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防止油封套形变和抖动的夹持效果好的数控车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1112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6 20: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能防止油封套形变和抖动的夹持效果好的数控车床,包括主体和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设置在主体上,所述夹持机构包括调节组件、定位组件和抵靠组件,该能防止油封套形变和抖动的夹持效果好的数控车床通过定位单元使得定位板与主体连接,从而实现对调节组件和抵靠组件的固定,这是通过调节组件实现对抵靠组件的左右调节,使得抵靠组件内转动杆的轴线与油封套的轴线重合,从而减少抵靠块与油封套之间的间隙,提升抵靠效果,这是将抵靠组件移动至油封套内,通过抵靠组件实现对油封套内圈的抵靠,不仅可以使得三爪卡盘更好的实现对油封套的夹持,防止油封套的形变,同时还能防止车削时产生的振动,提升车削精度。提升车削精度。提升车削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能防止油封套形变和抖动的夹持效果好的数控车床


[0001]本专利技术特别涉及一种能防止油封套形变和抖动的夹持效果好的数控车床。

技术介绍

[0002]数控机床是数字控制机床的简称,是一种装有程序控制系统的自动化机床。
[0003]现有的数控车床在进行对油封套夹持固定时,一般都是通过三爪卡盘实现对外圈的夹持的,然后再进行对油封套的打磨和车削,但是由于三爪卡盘的卡爪不能大面积的实现对油封套的夹持,并且由于油封套是空心得,所以夹持力度不能过大,防止油封套发生形变,从而导致夹持效果降低,在车削的过程中,油封套因空心和夹持效果不佳等原因,导致油封套产生振动,从而影响车削精度,现有的解决办法一般都是通过螺帽与第一丝杆的配合,实现对油封套内部的支撑,从而降低油封套车削时产生的振动力,但是这样并不能控制螺帽、第一丝杆和油封套之间的抵靠力,从而在车削的过程中可能会导致螺帽的松动,使得第一丝杆与螺帽甩出,引发安全事故,实用性不强,并且还会造成对油封套的损坏,提高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防止油封套形变和抖动的夹持效果好的数控车床。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能防止油封套形变和抖动的夹持效果好的数控车床,包括主体和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设置在主体上,所述夹持机构包括调节组件、定位组件和抵靠组件;
[0006]所述定位组件设置在主体上,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定位板和定位单元,所述定位板水平设置,所述定位单元有两个,两个定位单元分别设置在定位板的两端,所述定位单元包括螺栓、连接板和第一轴承座,所述连接板设置在定位板的下方,所述第一轴承座设置在连接板上,所述螺栓设置在定位板上,所述螺栓通过定位板第一轴承座连接;
[0007]所述抵靠组件设置在定位板的上方,所述抵靠组件包括转动杆和抵靠机构,所述转动杆水平设置在定位板的上方,所述抵靠机构设置在转动杆上,所述抵靠机构位于定位板的一侧,所述抵靠机构包括第一伞齿轮、定位环、辅助单元和抵靠单元,所述第一伞齿轮套设在转动杆上,所述第一伞齿轮与转动杆键连接,所述定位环套设在转动杆上,所述定位环与转动杆滑动连接,所述第一伞齿轮位于定位环内,所述抵靠单元与定位环连接;
[0008]所述辅助单元有两个,两个辅助单元分别设置在定位环的两端,所述辅助单元转动杆上设有两个环形限位槽,所述辅助单元位于限位槽内,所述限位槽的截面为燕尾形,所述辅助单元包括支杆和滑块,所述滑块设置在限位槽内,所述滑块与限位槽滑动连接,所述支杆为L形,所述支杆的一端与定位环一侧的端面连接,所述支杆的另一端与滑块连接;
[0009]所述抵靠单元有若干个,各抵靠单元沿着定位环的外圈周向均匀设置,所述抵靠单元包括第二轴承座、第二伞齿轮、从动杆、第一丝杆、第一弹簧、走位环、连杆和抵靠块,所
述第二轴承座设置在定位环的外圈上,所述第二伞齿轮设置在定位环内,所述第二伞齿轮与第一伞齿轮啮合,所述从动杆设置在第二轴承座和第二伞齿轮之间,所述从动杆的一端与第二伞齿轮连接,所述从动杆的另一端穿过定位环与第二轴承座连接,所述第一丝杆设置在第二轴承座远离定位环的一侧,所述第一丝杆与从动杆同轴设置,所述第一丝杆与从动杆连接,所述走位环套设在第一丝杆上,所述走位环与第一丝杆传动连接,所述抵靠块设置在第一丝杆的一侧,所述连杆设置在抵靠块和走位环之间,所述抵靠块通过连杆与走位环的外圈连接,所述第一弹簧设置在第二轴承座和走位环之间,所述第一弹簧套设在第一丝杆上,所述第一弹簧的一段与走位环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二轴承座内圈的端面连接;
[0010]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固定板和调节单元,所述固定板竖向设置在定位板上,所述转动杆通过调节单元与固定板连接。
[0011]作为优选,所述抵靠块为弧形,所述抵靠块的圆心位于连杆上。
[0012]这里通过弧形抵靠块,增大抵靠块与油封套内圈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升抵靠效果。
[0013]作为优选,所述调节单元包括第二丝杆、圆板、套环、第三轴承座、移动杆和移动块,所述套环套设在转动杆上,所述定位板上设有条形移动槽,所述移动块设置在移动槽内,所述移动块与移动槽滑动连接,所述移动杆设置在移动块和套环之间,所述套环通过移动杆与移动块连接,所述圆板设置在固定板远离套环的一侧,所述第三轴承座设置在套环的外圈上,所述第二丝杆设置在第三轴承座和圆板之间,所述固定板上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上设有与第二丝杆相匹配的内螺纹,所述第二丝杆的一端与圆板连接,所述第二丝杆的另一端穿过螺纹孔与第三轴承座连接。
[0014]这里通过圆板的转动,实现对第二丝杆的转动,第二丝杆驱动第三轴承座移动,从而实现对套环的移动,套环驱动转动杆移动,这里因为第二丝杆是通过第三轴承座与套环连接的,所以这里的第二丝杆是不能实现对套环的转动的,从而实现对抵靠组件的左右调节,这里通过移动块和移动杆的配合,实现对套环的限位,使得套环在沿着移动槽的轴线方向移动,提升移动时的精准度,这里转动杆的轴线与三爪卡盘的轴线是位于同一轴线上的,所以这里的转动杆的高度是不需要进行调节的,所以这里只需实现对套环的左右移动即可实现对抵靠组件的调节,使得转动杆的轴线与油封套的轴线重合,从而减少抵靠块与油封套之间的间隙,提升抵靠效果,同时提高三爪卡盘对油封套的夹持效果,减少车削时的振动,提高车削精度。
[0015]作为优选,所述固定板上设有竖向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的截面为T形,所述定位槽内设有稳定单元,所述稳定单元包括压杆、第二弹簧和连接块,所述连接块设置在定位槽内,所述连接块与定位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弹簧设置在连接块的上方,所述第二弹簧位于定位槽内,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连接块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定位槽顶端的内壁连接,所述压杆水平设置在固定板的一侧,所述压杆通过连接块与定位槽滑动连接,所述压杆远离连接块的一端与转动杆抵靠,所述第二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所述压杆与第二丝杆平行。
[0016]这里通过压杆可以实现对转动杆的抵靠,使得转动杆转动的更加稳定,同时防止转动杆发生形变,从而提高抵靠组件对油封套的稳定性,这里通过第二弹簧的回复,实现对
连接块的推动,因为这里的第二弹簧始终是处于压缩状态的,使得压杆始终对转动杆有一个推动,从而使得压杆始终与转动杆抵靠。
[0017]作为优选,所述转动杆远离定位环的一端设有手柄。
[0018]这里通过手柄便于实现对转动杆的转动,从而便于第一丝杆实现对抵靠块的移动。
[0019]作为优选,所述抵靠组件有两个,两个抵靠组件均设置在转动杆远离手柄的一端上。
[0020]这里通过两个抵靠组件可以增大与油封套内圈之间的接触面积,实现对油封套两端内圈的抵靠,提高了车削时的稳定性。
[002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能防止油封套形变和抖动的夹持效果好的数控车床通过定位单元使得定位板与主体连接,从而实现对调节组件和抵靠组件的固定,这是通过调节组件实现对抵靠组件的左右调节,使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防止油封套形变和抖动的夹持效果好的数控车床,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和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设置在主体上,所述夹持机构包括调节组件、定位组件和抵靠组件;所述定位组件设置在主体上,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定位板(1)和定位单元,所述定位板(1)水平设置,所述定位单元有两个,两个定位单元分别设置在定位板(1)的两端,所述定位单元包括螺栓(2)、连接板(3)和第一轴承座(4),所述连接板(3)设置在定位板(1)的下方,所述第一轴承座(4)设置在连接板(3)上,所述螺栓(2)设置在定位板(1)上,所述螺栓(2)通过定位板(1)第一轴承座(4)连接;所述抵靠组件设置在定位板(1)的上方,所述抵靠组件包括转动杆(28)和抵靠机构,所述转动杆(28)水平设置在定位板(1)的上方,所述抵靠机构设置在转动杆(28)上,所述抵靠机构位于定位板(1)的一侧,所述抵靠机构包括第一伞齿轮(5)、定位环(6)、辅助单元和抵靠单元,所述第一伞齿轮(5)套设在转动杆(28)上,所述第一伞齿轮(5)与转动杆(28)键连接,所述定位环(6)套设在转动杆(28)上,所述定位环(6)与转动杆(28)滑动连接,所述第一伞齿轮(5)位于定位环(6)内,所述抵靠单元与定位环(6)连接;所述辅助单元有两个,两个辅助单元分别设置在定位环(6)的两端,所述辅助单元转动杆(28)上设有两个环形限位槽,所述辅助单元位于限位槽内,所述限位槽的截面为燕尾形,所述辅助单元包括支杆(7)和滑块(8),所述滑块(8)设置在限位槽内,所述滑块(8)与限位槽滑动连接,所述支杆(7)为L形,所述支杆(7)的一端与定位环(6)一侧的端面连接,所述支杆(7)的另一端与滑块(8)连接;所述抵靠单元有若干个,各抵靠单元沿着定位环(6)的外圈周向均匀设置,所述抵靠单元包括第二轴承座(9)、第二伞齿轮(10)、从动杆(11)、第一丝杆(12)、第一弹簧(13)、走位环(14)、连杆(15)和抵靠块(16),所述第二轴承座(9)设置在定位环(6)的外圈上,所述第二伞齿轮(10)设置在定位环(6)内,所述第二伞齿轮(10)与第一伞齿轮(5)啮合,所述从动杆(11)设置在第二轴承座(9)和第二伞齿轮(10)之间,所述从动杆(11)的一端与第二伞齿轮(10)连接,所述从动杆(11)的另一端穿过定位环(6)与第二轴承座(9)连接,所述第一丝杆(12)设置在第二轴承座(9)远离定位环(6)的一侧,所述第一丝杆(12)与从动杆(11)同轴设置,所述第一丝杆(12)与从动杆(11)连接,所述走位环(14)套设在第一丝杆(12)上,所述走位环(14)与第一丝杆(12)传动连接,所述抵靠块(16)设置在第一丝杆(12)的一侧,所述连杆(15)设置在抵靠块(16)和走位环(14)之间,所述抵靠块(16)通过连杆(15)与走位环(14)的外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志杰张志胜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南高智能装备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