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山墙防水结构以及安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81140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6 20: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山墙防水结构以及安装方法,山墙防水结构包括:滑动支架,固定在屋面檩条上;屋面压型板,支撑在滑动支架上;山墙屋面泛水板,上端连接边与屋面压型板的波峰立边锁边固定在滑动支架上,围成对上方封闭的第一容纳空间;山墙泛水板支撑件,深入到第一容纳空间中;山墙墙面泛水板,具有上端固定边和下端固定边,上端固定边进入到第一容纳空间并固定在山墙泛水板支撑件上,下端固定边固定在墙面压型板上;上端固定边还具有一插接口,山墙屋面泛水板的下端插接边插入到插接口中。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外观不留有任何连接钉,并且简化结构、降低成本,能够使得屋面板的泛水件可以防风、防水,避免脱落。避免脱落。避免脱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山墙防水结构以及安装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钢结构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山墙防水结构以及安装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很多厂房采用钢结构的形式,因为钢结构厂房有以下特点:1)钢结构建筑质量轻,强度高,跨度大;2)钢结构建筑施工工期短,相应降低投资成本;3)钢结构建筑防火性高,防腐蚀性强;4)钢结构建筑搬移方便,回收无污染。
[0003]图1为现有技术钢结构厂房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厂房顶部为具有一定坡度的向左右两侧倾斜延伸的金属屋面板101,左右两侧为山墙103,正面为檐口102,厂房内部具有主体钢架等支撑结构。其中,金属屋面板101并非平面,图2为金属屋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显示,金属屋面板具有周期性的波峰211波谷212。
[0004]为了防止雨水渗漏,在山墙103的金属屋面的边缘,要设置山墙防水结构,图3为现有技术一的山墙防水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山墙收边件301与屋面板302在起始Z型钢303处连接如下:山墙收边件301,通过自攻螺丝304与起始Z型钢303连接。而且屋面板302也通过自攻螺丝305与起始Z型钢303连接。这种技术不但会造成大量连接钉外露,还因为外露连接钉固定处的各部件金属的热胀冷缩而产生缝隙,存在的众多漏水隐患。
[0005]图4为现有技术二的山墙防水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在山墙30外侧,屋面板31通过作为泛水件的山墙饰边32进行防水。山墙饰边32为整体结构,下端通过螺钉33与山墙30直接固定,因为金属屋面热胀冷缩很严重,所以山墙饰边32的上端则通过板材勾接的形式与屋面板31滑动连接。图5为图4中A部分的局部视图,该局部视图显示了板材滑动勾接的形式,图5所示,山墙角钢401上固定有边滑动支架402,屋面板31的边缘与收边件403勾接后支撑在所述边滑动支架402上,并且形成中空的锁边空间,山墙饰边32的上边进入到所述锁边空间内,被支撑件404滑动支撑,在山墙饰边32进入所述锁边空间的进口处,采用密封胶405进行密封。
[0006]可见,虽然该板材滑动勾接能够实现山墙饰边32与屋面板31之间的滑动连接,但是结构非常复杂,成本很高。并且,在滑动连接中,密封胶405并不能完全密封,会露出空隙。在强风时,作为整体结构的山墙饰边32受风面积很大,这种风力做用于板材滑动勾接处,对于结构不强的大面积薄板来说,风力破坏很大,会掀开撕裂该滑动连接。而当该滑动连接被撕开后,整体结构的山墙饰边32下部与山墙30之间通过螺钉33的固定连接也会在风力和悬垂自重之下被松动,造成山墙饰边32的脱落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山墙防水结构以及安装方法,外观不留有任何连接钉,并且简化结构、降低成本,能够使得屋面板的泛水件可以防风、防水,避免脱落。
[000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山墙防水结构,用于具有山墙和屋面的钢结构建筑,包括:
[0009]滑动支架,固定在所述屋面的屋面檩条上;
[0010]屋面压型板,支撑在所述滑动支架上;
[0011]山墙屋面泛水板,具有上端连接边和下端插接边,所述上端连接边与所述屋面压型板的波峰立边锁边固定在所述滑动支架上,所述山墙屋面泛水板和所述屋面压型板围成对上方封闭的第一容纳空间;
[0012]山墙泛水板支撑件,深入到所述第一容纳空间中;
[0013]山墙墙面泛水板,具有上端固定边和下端固定边,所述上端固定边进入到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并固定在所述山墙泛水板支撑件上,所述下端固定边固定在所述山墙的墙面压型板上;
[0014]所述上端固定边还具有一插接口,所述山墙屋面泛水板的所述下端插接边插入到所述插接口中。
[0015]上述的山墙防水结构中,所述锁边固定是所述上端连接边与所述波峰立边相叠加回折后共同固定在所述滑动支架上。
[0016]上述的山墙防水结构中,所述山墙屋面泛水板还包括:
[0017]水平边,由所述上端连接边向左侧延伸;
[0018]第一倾斜边,由所述水平边向左下侧延伸;
[0019]第二倾斜边,由所述第一倾斜边向左下侧延伸;
[0020]所述下端插接边由所述第二倾斜边向右侧水平延伸。
[0021]上述的山墙防水结构中,所述水平边和所述第一倾斜边与所述屋面压型板共同组成所述屋面的最端部的波峰结构。
[0022]上述的山墙防水结构中,所述第二倾斜边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大于所述第一倾斜边与竖直方向的夹角。
[0023]上述的山墙防水结构中,所述下端插接边的端部是由板材180度弯折形成。
[0024]上述的山墙防水结构中,所述上端固定边和所述插接口均由板材弯折形成,所述插接口的宽度比所述下端插接边的端部厚度大0.5

1.2毫米。
[0025]上述的山墙防水结构中,所述山墙墙面泛水板还包括:
[0026]第一左凸阶梯框,连接所述上端固定边;
[0027]第二左凸阶梯框,连接所述第一左凸阶梯框;
[0028]所述下端固定边连接在所述第二左凸阶梯框。
[0029]为了更好的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用于任意一项上述山墙防水结构的安装方法,包括:
[0030]步骤一,安装所述墙面压型板和所述山墙泛水板支撑件;
[0031]步骤二,将所述滑动支架固定在所述屋面檩条上;
[0032]步骤三,将所述山墙墙面泛水板的所述下端固定边固定在所述墙面压型板上,将所述上端固定边固定在所述山墙泛水板支撑件上;
[0033]步骤四,安装所述山墙屋面泛水板,将所述下端插接边插入所述插接口中;
[0034]步骤五,安装所述屋面压型板,将所述上端连接边与所述屋面压型板的波峰立边锁边固定在所述滑动支架上。
[0035]上述的安装方法中,
[0036]在所述步骤一之前,还包括:将爬坡檩固定于所述屋面檩条上,在所述爬坡檩的外侧铺设山墙保温棉;
[0037]在所述步骤一中,所述墙面压型板固定在山墙墙梁和所述爬坡檩上,所述墙面压型板还设置有外用泡沫堵头;所述山墙泛水板支撑件固定在所述爬坡檩上;
[0038]在所述步骤三中,所述下端固定边通过连接钉固定在所述墙面压型板和所述外用泡沫堵头上。
[0039]采用本专利技术,实现了钢结构金属围护系统墙面与屋面泛水板安全可靠的无钉化连接,因此避免了金属屋面漏水的隐患。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通过山墙墙面泛水板形状的特殊插接设计,使得该节点系统的连接更加简单,防水和抗风揭性能更加可靠。
[0040]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
附图说明
[0041]图1为现有技术钢结构厂房的示意图;
[0042]图2为金属屋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0043]图3为现有技术一的山墙防水结构示意图;
[0044]图4为现有技术二的山墙防水结构示意图;
[0045]图5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山墙防水结构,用于具有山墙和屋面的钢结构建筑,其特征在于,包括:滑动支架,固定在所述屋面的屋面檩条上;屋面压型板,支撑在所述滑动支架上;山墙屋面泛水板,具有上端连接边和下端插接边,所述上端连接边与所述屋面压型板的波峰立边锁边固定在所述滑动支架上,所述山墙屋面泛水板和所述屋面压型板围成对上方封闭的第一容纳空间;山墙泛水板支撑件,深入到所述第一容纳空间中;山墙墙面泛水板,具有上端固定边和下端固定边,所述上端固定边进入到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并固定在所述山墙泛水板支撑件上,所述下端固定边固定在所述山墙的墙面压型板上;所述上端固定边还具有一插接口,所述山墙屋面泛水板的所述下端插接边插入到所述插接口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墙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边固定是所述上端连接边与所述波峰立边相叠加回折后共同固定在所述滑动支架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墙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山墙屋面泛水板还包括:水平边,由所述上端连接边向左侧延伸;第一倾斜边,由所述水平边向左下侧延伸;第二倾斜边,由所述第一倾斜边向左下侧延伸;所述下端插接边由所述第二倾斜边向右侧水平延伸。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山墙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边和所述第一倾斜边与所述屋面压型板共同组成所述屋面的最端部的波峰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山墙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倾斜边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大于所述第一倾斜边与竖直方向的夹角。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山墙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端插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旭东多跃刚陈胜明王越
申请(专利权)人:东方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