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结支撑治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0584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6 19: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烧结支撑治具,其适于环形器外壳的存放固定,烧结支撑治具包括:治具本体,治具本体的一面上开设有若干第一限位槽,第一限位槽与环形器外壳的底部相仿形,第一限位槽为圆筒形凹槽,且圆筒形凹槽的内侧壁上还形成有背离中心沿径向延伸设置的凹陷结构,凹陷结构为三个,三个凹陷结构周向等间距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烧结支撑治具中设置有第一限位槽,如此摆放时可直接放到治具的第一限位槽中,直至将限位放满产品,再将治具拿掉,继续摆放下一个治具,其有利于实现自动产品的摆放整齐且无粘连,同时每个治具中放置的产品数量一致,无需人为对齐和计数。此外,还可设置第二限位槽,以适应两种不同尺寸产品的摆放。以适应两种不同尺寸产品的摆放。以适应两种不同尺寸产品的摆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烧结支撑治具


[0001]本技术涉及环形器
,尤其涉及一种烧结支撑治具。

技术介绍

[0002]环行器是将进入其任一端口的入射波,按照由静偏磁场确定的方向顺序传入下一个端口的多端口器件。环行器是有数个端的非可逆器件。其显著特点为能够单向传输高频信号能量,分为微光学光纤、电子环行器,在隔离器、双工器、反射放大器中有良好的应用。
[0003]环形器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其腔体生坯进入脱脂烧结炉前需要摆放到陶瓷材质的烧结支撑治具上。然而,在将腔体生坯摆放到烧结支撑治具上时,需要手拿产品直接摆放到烧结支撑治具上,由于人为因素,很难实现摆放整齐且不粘连,同时每盘摆件数量也难以统一。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提出进一步地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烧结支撑治具,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0005]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烧结支撑治具,其适于环形器外壳的存放固定;
[0006]所述环形器外壳包括:底壁以及自所述底壁四周边缘伸出的三个间隔设置的侧壁,任意相邻的两个侧壁之间还设置有连接耳,所述连接耳上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耳与所述底壁形成一台阶结构;
[0007]所述烧结支撑治具包括:治具本体,所述治具本体的一面上开设有若干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与所述环形器外壳的底部相仿形,所述第一限位槽为圆筒形凹槽,且所述圆筒形凹槽的内侧壁上还形成有背离中心沿径向延伸设置的凹陷结构,所述凹陷结构为三个,三个凹陷结构周向等间距设置。
[0008]作为本技术的烧结支撑治具的改进,所述若干第一限位槽以阵列形式排布于所述治具本体的一面上。
[0009]作为本技术的烧结支撑治具的改进,所述治具本体的四周边缘位置还形成有凸台。
[0010]作为本技术的烧结支撑治具的改进,所述治具本体的一面上还开设有若干第二限位槽,所述若干第二限位槽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一限位槽的尺寸;
[0011]所述第二限位槽为圆筒形凹槽,且所述圆筒形凹槽的内侧壁上还形成有背离中心沿径向延伸设置的凹陷结构,所述凹陷结构为三个,三个凹陷结构周向等间距设置。
[0012]作为本技术的烧结支撑治具的改进,所述第一限位槽、第二限位槽以阵列形式排布于所述治具本体的一面上,且每列第一限位槽与每列第二限位槽间隔设置。
[0013]作为本技术的烧结支撑治具的改进,任一所述第一限位槽的底面上还开设有所述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槽与所述环形器外壳的底部相仿形,且其尺寸小于所述第一限位槽的尺寸;
[0014]所述第二限位槽为圆筒形凹槽,且所述圆筒形凹槽的内侧壁上还形成有背离中心沿径向延伸设置的凹陷结构,所述凹陷结构为三个,三个凹陷结构周向等间距设置。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烧结支撑治具中设置有与环形器外壳的底部相仿形的第一限位槽,如此摆放时可直接放到治具的第一限位槽中,直至将限位放满产品,再将治具拿掉,继续摆放下一个治具,其有利于实现自动产品的摆放整齐且无粘连,同时每个治具中放置的产品数量一致,无需人为对齐和计数。此外,还可设置第二限位槽,以适应两种不同尺寸产品的摆放。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本技术的烧结支撑治具所使用的环形器外壳的立体是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烧结支撑治一的立体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烧结支撑治具有第二限位槽时,一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的烧结支撑治具有第二限位槽时,另一实施方式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2]本技术提供一种烧结支撑治具,其适于环形器外壳的存放固定;
[0023]所述环形器外壳包括:底壁以及自所述底壁四周边缘伸出的三个间隔设置的侧壁,任意相邻的两个侧壁之间还设置有连接耳,所述连接耳上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耳与所述底壁形成一台阶结构;
[0024]所述烧结支撑治具包括:治具本体,所述治具本体的一面上开设有若干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与所述环形器外壳的底部相仿形,所述第一限位槽为圆筒形凹槽,且所述圆筒形凹槽的内侧壁上还形成有背离中心沿径向延伸设置的凹陷结构,所述凹陷结构为三个,三个凹陷结构周向等间距设置。
[0025]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环形器的技术方案进行举例说明。
[0026]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烧结支撑治具适于环形器外壳的存放固定。其中,所适用的环形器外壳100包括:底壁101以及自所述底壁101四周边缘伸出的三个间隔设置的侧壁102,任意相邻的两个侧壁102之间还设置有连接耳103,所述连接耳103上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耳103与所述底壁101形成一台阶结构。
[0027]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烧结支撑治具200包括:治具本体201。
[0028]该治具本体201的一面上开设有若干第一限位槽211,所述第一限位槽211 与所述环形器外壳100的底部相仿形,如此,摆放时可直接将产品放到治具的第一限位槽211中,直
至将限位放满产品,再将治具拿掉,继续摆放下一个治具,其有利于实现自动产品的摆放整齐且无粘连,同时每个治具中放置的产品数量一致,无需人为对齐和计数。
[0029]具体地,所述第一限位槽211为圆筒形凹槽,且所述圆筒形凹槽的内侧壁上还形成有背离中心沿径向延伸设置的凹陷结构,所述凹陷结构为三个,三个凹陷结构周向等间距设置。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若干第一限位槽211以阵列形式排布于所述治具本体201的一面上。此外,为了方便抓取治具本体201,所述治具本体201的四周边缘位置还形成有凸台2011。
[0030]为了适应两种不同尺寸产品的摆放,所述治具本体201的一面上还开设有若干第二限位槽221,所述若干第二限位槽221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一限位槽211 的尺寸。如此,大尺寸的环形器外壳100可摆放于第一限位槽211中,小尺寸的环形器外壳100可摆放于第二限位槽221中。
[0031]该第二限位槽221与所述环形器外壳100的底部相仿形,从而所述第二限位槽221为圆筒形凹槽,且所述圆筒形凹槽的内侧壁上还形成有背离中心沿径向延伸设置的凹陷结构,所述凹陷结构为三个,三个凹陷结构周向等间距设置
[0032]一个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烧结支撑治具,其适于环形器外壳的存放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器外壳包括:底壁以及自所述底壁四周边缘伸出的三个间隔设置的侧壁,任意相邻的两个侧壁之间还设置有连接耳,所述连接耳上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耳与所述底壁形成一台阶结构;所述烧结支撑治具包括:治具本体,所述治具本体的一面上开设有若干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与所述环形器外壳的底部相仿形,所述第一限位槽为圆筒形凹槽,且所述圆筒形凹槽的内侧壁上还形成有背离中心沿径向延伸设置的凹陷结构,所述凹陷结构为三个,三个凹陷结构周向等间距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烧结支撑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第一限位槽以阵列形式排布于所述治具本体的一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烧结支撑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治具本体的四周边缘位置还形成有凸台。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烧结支撑治具,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封智哲韩善东孙凉良戴春潮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兆鑫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