一间隔(9),所述第一间隔(9)形成了燃油通道,且燃油通道与第一流道口连通,流量活门壳体(61)内部为燃油泄压腔体(66),燃油泄压腔体(66)与第二流道口连通;所述流量活门轴(62)的一端穿过燃油泄压腔体(66)后可拆卸连接在流量活门壳体(61)的轴向第一端面上,另一端延伸至壳体组件(2)的第二燃油出口处且与流量活门壳体(61)之间有第二间隔(11),所述第二间隔(11)与燃油通道连通,流量活门轴(62)位于第二燃油出口处的一端上开有燃油流通孔(12),燃油流通孔(12)的两端分别与第二间隔和第二燃油出口连通;所述弹簧套接在流量活门轴(62)上;所述流量活门阀芯(63)套接在流量活门轴(62)上,且流量活门阀芯(63)位于弹簧与流量活门壳体(61)之间,流量活门阀芯(63)上设置有封堵凸起,所述封堵凸起插接在流量活门壳体(61)的第二流道口中;进口滤网组件(5),所述进口滤网组件(5)位于壳体组件(2)上燃油入口和流量活门壳体(61)之间,进口滤网组件(5)上包括燃油加速流道口(31)和溢流流道口(32),燃油加速流道口(31)与第一流道连通,溢流流道口(32)与第二流道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流量适应型自清洁燃油滤,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2)内部有定位凸起(13),所述流量活门壳体(61)与壳体组件(2)内部的定位凸起(13)搭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流量适应型自清洁燃油滤,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孔用弹性挡圈(4)和第二孔用弹性挡圈(8),所述第一孔用弹性挡圈(4)位于壳体组件(2)的燃油入口处,所述第二孔用弹性挡圈(8)位于第二燃油出口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子坤,杨以明,何德生,龙玮,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永红航空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