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护理内瘘管的红光LED及石墨烯辅热复合理疗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0311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3 20:12
一种护理内瘘管的红光LED及石墨烯辅热复合理疗罩,包括:罩体,石墨烯发热膜,红光LED灯条,温度传感器,控制开关,液晶显示屏,电源;罩体上半部为半圆柱型筒状结构,下半部为长方体结构,罩体下半部的两侧立面内壁有卡槽,石墨烯发热膜插入卡槽内再用胶粘固在罩壁上,罩体的上半部的半圆柱的两边侧立面上均设置一凸起的LED灯定位小平台,通过螺丝把红光LED灯条固定在小平台上,红光LED灯及石墨烯发热膜的导线通过卡槽引入到罩体前端口处,前端口处也设置导线卡槽,导线通过该卡槽与该端口上部的控制开关电力线连接,温度传感器胶粘与石墨烯发热膜处,温度传感器通过导线与控制开关相连接,构成LED灯及石墨烯发热膜电路回路。构成LED灯及石墨烯发热膜电路回路。构成LED灯及石墨烯发热膜电路回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护理内瘘管的红光LED及石墨烯辅热复合理疗罩


[0001]本技术涉及理疗护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护理内瘘管的红光LED及石墨烯辅热复合理疗罩。

技术介绍

[0002]血液透析是目前慢性肾衰竭的主要治疗措施之一,建立良好的血流透析通路是长期维持性血透得以顺利实施的首要条件,对透析效果和患者长期存活有着重要影响;动静脉内屡从1966年开始应用于临床,其优点为使用时间长、感染率低、活动方便的血夜透析治疗方案之一。
[0003]由于尿毒症患者治疗周期长,血液透析频繁,所以对血液透析的日常维护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日常护理中,主要依靠患者自行采取一定措施进行日常防护,例如悬吊绷带等。患者白天一般能够保持警惕保护内瘘及术肢不受压迫,但夜间睡眠时意识较为淡薄,而人在熟睡期常常改变身体位置,很容易压迫术肢,引起内瘘赌塞等病症,不仅如此,根据病人个体体质不同,随着透析次数增加,可能造成内瘘血管变硬、变脆,血管壁变厚导致血管通道变窄,血流速度变慢,延长透析时间和造成透析过程风险,因此,如何对血透病人的内瘘管保护工作显得非常重要。
[0004]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6508314U,专利技术创造名称为一种透析用动静脉内屡护理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主要是由支架、外壳、内壳、容纳层构成;所述装置本体的底部设置支架,所述支架主要是由底板、上板、铰链A、软管、凹槽、定位滚轴构成。但是现有的透析用动静脉内瘘护理装置还存在着由于长时间覆盖皮肤导致皮肤容易发炎变形,不能适用于不同季节和不方便固定调节的问题。
[0005]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8081586U一种透析用动静脉内瘘护理装置,包括加热开关,一级护理座,连接座,可调节固定杆结构,散热防护筒结构,二级护理座,固定半环和减震悬挂带结构,所述的加热开关镶嵌在一级护理座的内部右侧;所述的连接座横向螺栓安装在一级护理座的下表面;所述的可调节固定杆结构分别纵向螺栓安装在连接座的下部左右两侧。该技术方案只是结构复杂,使用不方便,而且没有采用红光和远红外辅助治疗,不是理想的护理内瘘管的方案之一。
[0006]当前,在内瘘成熟时期,医院常用红外线治疗器械进行护理,利用红外线的热作用,使皮肤组织血管扩张充血,血流加快,加强组织的营养和代谢,加强组织的再生,促进局部渗出物的吸收和消散,同时起到保温作用。红外线治疗仪是周边动脉疾病及慢性伤口的最佳辅助治疗器械,但是,常规的红外线治疗器械存在体积笨重,不方便携带,耗电量大等缺点。
[0007]因此,专利技术一种护理内瘘管的红光LED及石墨烯辅热复合理疗罩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护理内瘘管的红光LED及石墨烯辅热复合理疗罩,
以解决上述不足之处。
[0009]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护理内瘘管的红光LED及石墨烯辅热复合理疗罩,包括:罩体,石墨烯发热膜,红光LED灯条,温度传感器,控制开关,液晶显示屏,电源;其特征在于理疗罩的罩的罩体上半部为半圆柱型筒状结构,下半部为长方体结构,罩体上半部的顶面开有通气孔,罩体下半部的下部也开有半圆形的通气孔,罩体下半部的两侧立面内壁有卡槽,石墨烯发热膜插入卡槽内再用胶粘固在罩壁上,罩体的上半部的半圆柱的两边侧立面上均设置一凸起的LED灯定位小平台,定位小平台有螺丝孔,通过螺丝把红光LED灯条固定在小平台上,红光LED灯及石墨烯发热膜的导线通过卡槽引入到罩体前端口处,前端口处也设置导线卡槽,导线通过该卡槽与该端口上部的控制开关电力线连接,温度传感器胶粘与石墨烯发热膜处,温度传感器通过导线与控制开关相连接,控制开关上设置一液晶显示屏及开关按钮,控制开关上设置有USB接口,控制开关通过USB接口与外接电源连接,构成LED灯及石墨烯发热膜电路回路。
[0010]所述的罩体,其特征在于罩体材质为PE,PET,PBT,PC 中的一种,罩体的上半部的半圆面半径为8

20cm,其中,前部半圆半径为14

20cm,后部半圆半径为8

12cm,罩体下半部的立面的前部高度为12

14cm,后部高度为8

10cm;罩体的长度为22

28cm;罩体下半部立面有石墨烯发热膜卡槽,该卡槽是上下对称分布的,两卡槽之间宽度为4

6cm,长度为15

20cm,槽沟深度为0.5

1cm;罩体的底部外侧有一个电池槽,槽沟宽度为1

2cm,外挂电源放置于电池槽内;罩体的前部开口向内翻卷,形成导线沟槽,导线沟槽深度为1

1.5cm。
[0011]所述的红光LED灯定位小平台,其特征在于LED灯定位小平台对称分布于半圆柱面的两侧,通过小平台固定后的LED灯条所在平面的法线与竖直线的夹角为30

45
°

[0012]所述的红光LED灯条,其特征在于每支红光LED灯条有不少于一条LED灯珠串,LED灯珠串焊接于灯条基板上,LED灯珠串上面覆盖透光板,每条LED灯串由10

20颗LED灯珠串并联构成,每支LED灯条的功率为1

3W,红光LED发出的红光波长为620

700nm。
[0013]所述的石墨烯发热膜,其特征在于石墨烯发热膜为低温区透明石墨烯发热膜,发热温度为37

55℃,石墨烯发热膜由发热膜基底、石墨烯发热层、表面绝缘层、导电电路及电极端子构成,石墨烯发热膜的长度为15

20cm,宽度为4

8cm,单片石墨烯发热膜的功率为3

5W,辐射出6

14μm的远红外线,石墨烯发热膜的电极端子通过导线与控制开关连接。
[0014]进一步的,石墨烯发热膜为透明,半透明及不透明中的一种;石墨烯发热膜的发热膜层为石墨烯、碳纤维及碳晶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0015]进一步的,所述的石墨烯发热膜,其特征在于至少有一片石墨烯发热膜与温度传感器牢固粘接,温度传感器通过导线与控制开关连接。
[0016]所述的控制开关,其特征在于控制开关由控制模块、开关按钮及液晶显示屏构成,控制模块分别于温度传感器、石墨烯发热膜、LED灯通过电路连接,控制模块与开关按钮电路连接,控制模块与液晶显示屏电路连接,按压开关按钮可以选择红外线理疗还是红光照射或者两者都需要,再次按压开关按钮理疗温度,其中,高温理疗温度范围为45

50℃,中温理疗温度为40

44℃,低温理疗温度范围为37

39℃。
[0017]所述的外挂电源,其特征在于外挂电源为锂电池或干电池或交流转直流电源中的一种,电源的输出电压为直流5

12V。
[0018]本技术的益处如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护理内瘘管的红光LED及石墨烯辅热复合理疗罩,包括:罩体,石墨烯发热膜,红光LED灯条,温度传感器,控制开关,液晶显示屏,电源;其特征在于理疗罩的罩的罩体上半部为半圆柱型筒状结构,下半部为长方体结构,罩体上半部的顶面开有通气孔,罩体下半部的下部也开有半圆形的通气孔,罩体下半部的两侧立面内壁有卡槽,石墨烯发热膜插入卡槽内再用胶粘固在罩壁上,罩体的上半部的半圆柱的两边侧立面上均设置一凸起的LED灯定位小平台,定位小平台有螺丝孔,通过螺丝把红光LED灯条固定在小平台上,红光LED灯及石墨烯发热膜的导线通过卡槽引入到罩体前端口处,前端口处也设置导线卡槽,导线通过该卡槽与该端口上部的控制开关电力线连接,温度传感器胶粘与石墨烯发热膜处,温度传感器通过导线与控制开关相连接,控制开关上设置一液晶显示屏及开关按钮,控制开关上设置有USB接口,控制开关通过USB接口与外接电源连接,构成LED灯及石墨烯发热膜电路回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护理内瘘管的红光LED及石墨烯辅热复合理疗罩,其特征在于罩体材质为PE,PET,PBT,PC 中的一种,罩体的上半部的半圆面半径为8

20cm,其中,前部半圆半径为14

20cm,后部半圆半径为8

12cm,罩体下半部的立面的前部高度为12

14cm,后部高度为8

10cm;罩体的长度为22

28cm;罩体下半部立面有石墨烯发热膜卡槽,该卡槽是上下对称分布的,两卡槽之间宽度为4

6cm,长度为15

20cm,槽沟深度为0.5

1cm;罩体的底部外侧有一个电池槽,槽沟宽度为1

2cm,外挂电源放置于电池槽内;罩体的前部开口向内翻卷,形成导线沟槽,导线沟槽深度为1

1.5c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护理内瘘管的红光LED及石墨烯辅热复合理疗罩,其特征在于LED灯定位小平台对称分布于半圆柱面的两侧,通过小平台固定后的LED灯条所在平面的法线与竖直线的夹角为30

45
°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干王龙刘子涵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杰微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