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启式止回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1058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6 20: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旋启式止回阀,涉及止回阀技术领域,包括旋启止回阀,所述旋启止回阀内固定连接有防逆流机构,且旋启止回阀内壁的一侧设置有主校准腔,且主校准腔内活动套接有主校准环,所述旋启止回阀内壁的另一侧设置有次校准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使用过程中,通过旋启止回阀内部出现介质堆积并被附着粘粘等情况时随旋启止回阀处于开启状态介质发生流动,在这一过程中介质流动产生的推力与扇叶接触使其受力并使传动轮带动传动栓进行转动,且在传动栓转动过程中使次校准环和次校准环带动刮板进行同方向转动,且在刮板转动过程中与旋启次校准环内壁接触将附着的沉淀物刮蹭脱离并随流体排除避免了其继续堆积并产生变质的情况发生。的情况发生。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旋启式止回阀


[0001]本技术涉及止回阀
,具体为一种旋启式止回阀。

技术介绍

[0002]止回阀是指依靠介质本身流动而自动开、闭阀瓣,用来防止介质倒流的阀门。在技术《旋启式止回阀》(申请号:2017206218729)中提出了一种阀门密封严密以防介质出现倒流现象的止回阀,但其使用过程中其输入端在闭合在状态时会出现介质停留堆积的情况,并在这一过程中因缺乏自清洁结构随时长逐渐出现附着粘粘并变质等情况影响后续介质对齐造成污染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启式止回阀,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市场上现存的部分旋启式止回阀缺乏自清洁机构的问题。
[000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旋启式止回阀,包括旋启止回阀,所述旋启止回阀内固定连接有防逆流机构,且旋启止回阀内壁的一侧设置有主校准腔,且主校准腔内活动套接有主校准环,所述旋启止回阀内壁的另一侧设置有次校准腔,且次校准腔内的话套接有次校准环,所述主校准环内壁相对的一侧通过主定位杆固定连接,且次校准环内壁相对的一侧通过次定位杆固定连接,所述主定位杆与次定位杆相对的一侧通过传动栓固定连接,且传动栓的表面固定套接有传动轮,所述传动轮的表面等间距焊接有扇叶,且主校准环的内壁与次校准环的内壁通过刮板固定连接。
[0005]可选的,所述防逆流机构包括固定杆、固定套、弹簧和止回阀盖。
[0006]可选的,所述扇叶的数量为十二个,且十二个扇叶以环形阵列的形式等间距设置在传动轮的表面。/>[0007]可选的,所述传动轮的一侧设置有矩形通口,且矩形通口的侧剖面与传动栓侧剖面的面积相同。
[0008]可选的,所述刮板的表面经过光滑化处理,且刮板的一侧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0
°

[0009]可选的,所述主校准腔的体积、主校准环的体积、次校准腔的体积和次校准环的体积均相同。
[0010]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1]1、通过旋启止回阀内部出现介质堆积并被附着粘粘等情况时随旋启止回阀处于开启状态介质发生流动,在这一过程中介质流动产生的推力与扇叶接触使其受力并使传动轮带动传动栓进行转动,且在传动栓转动过程中使次校准环和次校准环带动刮板进行同方向转动,且在刮板转动过程中与旋启次校准环内壁接触将附着的沉淀物刮蹭脱离并随流体排除避免了其继续堆积并产生变质的情况发生。
[0012]2、通过扇叶的数量为十二个,且十二个扇叶以环形阵列的形式等间距设置在传动轮的表面使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十二个扇叶能够分别均匀分摊受力以防其中一个扇叶受力
过度出现损坏,并避免了因一个扇叶的损坏导致对受力传递产生较大影响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结构的正面剖视图;
[0014]图2为本技术传动轮结构的侧视图;
[0015]图3为本技术次校准环结构的示意图。
[0016]图中:1旋启止回阀、2防逆流机构、3主校准腔、4主校准环、5次校准腔、6次校准环、7主定位杆、8次定位杆、9传动栓、10传动轮、11扇叶、12刮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1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9]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0]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1]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

3所示的一种旋启式止回阀,包括旋启止回阀1,旋启止回阀1内固定连接有防逆流机构2,防逆流机构2包括固定杆、固定套、弹簧和止回阀盖,且旋启止回阀1内壁的一侧设置有主校准腔3,且主校准腔3内活动套接有主校准环4,旋启止回阀1内壁的另一侧设置有次校准腔5,且次校准腔5内的话套接有次校准环6,主校准腔3的体积、主校准环4的体积、次校准腔5的体积和次校准环6的体积均相同,主校准环4内壁相对的一侧通过主定位杆7固定连接,且次校准环6内壁相对的一侧通过次定位杆8固定连接,主定位杆7与次定位杆8相对的一侧通过传动栓9固定连接,且传动栓9的表面固定套接有传动轮10,传动轮10的一侧设置有矩形通口,且矩形通口的侧剖面与传动栓9侧剖面的面积相同,这样设置使传动轮10与传动栓9的连接状态具备足够的稳定性,以防传动轮10与传动栓9的连接处产生额外的间隙,以防传动轮10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位置偏移等情况,传动轮10的表面等间距焊接有扇叶11,扇叶11的数量为十二个,且十二个扇叶11以环形阵列的形式等间距设置在传动轮10的表面,这样设置使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十二个扇叶11能够分别均匀分摊
受力以防其中一个扇叶11受力过度出现损坏,并避免了因一个扇叶11的损坏导致对受力传递产生较大影响的情况发生,且主校准环4的内壁与次校准环6的内壁通过刮板12固定连接,刮板12的表面经过光滑化处理,且刮板12的一侧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0
°
,这样设置使沉淀物在与刮板12接触时因摩擦力较小无法产生附着,以防刮板12的表面与沉淀物出现粘粘的情况影响刮板12的正常使用,且刮板12的一侧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0
°
使被其刮落的沉淀物能够因离心力被顺利甩出。
[0022]本实用工作原理:该技术在使用过程中,通过旋启止回阀1内部出现介质堆积并被附着粘粘等情况时随旋启止回阀1处于开启状态介质发生流动,在这一过程中介质流动产生的推力与扇叶11接触使其受力并使传动轮10带动传动栓9进行转动,且在传动栓9转动过程中使次校准环6和次校准环4带动刮板12进行同方向转动,且在刮板12转动过程中与旋启次校准环1内壁接触将附着的沉淀物刮蹭脱离并随流体排除避免了其继续堆积并产生变质的情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启式止回阀,包括旋启止回阀(1),其特征在于:所述旋启止回阀(1)内固定连接有防逆流机构(2),且旋启止回阀(1)内壁的一侧设置有主校准腔(3),且主校准腔(3)内活动套接有主校准环(4),所述旋启止回阀(1)内壁的另一侧设置有次校准腔(5),且次校准腔(5)内的话套接有次校准环(6),所述主校准环(4)内壁相对的一侧通过主定位杆(7)固定连接,且次校准环(6)内壁相对的一侧通过次定位杆(8)固定连接,所述主定位杆(7)与次定位杆(8)相对的一侧通过传动栓(9)固定连接,且传动栓(9)的表面固定套接有传动轮(10),所述传动轮(10)的表面等间距焊接有扇叶(11),且主校准环(4)的内壁与次校准环(6)的内壁通过刮板(12)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启式止回阀,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树起范亚荣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奇昌阀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