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构建基因工程淀粉酶产色链霉菌及提高ε-聚赖氨酸产量的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280487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6 19: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基因工程高产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构建基因工程淀粉酶产色链霉菌及提高
ε

聚赖氨酸产量的方法与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
,尤其是一种基因工程高产菌株淀粉酶产色链霉菌及提高ε

聚赖氨酸产量的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ε

聚赖氨酸(ε

poly

lysine)和γ

聚谷氨酸是目前发现两种天然多聚氨酸。自1977年日本学者发现首株生产ε

聚赖氨酸菌株白色链霉菌(S.albulus)以来,后从土壤中筛选出多株具有生产ε

聚赖氨酸的菌株,其中大部分菌株属于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和北里孢菌属(Kitasatospora)。ε

聚赖氨酸由25

35个赖氨酸的ε

氨基和α

羧基通过酰胺键连接而成。因其抑菌图谱广、水溶性好、热稳定性强,目前被广泛应用为食品防腐剂,还可用作化妆品、基因载体、药物包被物等。如:ε

聚赖氨酸为多阳离子聚合物,可与带电质粒利用静电吸附作用而形成基因复合物,可有效避免核酸酶降解;ε

聚赖氨酸和氨甲蝶呤形成复合物,在可以有效治疗白血病和恶性肿瘤的同时,并提高靶细胞对于氨甲蝶呤的吸收。目前于食品、医药、材料等领域均有极大的发展前景。
[0003]由于ε

聚赖氨酸有着优良的品质和良好的市场前景,关于提高ε

聚赖氨酸产量研究一直在开展。早期为提高ε

聚赖氨酸产量多从发酵工艺优化和诱变育种等方面出发。如2001年,Kahar等提出采用两阶段pH控制策略来提升S.albulus S410菌株ε

聚赖氨酸的产量;1988年日本Chisso公司以S.albulus No.346为出发菌株,经NTG和S

AEC为抗性筛选标记,获得一株较出发菌株产量提高3.3倍;而国内研究人员如李双双,吴振强等人就曾以白色链霉菌为初始菌株进行紫外和DES复合诱变,成功获得一株突变菌产量达到0.73g/L,比初始菌株提高2.2倍。而基于构建工程菌株提高ε

聚赖氨酸产量的方法则相对较少,尤其是通过过表达TCA循环关键酶苹果酸脱氢酶(Mdh)的方法未发现相关报道。
[0004]通过检索,发现如下与本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相关的公开文献:
[0005]1.一株小白链霉菌基因工程菌及其构建方法与应用(CN 105441373B),公开了一种小白链霉菌基因工程菌Streptomyces albulus PD

4,它是将来源于S.albulus PD

1基因组上的铵转运蛋白基因amtB进行过量表达,较出发菌株有着更高的ε

聚赖氨酸合成能力。虽然工程菌的ε

聚赖氨酸合成效率有所提高,但由于基因工程仅提高了对于氮源等菌体生长物质的利用率,并无进一步提高代谢途径强度,因此小白链霉菌ε

PL产量仍有提升空间。
[0006]2.一株小白链霉菌基因工程菌株及其在ε

聚赖氨酸生产中的应用(CN111454873A),公开了一株基因工程菌小白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ulus)Q

PL2,它是将源于S.albulus Q

PL的聚赖氨酸合成酶(Pls)基因进行过表达处理,较出发菌株小白链霉菌野生菌Q

PL产量提高2

5倍,虽然ε

聚赖氨酸的生产能力有所提高,但该工程菌株主要强化单一代谢途径,而非多条代谢通路的提高,ε

PL的生产能力仍然有待提高。
[0007]3.一株链霉菌及其制备ε

聚赖氨酸的方法,(CN 110804572A)公布了一株小白链
霉菌(Streptomyces albulus)GS

114,它是通过对其小白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ulus)M

Z18进行3μg/mL、1μg/mL和0.1μg/mL或更高浓度的链霉素、庆大霉素和利福霉素抗性筛选而产生基因重排。较出发菌株S.albulus GS

114的ε

聚赖氨酸摇瓶产量由1.72
±
0.08g/L提升到2.8
±
0.12g/L,ε

聚赖氨酸的生产能力有所提高,但基于基因重排手段获得高产菌株存在工作量大,盲目性强的特点。
[0008]4.一种基因工程高产菌株淀粉酶产色链霉菌及提高ε

聚赖氨酸产量的方(CN 111471633A)公布了一株淀粉酶产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diastatochromogenes)CATF,它是将源于S.diastatochromogenes TUST的述乙酰辅酶A乙酰转移酶基因(catF)进行过表达处理较出发菌株ε

聚赖氨酸生产能力提高27.91%。表明了该基因对ε

聚赖氨酸生产能力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0009]通过对比,本专利技术专利申请与上述专利公开文献存在本质的不同。

技术实现思路

[0010]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基因工程高产菌株淀粉酶产色链霉菌及ε

聚赖氨酸的生产方法和应用。
[0011]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12]一种基因工程高产ε

聚赖氨酸菌株淀粉酶产色链霉菌MDH(Streptomyces diastatochromogenes MDH),过表达的基因序列与SEQ No.1有90%以上的相似性。
[0013]一种基因工程高产ε

聚赖氨酸菌株淀粉酶产色链霉菌MDH,其构建步骤如下:
[0014]⑴
提取大肠杆菌JM109转化子中的重组质粒pIMEP

MDH,首先将构建得到的重组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ET12567/pUZ8002中,涂布于含有25μg/mL卡那霉素、50μg/mL安普霉素和25μg/mL氯霉素的LB平板中,挑选阳性转化子于含有相同浓度的卡那霉素、安普霉素和氯霉素三种抗生素的LB液体培养基中,37℃恒温震荡过夜培养,之后转接至含有相同浓度的卡那霉素、安普霉素和氯霉素抗生素的新鲜LB液体培养基中,37℃震荡培养至OD
600
=0.4至0.6之间,离心收集菌体,再用新鲜的LB液体培养基洗涤菌体除去残余抗生素,重悬至LB液体培养基中置于冰上备用;
[0015]⑵
向贝纳特培养基上产孢的淀粉酶产色链霉菌TUST(Streptomy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因工程高产ε

聚赖氨酸菌株淀粉酶产色链霉菌MDH(Streptomyces diastatochromogenes MDH),其特征在于:过表达的基因序列与SEQ No.1有90%以上的相似性。2.一种基因工程高产ε

聚赖氨酸菌株淀粉酶产色链霉菌MDH,其特征在于:其构建步骤如下:

提取大肠杆菌JM109转化子中的重组质粒pIMEP

MDH,首先将构建得到的重组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ET12567/pUZ8002中,涂布于含有25μg/mL卡那霉素、50μg/mL安普霉素和25μg/mL氯霉素的LB平板中,挑选阳性转化子于含有相同浓度的卡那霉素、安普霉素和氯霉素三种抗生素的LB液体培养基中,37℃恒温震荡过夜培养,之后转接至含有相同浓度的卡那霉素、安普霉素和氯霉素抗生素的新鲜LB液体培养基中,37℃震荡培养至OD
600
=0.4至0.6之间,离心收集菌体,再用新鲜的LB液体培养基洗涤菌体除去残余抗生素,重悬至LB液体培养基中置于冰上备用;

向贝纳特培养基上产孢的淀粉酶产色链霉菌TUST(Streptomyces diastatochromogenes TUST)菌株平板上加入pH 8.0的TES缓冲液,刮下淀粉酶产色链霉菌TUST孢子,倒入盛有玻璃珠的容器中,30℃,180r/min振荡打断孢子链,无菌脱脂棉过滤除去菌丝,收集孢子悬液,50℃水浴热激10min,立即将孢子悬液冷却至室温后加入M3G培养基,于37℃条件下震荡培养2

3h使孢子萌发,5000r/min离心5min收集萌发孢子,用TES缓冲液重悬萌发孢子备用;

将步骤

的阳性转化子大肠杆菌和步骤

萌发的淀粉酶产色链霉菌TUST的孢子等体积混合,均匀涂布于含有5mM MgCl2的SFM培养基上,30℃倒置培养14

18h后,用含25μL萘啶酮酸(浓度为25mg/mL)及25μL安普霉素(浓度为25mg/mL)的1ml无菌水对平板进行覆盖,吹干平板后继续倒置培养3

5天,挑选阳性结合子单克隆,得到基因工程高产ε

聚赖氨酸菌株淀粉酶产色链霉菌MDH。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因工程高产ε

聚赖氨酸菌株淀粉酶产色链霉菌MDH,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

中淀粉酶产色链霉菌TUST为菌种保藏号CGMCC No.3145的菌种。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因工程高产ε

聚赖氨酸菌株淀粉酶产色链霉菌MDH,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

中每1LM3G培养基组成为:(NH4)2SO410 g/L,KH2PO41.36 g/L,K2HPO40.8 g/L,酵母提取物5g/L,用氨水调节pH到7.2,加水补充至1L;或者,每1L贝纳特培养基的组成为:葡萄糖10g,蛋白胨2g,酵母粉1g,牛肉膏1g,琼脂15

20g,加水补充至1L,NaOH调pH 7.7;或者,所述步骤

中每1L SFM培养基的组成为:黄豆饼粉30g,甘露醇20g、琼脂粉20g,加水补充至1L,用NaOH调节pH 7.2~7.4;其中,所述黄豆饼粉经过如下处理后使用:加入900mL自来水,煮沸半小时后用八层纱布过滤。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因工程高产ε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之磊唐昆鹏贾士儒侯颖周东浩董天宇许倍铭刘洋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