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零部件加工精度高的数控钻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0887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6 20: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零部件加工精度高的数控钻床,包括主体和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底座、夹持组件、调节组件和清洁组件,所述底座水平设置在主体内,所述夹持组件和清洁组件均设置在底座上,该零部件加工精度高的数控钻床通过夹持单元,实现对球体的环抱式夹持和限位,提升夹持效果,通过清洁组件,实现对球体的吹气,使得球体发生转动,这里的防滑纹不仅可以提升对球体的夹持效果,同时还能实现对球体表面的打磨,防止打孔后毛刺的产生,降低劳动强度,这里通过调节组件实现对钻头的限位,减少钻头与通孔之间的间隙,从而使得钻头更好的位于球体的正上方,便于实现对不同孔径的加工,提升打孔精度,提高了使用的实用性。提高了使用的实用性。提高了使用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零部件加工精度高的数控钻床


[0001]本专利技术特别涉及一种零部件加工精度高的数控钻床。

技术介绍

[0002]数控钻床主要用于钻孔、扩孔、铰孔、攻丝等加工,在汽车、机车、造船、航空航天、工程机械行业,尤其对于超长型叠板,纵梁、结构钢、管型件等多孔系富源成海的各类大型零件的钻孔加工当为首选。
[0003]现有用于球体的夹持一般都是通过台虎钳进行固定的,只能实现对球体的点与面积的接触,从而影响球体的夹持效果,导致打孔时钻头的损坏,并且在打孔的过程中,由于球体的表面为弧形,使得钻头开始进行定位打孔时可能会产生偏移,从而影响打孔精度,更有甚者会导致钻头的断裂,并且当打孔完成后,操作人员需要手动进行对台虎钳的清洁和对球体钻孔处的打磨,劳动强度较大,实用性不强。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零部件加工精度高的数控钻床。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零部件加工精度高的数控钻床,包括主体和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底座、夹持组件、调节组件和清洁组件,所述底座水平设置在主体内,所述夹持组件和清洁组件均设置在底座上;
[0006]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固定块、第二固定块和夹持单元,所述第一固定块设置在底座上,所述第二固定块设置在第一固定块的上方,所述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正对设置,所述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上分别设有一个半圆形凹槽,两个半圆形凹槽正对设置,两个半圆形凹槽的圆心位于同一轴线上,所述凹槽的内壁上防滑纹,所述夹持单元有两个,两个夹持单元分别设置在第一固定块的两端,两个夹持单元关于第一固定块对称设置;
[0007]所述清洁组件设置在底座内,所述清洁组件包括气泵、出气管、进气管和单向阀,所述气泵设置在底座内,所述进气管设置在底座上,所述进气管的一端伸入底座与气泵连通,所述出气管设置在第一固定块和底座之间,所述出气管的一端伸入底座与气泵连通,所述出气管的另一端与第一固定块上凹槽内部连通,所述单向阀设置在出气管内;
[0008]所述第二固定块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出气管同轴设置,所述调节组件设置在通孔内,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调节单元和抵靠单元,所述通孔的内壁上设有两个柱形辅助槽,两个辅助槽关于通孔的轴线对称设置,两个辅助槽正对设置,所述抵靠单元有两个,两个抵靠单元分别设置在两个辅助槽内,所述抵靠单元包括抵靠块、移动杆、第一弹簧和滑块,所述滑块设置在辅助槽内,所述滑块与辅助槽滑动连接,所述抵靠块设置在通孔内,所述移动杆设置在抵靠块和滑块之间,所述移动杆的一端与抵靠块连接,所述移动杆的另一端伸入辅助槽与滑块连接,所述第一弹簧设置在辅助槽内,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滑块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辅助槽内部的底端连接,所述调节单元设置在两个抵靠单元之间,所
述调节单元与抵靠单元传动连接;
[0009]作为优选,所述抵靠块为弧形,两个抵靠单元内的两块抵靠块的圆心位于同一轴线上,所述抵靠块的弧面为镜面。
[0010]这里通过弧形抵靠块,可以增大抵靠块与钻头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升稳定效果,同时通过镜面设置在抵靠块,可以减少与钻头之间的摩擦力,从而防止钻头的损坏,实现对钻头的保护。
[0011]作为优选,为了实现对两个抵靠单元的同时移动,减少抵靠块与钻头之间的间隙,从而提高打孔是的精准度,所述调节单元包括圆板、轴承座、第一齿轮、转杆和传动单元,所述圆板设置在第二固定块的上方,所述圆板位于通孔的一侧,所述轴承座设置在第二固定块上,所述第一齿轮设置在圆板的下方,所述转杆设置在圆板和第一齿轮之间,所述圆板通过转杆与第一齿轮传动连接,所述传动单元有两个,两个传动单元分别设置在第一齿轮的两侧,所述传动单元包括第二齿轮、齿条和支杆,所述第二齿轮设置在第一齿轮的一侧,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所述齿条设置在第二齿轮的一侧,所述齿条与第二齿轮啮合,所述支杆设置在滑块和齿条之间,所述支杆的一端伸入辅助槽与滑块连接,所述支杆的另一端与齿条连接。
[0012]作为优选,所述齿条上设有条形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截面为燕尾形,所述限位槽内设有限位单元,所述限位单元包括限位杆和限位珠,所述限位珠设置在限位槽内,所述限位杆设置在限位珠的上方,所述限位珠与限位槽滚动连接。
[0013]这里通过设置在齿条上的限位槽,使得限位珠位于限位槽内,从而实现对齿条的限位,使得齿条在移动的过程中更加稳定,即提升抵靠块的移动精度,提高打孔精度。
[0014]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固定块上设有刻度,所述第二固定块上设有条形滑动槽,所述滑动槽内设有指针,所述指针的一端伸入滑动槽与滑块连接,所述指针的另一端正对刻度设置。
[0015]这里通过指针在刻度上移动,从而便于控制抵靠块的移动距离。
[0016]作为优选,所述夹持单元包括第一磁铁、定位杆、限位板、第二弹簧和电磁铁,所述第一磁铁设置在第二固定块上,所述限位板设置在第一磁铁的上方,所述定位杆设置在底座和限位板之间,所述定位杆的一端与限位板连接,所述定位杆的另一端穿过第一磁铁与底座连接,所述第一磁铁与定位杆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弹簧设置在第一磁铁和限位板之间,所述第二弹簧套设在定位杆上,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限位板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一磁铁连接,所述电磁铁套设在定位杆上,所述电磁铁位于第一磁铁的下方,所述电磁铁的底端与底座连接,所述电磁铁与第一磁铁相吸。
[0017]这里通过第二弹簧的回复力,实现对第二固定块向着第一固定块的方向有一个推动,从而实现对球体的抵靠,实现对球体的弹性抵靠,同时通过电磁铁控制电流的方向,实现对S级和N级的转变,从而实现对第一磁铁的相吸与相斥,这里当电磁铁与第一磁铁相吸时,可以提升对球体的夹持效果,这里当电磁铁与第一磁铁相斥时,则便于实现对球体的拆卸,降低劳动强度,提高了使用的实用性。
[0018]这里通过定位杆和限位板的配合实现对第一磁铁的限位,使得第一磁铁在定位杆上移动的更加稳定。
[0019]这里通过设置在第二固定块靠近第一固定块一侧上的第一磁铁,可以减少定位杆
的长度,从而防止定位杆与钻头相碰撞,节约空间。
[0020]作为优选,所述主体包括工作台、驱动箱和钻头,所述工作台设置在主体内部的底端,所述底座设置在工作台上,所述驱动箱内设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箱设置在主体内部的顶端,所述钻头设置在驱动箱的下方,所述钻头伸入驱动箱内与驱动装置连接,所述钻头与驱动装置传动连接。
[0021]这里通过驱动箱内部的驱动装置不仅可以实现对钻头的升降,同时还能实现对钻头的转动,从而实现对球体的打孔。
[0022]作为优选,所述底座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连接单元,所述连接单元包括螺栓和滑铃,所述工作台上设有若干条形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的截面为T形,所述滑铃设置在连接槽内,所述底座通过螺栓与滑铃连接。
[0023]这里通过设置在连接槽内部的滑铃,可以自由的在连接槽内滑动,然后再通过螺栓的配合,实现对底座的固定,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零部件加工精度高的数控钻床,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和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底座(1)、夹持组件、调节组件和清洁组件,所述底座(1)水平设置在主体内,所述夹持组件和清洁组件均设置在底座(1)上;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固定块(2)、第二固定块(3)和夹持单元,所述第一固定块(2)设置在底座(1)上,所述第二固定块(3)设置在第一固定块(2)的上方,所述第一固定块(2)和第二固定块(3)正对设置,所述第一固定块(2)和第二固定块(3)上分别设有一个半圆形凹槽,两个半圆形凹槽正对设置,两个半圆形凹槽的圆心位于同一轴线上,所述凹槽的内壁上防滑纹,所述夹持单元有两个,两个夹持单元分别设置在第一固定块(2)的两端,两个夹持单元关于第一固定块(2)对称设置;所述清洁组件设置在底座(1)内,所述清洁组件包括气泵(4)、出气管(5)、进气管(6)和单向阀(7),所述气泵(4)设置在底座(1)内,所述进气管(6)设置在底座(1)上,所述进气管(6)的一端伸入底座(1)与气泵(4)连通,所述出气管(5)设置在第一固定块(2)和底座(1)之间,所述出气管(5)的一端伸入底座(1)与气泵(4)连通,所述出气管(5)的另一端与第一固定块(2)上凹槽内部连通,所述单向阀(7)设置在出气管(5)内;所述第二固定块(3)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出气管(5)同轴设置,所述调节组件设置在通孔内,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调节单元和抵靠单元,所述通孔的内壁上设有两个柱形辅助槽,两个辅助槽关于通孔的轴线对称设置,两个辅助槽正对设置,所述抵靠单元有两个,两个抵靠单元分别设置在两个辅助槽内,所述抵靠单元包括抵靠块(8)、移动杆(9)、第一弹簧(10)和滑块(11),所述滑块(11)设置在辅助槽内,所述滑块(11)与辅助槽滑动连接,所述抵靠块(8)设置在通孔内,所述移动杆(9)设置在抵靠块(8)和滑块(11)之间,所述移动杆(9)的一端与抵靠块(8)连接,所述移动杆(9)的另一端伸入辅助槽与滑块(11)连接,所述第一弹簧(10)设置在辅助槽内,所述第一弹簧(10)的一端与滑块(11)连接,所述第一弹簧(10)的另一端与辅助槽内部的底端连接,所述调节单元设置在两个抵靠单元之间,所述调节单元与抵靠单元传动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部件加工精度高的数控钻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抵靠块(8)为弧形,两个抵靠单元内的两块抵靠块(8)的圆心位于同一轴线上,所述抵靠块(8)的弧面为镜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部件加工精度高的数控钻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单元包括圆板(12)、轴承座(13)、第一齿轮(14)、转杆(15)和传动单元,所述圆板(12)设置在第二固定块(3)的上方,所述圆板(12)位于通孔的一侧,所述轴承座(13)设置在第二固定块(3)上,所述第一齿轮(14)设置在圆板(12)的下方,所述转杆(15)设置在圆板(12)和第一齿轮(14)之间,所述圆板(12)通过转杆(15)与第一齿轮(14)传动连接,所述传动单元有两个,两个传动单元分别设置在第一齿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志杰张志胜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南高智能装备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