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化内镜用防污止逆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0955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6 20: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揭示了一种消化内镜用防污止逆阀,包括通道内管,所述通道内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限制环,所述限制环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四个限制胶罩,且四个限制胶罩均朝向通道内管的左侧,四个限制胶罩之间均相互贴合,四个所述限制胶罩贴合后呈锥形,所述通道内管的表面套接有活动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限制环与通道内管,使得在进行消化内镜操作时,胃肠内的污物随着病人的恶心呕吐而回流时,能够由限制环内部的限制胶罩对逆流的脏污进行阻挡,从而避免出现脏污从出液管流至通道内管的净水端,避免出现交叉感染的情况,同时不会使得通道内管无法继续使用,达到了避免医疗物品浪费与保护病人的效果。了避免医疗物品浪费与保护病人的效果。了避免医疗物品浪费与保护病人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消化内镜用防污止逆阀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为一种消化内镜用防污止逆阀。

技术介绍

[0002]消化内镜是指电子胃镜、电子结肠镜、小肠镜或者胶囊内镜等。消化内镜主要是为了检查消化道是否存在疾病,以及具体的疾病情况。如电子胃镜检查可以了解食道黏膜、胃黏膜,还有十二指肠黏膜的具体病变情况。
[0003]临床上使用的消化内镜附送水端口是外露与大气连通的,进行消化内镜操作时当胃肠道内分泌液较多、肠道内粪便过多或患者检查时恶心呕吐腹内压增高时,消化道内的污染物将顺着内镜附送水管道溢出,污染内镜附送水端口洁净区域,在使用附送水管道时则会逆流到附送水管道内,造成附送水管道污染,当患者患有某种传染疾病时极易造成交叉感染,而污染的附送水管道因不能彻底清洗消毒只能丢弃,易造成医疗物品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消化内镜用防污止逆阀,具备避免脏污逆流造成交叉感染与医疗物品浪费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消化内镜上的送水端口没有防逆流结构,容易在病人呕吐时造成送水端口的污染与和其他病人的交叉感染的问题。
[0005]本技术的消化内镜用防污止逆阀,包括通道内管,所述通道内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限制环,所述限制环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四个限制胶罩,且四个限制胶罩均朝向通道内管的左侧,四个限制胶罩之间均相互贴合,四个所述限制胶罩贴合后呈锥形,所述通道内管的表面套接有活动管,所述活动管远离通道内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出液管,所述出液管的右端与通道内管的左端连通,且出液管与通道内管相互远离的一端内壁均设有内螺纹。
[0006]本技术的消化内镜用防污止逆阀,其中通道内管的左端固定连接有限制环,且所述出液管的右端开设有与限制环相适配的活动槽,且限制环活动连接在此处活动槽的内部,所述活动管的左端开设有安装卡槽,所述限制环的正截面形状为L形,通过所设的限制环,使得能够保证通道内管与出液管之间连接更为紧密,同时不会影响出液管的单独旋转。
[0007]本技术的消化内镜用防污止逆阀,其中活动管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弹性按压条,所述弹性按压条的右端表面固定连接有弹性柱,所述弹性柱的表面固定连接有Y形卡架,所述活动管的表面开设有与Y形卡架和弹性柱相适配的插孔,此处插孔的内壁开设有与Y形卡架相适配的卡槽,且所述通道内管的表面均匀设有若干与Y形卡架和弹性柱相适配的插孔,所述出液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密封管,且所述密封管远离出液管的表面与通道内管的内壁贴合,通过所设弹性按压条与弹性柱,使得能够在将通道内管的一端安装到送水端头上后,不需旋转通道内管与送水端头整体,即可通过活动管与送液管顺利的与消化内镜进行连接,方便装置的安装。
[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09]本技术通过限制环与通道内管,使得在进行消化内镜操作时,胃肠内的污物随着病人的恶心呕吐而回流时,能够由限制环内部的限制胶罩对逆流的脏污进行阻挡,从而避免出现脏污从出液管流至通道内管的净水端,避免出现交叉感染的情况,同时不会使得通道内管无法继续使用,达到了避免医疗物品浪费与保护病人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0]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1]图1为本技术正剖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3]图中:1、通道内管;2、限制环;3、限制胶罩;4、活动管;5、出液管;6、弹性按压条;7、弹性柱;8、Y形卡架;9、密封管;10、限制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技术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物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技术。也就是说,在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0015]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16]请参阅图1

2,本技术的消化内镜用防污止逆阀,包括通道内管1,通道内管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限制环2,限制环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四个限制胶罩3,且四个限制胶罩3均朝向通道内管1的左侧,四个限制胶罩3之间均相互贴合,四个限制胶罩3贴合后呈锥形,通道内管1的表面套接有活动管4,活动管4远离通道内管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出液管5,出液管5的右端与通道内管1的左端连通,且出液管5与通道内管1相互远离的一端内壁均设有内螺纹,通过限制环2与通道内管1,使得在进行消化内镜操作时,胃肠内的污物随着病人的恶心呕吐而回流时,能够由限制环2内部的限制胶罩3对逆流的脏污进行阻挡,从而避免出现脏污从出液管5流至通道内管1的净水端,避免出现交叉感染的情况,同时不会使得通道内管1无法继续使用,达到了避免医疗物品浪费与保护病人的效果。
[0017]通道内管1的左端固定连接有限制管10,且出液管5的右端开设有与限制环2相适配的活动槽,且限制管10活动连接在此处活动槽的内部,活动管4的左端开设有安装卡槽,限制管10的正截面形状为L形,通过所设的限制管10,使得能够保证通道内管1与出液管5之间连接更为紧密,同时不会影响出液管5的单独旋转。
[0018]活动管4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弹性按压条6,弹性按压条6的右端表面固定连接有弹
性柱7,弹性柱7的表面固定连接有Y形卡架8,活动管4的表面开设有与Y形卡架8和弹性柱7相适配的插孔,此处插孔的内壁开设有与Y形卡架8相适配的卡槽,且通道内管1的表面均匀设有若干与Y形卡架8和弹性柱7相适配的插孔,出液管5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密封管9,且密封管9远离出液管5的表面与通道内管1的内壁贴合,通过所设弹性按压条6与弹性柱7,使得能够在将通道内管1的一端安装到送水端头上后,不需旋转通道内管1与送水端头整体,即可通过活动管4与出液管5顺利的与消化内镜进行连接,方便装置的安装。
[0019]在使用本技术时:能够先将通道内管1的一端通过内螺纹安装到外界的管道上,随后将出液管5对准消化内镜上的安装口并将活动管4和出液管5贴合到消化内镜上,此时即可不断旋转活动管4,使得活动管4与出液管5独立旋转,让出液管5内部的内螺纹在消化内镜上的安装口上不断拧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消化内镜用防污止逆阀,包括通道内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内管(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限制环(2),所述限制环(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四个限制胶罩(3),且四个限制胶罩(3)均朝向通道内管(1)的左侧,四个限制胶罩(3)之间均相互贴合,四个所述限制胶罩(3)贴合后呈锥形,所述通道内管(1)的表面套接有活动管(4),所述活动管(4)远离通道内管(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出液管(5),所述出液管(5)的右端与通道内管(1)的左端连通,且出液管(5)与通道内管(1)相互远离的一端内壁均设有内螺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化内镜用防污止逆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内管(1)的左端固定连接有限制管(10),且所述出液管(5)的右端开设有与限制管(10)相适配的活动槽,且限制管(10)活动连接在此处活动槽的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消化内镜用防污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缪应雷姚家元尹斯娴谭英杨宇梅孙杨卢燕平冯鹏薛斌胡丽李选训高慧芳李映梅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