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摄远镜头及电子设备,包括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一、第二、第三和第五透镜,和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四和第六透镜;第一、第二、第五和第六透镜的物侧表面和像侧表面分别为凸面和凹面,第三透镜的物侧表面和像侧表面均为凸面,第四透镜的物侧表面和像侧表面分别为凹面和凸面;镜头满足如下条件:1.00<f/(f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摄远镜头及电子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成像
,尤其涉及一种摄远镜头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感光元件技术的日渐发展,如今摄像镜头得以广泛应用于便携式智能设备中,且成像效果几乎能够与专业相机媲美。
[0003]为了适应于便携式智能设备的便携性,搭载于这些智能设备中的摄像镜头要求具备体积小型化的特性,但这样一来,若同时要求视角范围满足要求,则会牺牲摄远取像的效果,对远端场景的成像清晰度难以满足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摄远镜头及电子设备,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摄远镜头,包括沿物侧至像侧的方向依次设置的:
[0007]光阑;
[0008]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
[0009]第二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
[0010]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和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均为凸面;
[0011]第四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
[0012]第五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
[0013]第六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br/>[0014]所述摄远镜头满足如下条件:
[0015]1.00<f/(f2
‑
f3)<1.70;
[0016]2.50<R21/(CT2+ET2)<3.25;
[0017]其中,f为摄远镜头的焦距,f2为第二透镜的焦距,f3为第三透镜的焦距,R21为第二镜头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CT2为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ET2为第二透镜的边缘厚度。
[0018]可选的,所述的摄远镜头,还满足如下条件:
[0019]1.00<f6/f4<1.70;
[0020]其中,f4为第四透镜的焦距,f6为第六透镜的焦距。
[0021]可选的,所述的摄远镜头,还满足如下条件:
[0022]1.35<(f1
‑
f5)/f2<2.25;
[0023]其中,f1为第一透镜的焦距,f5为第五透镜的焦距。
[0024]可选的,所述的摄远镜头,还满足如下条件:
[0025]3.45<(R11+R12)/SD11<4.25;
[0026]其中,R11为第一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R12为第一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SD11为第一透镜物侧表面的最大有效半径。
[0027]可选的,所述的摄远镜头,还满足如下条件:
[0028]1.49<SD52/Yc52<1.60;
[0029]其中,SD52为第五透镜像侧表面的最大有效半径,Yc52为第五透镜像侧表面的反曲点与光轴间的垂直距离。
[0030]可选的,所述的摄远镜头,还满足如下条件:
[0031]1.10≤DM62/f≤1.40;
[0032]其中,DM62为第六透镜像侧表面的最大有效直径。
[0033]可选的,所述的摄远镜头,还满足如下条件:
[0034]1.20<TTL/∑CT<1.75;
[0035]其中,TTL为摄远镜头的光学总长,∑CT为各个透镜中心光轴的间距。
[0036]可选的,所述的摄远镜头,还满足如下条件:
[0037]0.05≤n2
‑
n4且29.00<V2
‑
V4;
[0038]其中,n2为第二透镜的最大折射率,n4为第四透镜的最大折射率,V2为第二透镜的最大色散系数,V4为第四透镜的最大色散系数。
[0039]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摄远镜头,以及用于将所述摄远镜头形成的光学图案转换为电信号的成像元件。
[004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4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摄远镜头及电子设备,通过对各透镜的曲折力和面型进行进行合理搭配,并令摄远镜头满足特定条件,从而能够在确保体积小型化的同时,实现对远端场景的高清成像,从而满足摄远需求。
附图说明
[004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43]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一种摄远镜头的示意图;
[0044]图2由左至右依序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一种摄远镜头的像散和畸变曲线图;
[0045]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一种摄远镜头的球差曲线图;
[0046]图4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一种摄远镜头的示意图;
[0047]图5由左至右依序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一种摄远镜头的像散和畸变曲线图;
[0048]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一种摄远镜头的球差曲线图;
[0049]图7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的一种摄远镜头的示意图;
[0050]图8由左至右依序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的一种摄远镜头的像散和畸变曲线图;
[0051]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的一种摄远镜头的球差曲线图;
[0052]图10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的一种摄远镜头的示意图;
[0053]图11由左至右依序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的一种摄远镜头的像散和畸变曲线图;
[0054]图1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的一种摄远镜头的球差曲线图;
[0055]图13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五的一种摄远镜头的示意图;
[0056]图14由左至右依序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五的一种摄远镜头的像散和畸变曲线图;
[0057]图1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五的一种摄远镜头的球差曲线图;
[0058]图16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六的一种摄远镜头的示意图;
[0059]图17由左至右依序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六的一种摄远镜头的像散和畸变曲线图;
[0060]图1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六的一种摄远镜头的球差曲线图;
[0061]图19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七的一种摄远镜头的示意图;
[0062]图20由左至右依序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七的一种摄远镜头的像散和畸变曲线图;
[0063]图2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七的一种摄远镜头的球差曲线图。
[0064]上述图中:
[0065]第一透镜:110、210、310、410、510、610、710;物侧面:111、211、311、411、511、611、711;像侧面:112、212、312、412、512、612、712;
[0066]第二透镜: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摄远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沿物侧至像侧的方向依次设置的:光阑;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二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和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均为凸面;第四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五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六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所述摄远镜头满足如下条件:1.00<f/(f2
‑
f3)<1.70;2.50<R21/(CT2+ET2)<3.25;其中,f为摄远镜头的焦距,f2为第二透镜的焦距,f3为第三透镜的焦距,R21为第二镜头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CT2为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ET2为第二透镜的边缘厚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远镜头,其特征在于,还满足如下条件:1.00<f6/f4<1.70;其中,f4为第四透镜的焦距,f6为第六透镜的焦距。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远镜头,其特征在于,还满足如下条件:1.35<(f1
‑
f5)/f2<2.25;其中,f1为第一透镜的焦距,f5为第五透镜的焦距。4.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肖怡,袁嘉华,申顺,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旭业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