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穿越地下空间新型河道护岸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1282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6 20: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穿越地下空间新型河道护岸结构,涉及城市水利工程建设领域,穿越地下空间新型河道护岸结构的下方有轨交隧道,包括:多个第一灌注桩,多个第一灌注桩沿河道护岸的岸线设置;多个第二灌注桩,设置于第一灌注桩远离河道的一侧;多个水泥土搅拌桩,水泥土搅拌桩设置在相邻的两个第一灌注桩之间;帽梁结构,设置于第一灌注桩和第二灌注桩的顶部;采用多个第一灌注桩和多个第二灌注桩在河道护岸设置两排灌注桩,增加结构稳定性,在第一灌注桩之间设置有搅拌桩为了避免土体松动,通过帽梁结构提高两排灌注桩的整体性,减少河道护岸对地下轨交隧道的影响。道护岸对地下轨交隧道的影响。道护岸对地下轨交隧道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穿越地下空间新型河道护岸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城市水利工程建设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穿越地下空间新型河道护岸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城市水利工程建设中,常需在有下穿轨交隧洞的河道新建护岸;由于轨交对隧洞变形渗漏的严格要求,护岸建设不允许进行大规模的开挖卸荷、填土加载等施工工序,还需避免挤土、震动等施工影响;同时,为适应水利现代化建设及城市建设发展,护岸建设应综合考虑建设沿岸步道等附加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穿越地下空间新型河道护岸结构,采用多个第一灌注桩和多个第二灌注桩,在河道护岸设置两排灌注桩,增加结构稳定性,在第一灌注桩之间设置有搅拌桩,通过帽梁结构提高两排灌注桩的整体性,减少河道护岸对地下轨交隧道的影响。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穿越地下空间新型河道护岸结构,所述穿越地下空间新型河道护岸结构的下方有轨交隧道,包括:
[0005]多个第一灌注桩,多个第一灌注桩沿所述河道护岸的岸线设置;
[0006]多个第二灌注桩,设置于所述第一灌注桩远离所述河道的一侧;
[0007]多个水泥土搅拌桩,所述水泥土搅拌桩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灌注桩之间;
[0008]帽梁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灌注桩和所述第二灌注桩的顶部。
[0009]可选地,所述第一灌注桩和所述第二灌注桩采用钢筋混凝土材质。
[0010]可选地,多个第一灌注桩沿所述河道护岸的岸线均匀分布。
[0011]可选地,所述第一灌注桩的迎水面设置有贴面层。
[0012]可选地,所述贴面层为钢筋混凝土材质。
[0013]可选地,所述搅拌桩设置于所述第一灌注桩的背水面的一侧。
[0014]可选地,所述帽梁结构包括:
[0015]第一纵向帽梁,所述第一纵向帽梁与多个所述第一灌注桩连接;
[0016]第二纵向帽梁,所述第二纵向帽梁与多个所述第二灌注桩连接;
[0017]多个横向帽梁,所述横向帽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灌注桩和所述第二灌注桩连接。
[0018]可选地,所述帽梁结构的顶部设置有步道,所述步道靠近所述河道护岸的一侧设置护栏。
[0019]可选地,所述第一灌注桩的底部和所述第二灌注桩的底部与所述轨交隧道的顶部设置有安全间距。
[0020]可选地,所述第一灌注桩和所述第二灌注桩采用的施工方式为泥浆护壁钻孔法。
[002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穿越地下空间新型河道护岸结构,其有益效果在于:
[0022]1、该河道护岸内设置有两排灌注桩,保证护岸的结构稳定和安全可靠,灌注桩设置的长度较短,保证灌注桩与轨交隧道之间存在安全距离,可以使护岸施工不需大规模的开挖和回填,避免挤土和震动,满足轨交对隧洞变形渗漏的严格要求;
[0023]2、该河道护岸上设置有步道和护栏,形成沿岸的景观道,亲水观景效果良好;
[0024]3、该河道护岸在第一灌注桩之间设置有搅拌桩,搅拌桩能够封闭河道护岸中的土体,延长发生渗漏时的路线,护岸结构布置更加紧凑,抗渗漏能力提高。
[0025]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26]通过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在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
[0027]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穿越地下空间新型河道护岸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8]附图标记说明:
[0029]1、第一灌注桩;2、河道;3、第二灌注桩;4、搅拌桩;5、贴面层;6、第二纵向帽梁;7、横向帽梁;8、步道;9、护栏。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更详细地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虽然以下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然而应该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专利技术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专利技术更加透彻和完整,并且能够将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003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穿越地下空间新型河道护岸结构,穿越地下空间新型河道护岸结构的下方有轨交隧道,包括:
[0032]多个第一灌注桩,多个第一灌注桩沿河道护岸的岸线设置;
[0033]多个第二灌注桩,设置于第一灌注桩远离河道的一侧;
[0034]多个水泥土搅拌桩,水泥土搅拌桩设置在相邻的两个第一灌注桩之间;
[0035]帽梁结构,设置于第一灌注桩和第二灌注桩的顶部。
[0036]具体的,该河道护岸结构设置在轨交隧道的上方,在沿河道护岸的岸线设置有两排灌注桩,可以保证护岸在轨交隧道结构稳定和安全可靠,在靠近沿河道护岸一侧的多个第一灌注桩之间设置水泥土搅拌桩,水泥土搅拌桩能够封闭河道护岸的土体,并且延长河道护岸的土体的渗径,提高防渗能力,另外在两排灌注桩的顶部设置帽梁结构,帽梁结构能够保证两排灌注桩的整体结构强度,避免灌注桩的位置影响护岸土体变形影响轨交隧道的质量。
[0037]可选地,第一灌注桩和第二灌注桩采用钢筋混凝土材质。
[0038]具体的,采用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可以减少施工噪声和降低震动量,并且钢筋混凝土灌注桩的直径较大,能够稳定的承载帽梁结构。
[0039]可选地,多个第一灌注桩沿河道护岸的岸线均匀分布。
[0040]具体的,多个第一灌注桩沿河道护岸的岸线均匀排布,第一灌注桩之间的间距较小,可以避免河道护岸的土体松动,减少护岸结构对轨交隧道的形变和渗漏。
[0041]可选地,第一灌注桩的迎水面设置有贴面层。
[0042]可选地,贴面层为钢筋混凝土材质。
[0043]具体的,在第一灌注桩和水泥土搅拌桩的迎水面设置有钢筋混凝土材质的贴面层,提高河道护岸的整体美观性,并且贴面层还能够防止河水对第一灌注桩的侵蚀,延长该河道护岸的建筑寿命。
[0044]可选地,搅拌桩设置于第一灌注桩的背水面的一侧。
[0045]具体的,搅拌桩设置在第一灌注桩的背水面,搅拌桩起到封闭第一灌注桩之间土体的作用,搅拌桩的顶部与帽梁结构连接,在第一灌注桩的底部形成完整的防渗结构,搅拌桩的底部相对于贴面层的底部还要靠近轨交隧道,能够将从贴面层底部渗入护岸的水进行有效阻挡,延长渗径;搅拌桩设置于背水面远离河水的侵蚀,能够提高搅拌桩的抗渗能力和时效。
[0046]可选地,帽梁结构包括:
[0047]第一纵向帽梁,第一纵向帽梁与多个第一灌注桩连接;
[0048]第二纵向帽梁,第二纵向帽梁与多个第二灌注桩连接;
[0049]多个横向帽梁,横向帽梁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灌注桩和第二灌注桩连接。
[0050]具体的,帽梁结构由多个第一、第二纵向帽梁和多个横向帽梁交错组成,第一纵向帽梁和第二纵向帽梁分别设置在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穿越地下空间新型河道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穿越地下空间新型河道护岸结构的下方有轨交隧道,包括:多个第一灌注桩,多个第一灌注桩沿所述河道护岸的岸线设置;多个第二灌注桩,设置于所述第一灌注桩远离所述河道的一侧;多个水泥土搅拌桩,所述水泥土搅拌桩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灌注桩之间;帽梁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灌注桩和所述第二灌注桩的顶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越地下空间新型河道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灌注桩和所述第二灌注桩采用钢筋混凝土材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越地下空间新型河道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第一灌注桩沿所述河道护岸的岸线均匀分布。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越地下空间新型河道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灌注桩的迎水面设置有贴面层。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穿越地下空间新型河道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贴面层为钢筋混凝土材质。6.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芳顾晓峰孙登峰郑宏伟吴心艺叶霖宋丽花李昱费照骅孙鹏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太湖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