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抑制耐药型食源性致病菌的活性菌株及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0930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6 20: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抑制耐药型食源性致病菌的活性菌株及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抑制耐药型食源性致病菌的活性菌株的16S rDNA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所述活性菌株为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GDMCC No:61981。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代谢的抗菌活性物质具有广谱的抑菌活性,尤其对耐药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同样具有很强的抑菌活性,可以作为潜在的食品防腐剂应用于食品的防腐。在的食品防腐剂应用于食品的防腐。在的食品防腐剂应用于食品的防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抑制耐药型食源性致病菌的活性菌株及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微生物
,尤其是涉及一种抑制耐药型食源性致病菌的活性菌株及应用。

技术介绍

[0002]食品安全是人类社会和谐稳定和发展进步的基础。我国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健康中国成为今后的发展方向,重视食品安全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现阶段,食品安全问题仍在全球范围内频繁爆发,由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是公认的头号食品安全问题,死于食物中毒的儿童中70%是由致病微生物引起,每年微生物污染造成的食品腐败变质占食品产值的10%以上,病原微生物的防控是食品安全的重大需求。食品防腐剂是控制食品中各种微生物生长繁殖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0003]由于化学类防腐剂长期使用所带来的诸多弊端,如影响食品原有的品质,损害人体的健康,导致食品防腐剂的效果和安全受人质疑。于此同时,抗生素的大量滥用,致使在食品中的耐药型菌株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隐患。例如食源性病原菌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能够引起肺炎、肠炎甚至败血症等诸多疾病,是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病原菌,容易被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的食品包括肉类、蛋类和奶制品等。因此,开发高效、安全、健康的天然防腐剂成为食品工业中研究的热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高效抑制耐药型食源性致病菌的活性菌株及应用。该活性菌株为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fluorescens),其代谢的抗菌活性物质具有广谱的抑菌活性,尤其对耐药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同样具有很强的抑菌活性,可以作为潜在的食品防腐剂应用于食品的防腐。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6]第一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抑制耐药型食源性致病菌的活性菌株,活性菌株的16S rDNA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0007]该活性菌株的16S rDNA的核苷酸序列,与NCBI数据库中的BLAST比对分析,该活性菌株与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高度相似,相似度为100%。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活性菌株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活性菌株为荧光假单胞菌 (Pseudomonas fluorescens)S

541,2021年10月27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GDMCC No:61981。
[0009]第二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上述活性菌株在制备抗菌活性物质中的应用。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应用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抗菌活性物质为蓖麻油酸。
[0011]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S

541代谢后产生的代谢产物(抗菌活性物质)具有广谱的抑菌活性,尤其对耐药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同样具有很强的抑菌活性,可以作为潜在的食品防腐剂应用于食品的防腐。
[0012]优选地,将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S

541用MH固体培养基培养2

4天,经过甲醇溶剂萃取,减压浓缩后即可制得抗菌活性物质的粗提取物。进一步采用抗菌活性追踪,利用半制备型液相色谱纯化从菌株的粗提取物中分离、纯化得到纯品化合物,经过高分辨质谱测定和数据库的比对,初步测定出该菌株的活性化合物为蓖麻油酸,该化合物不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单增李斯特菌等革兰氏阳性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同时对革兰氏阴性菌如副大肠杆菌、沙门氏菌也有抑制作用,而且对这些菌株的耐药型菌株表现出良好的抗菌活性。
[0013]第三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上述活性菌株在抑制食源性致病菌株及相应的耐药型致病菌株中的应用。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应用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食源性致病菌株包括大肠杆菌 (Escherichia coli)CMCC44102、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CMCC26003、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GIM 1.644、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Listeria monocytogenes)GIM 1.347,耐药型致病菌株包括耐药型大肠杆菌 2624

2、耐药型沙门氏菌54

9、耐药型金黄色葡萄球菌117

2、耐药型单增生李斯特菌1846

1。
[0015]本专利技术采用牛津杯法对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S

541进行抑菌活性测试,选取上述食源性致病菌株以及相应的耐药型菌株作为指示菌由实验结果可知,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S

541的代谢产物具有广谱的抑菌活性,对这些指示菌均检测到较好的抗菌活性,尤其对耐药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同样具有很强的抑菌效果。
[0016]第四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发酵上清液,包括如上述抑制耐药型食源性致病菌的活性菌株。
[0017]将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S

541接种于MH液体培养基中于37℃下培养36

48h,离心后得到具有抑菌活性的发酵上清液。
[0018]更优选地,将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S

541接种于MH 液体培养基中,置于恒温摇床于37℃、160r/min下培养,活化2代后按照10%的接种量接种于1L的MH液体培养基中,37℃培养48h,收集发酵液于8000 r/min、4℃下离心10min,保留发酵上清液,发酵上清液再使用0.22μm滤膜过滤后,得到具有抑菌活性的发酵上清液。
[0019]第五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上述发酵上清液在抑制耐药型食源性致病菌中的应用。更优选地,耐药型食源性致病菌为耐药型金黄色葡萄球菌117

2。
[0020]本专利技术含有该活性菌株的发酵上清液中的活性化合物能够破坏耐药型金黄色葡萄球菌117

2的细胞壁及细胞膜,导致细胞内容物外泄,菌体干瘪并产生皱缩,从而抑制耐药型金黄色葡萄球菌117

2的生长。
[0021]第六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上述抑制耐药型食源性致病菌的活性菌株在制备食品防腐剂中的应用。
[0022]第七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食品防腐剂,包括上述的活性菌株。
[0023]本专利技术分离得到的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S

541是一株具有广谱抑菌,且高效抑制耐药型食源性致病菌的活性菌株,具有潜在天然微生物源食品防腐剂的开发价值。
[00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0025]本专利技术从广东广州市白云区菜园土壤中分离到一株具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抑制耐药型食源性致病菌的活性菌株,其特征在于,活性菌株的16S rDNA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菌株,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菌株为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GDMCC No:61981。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活性菌株在制备抗菌活性物质中的应用。4.如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活性物质为蓖麻油酸。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活性菌株在抑制食源性致病菌株及相应的耐药型致病菌株中的应用。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食源性致病菌株包括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CMCC44102、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CMCC26003、金黄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柏建玲陈玲何莹龙王惠惠赵辉吴清平张菊梅陈谋通谢新强蔡淑珍丁郁莫树平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