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孔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0245 阅读:2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塞孔接头(1)包括筒状的插座(10),该插座(10)具有划定插入接头的接纳空间的壁(11、12、13);板簧(20),在该板簧(20)中,该插入接头插入方向的两端分别形成固定端(22)和自由端(23),该板簧(20)按照可对位于上述接纳空间内部的插入接头施加弹力的方式保持于上述接纳空间内部,并且在上述自由端(23)附近,形成沿上述插座(10)的横向延伸的弯曲部(21),上述弯曲部(21)的顶点和固定端(22)附近在沿插入接头插入方向间隔开的2个部位,与壁(13)的内面接触,在上述壁(13)的2个部位之间,仅仅形成1个沿靠近上述板簧(20)的方向突出的突起(13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塞孔接头,该塞孔接头以可插拔的方式将针状端子或插头等的插入接头接纳于插座中,与其实现电接触,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将板簧保持于插座的内部的塞孔接头。
技术介绍
塞孔接头具有下述的类型,其包括插座,该插座接纳针状端子或插头等的插入接头;板簧,为了使塞孔接头和插入接头实现良好的电接触,该板簧按照可对插入接头施加弹力的方式保持于插座的内部。在上述塞孔接头的插座中,比如,有时会插入塞孔接头的导通检查所采用的检查杆等的插入接头以外的异物。另外,在插入插座的异物比通常使用的插入接头粗的场合,板簧会过度地变形。如果这样,则发生板簧产生塑性变形,失去弹性的所谓的弹性减弱。于是,无法对接纳于插座内部的插入接头施加适合的弹力,难于确实地保持插入接头。其结果是,无法实现板簧的本来的功能,即,发挥使该板簧与插入接头的电接触良好的功能。JP特开昭60-249270号文献(在下面称为“专利文献1”)的图4和图6中,公开有下述的塞孔接头,其中,为了防止上述那样的板簧的弹性减弱,形成防止板簧的过度变形的突起。下面参照图10A,10B,对专利文献1的塞孔接头进行更具体的描述。图10A为表示专利文献1的塞孔接头的插座的立体图,图10B为沿图10A中的X-X线的剖视图。专利文献1的塞孔接头通过对1块平板件进行弯曲加工的方式制作。另外,象图10A和图10B所示的那样,该插座510呈长方体,其由底壁511、顶壁513和2个侧壁512形成。插入接头从图10A的纸面左手前侧向右内侧插入。此外,形成与顶壁513的底面相对,并且向底壁511侧弯曲的板簧520。还有,在顶壁513中的与板簧520的弯曲部分相对的位置,按照沿与插入接头插入方向相垂直的方向邻接的方式形成2个向下方凸出的突起513a。可通过该突起513a,防止板簧520的过度变形。此外,板簧520在插入接头插入方向里侧(图10A的纸面右里侧)端部附近,与其中一个侧壁512连接。即,板簧520的插入接头插入方向里侧端部形成固定端520a。另一方面,板簧520的插入接头插入方向这一侧端部形成自由端520b。另外,在板簧520中,象图10B所示的那样,固定端520a和自由端520b的附近与顶壁513的底面接触。由此,由于板簧520在插入插入接头时,支承于顶壁513上的2个部位,故其呈现优良的弹性。但是,象上述那样,由于在专利文献1所描述的塞孔接头中形成2个突起513a,该2个突起513a用于防止板簧520的过度变形,故制造成本较高。另外,象图10A所示的那样,在与顶壁513接触的自由端520b附近呈与顶壁513平行的平板状。即,板簧520的自由端520b附近与顶壁513的底面实现面接触。于是,在插入插入接头时,在板簧520和顶壁513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增加,插入接头的插入力增加。其结果是,插入接头的顺利插入变得困难。此外,通过反复插入插入接头,借助板簧520和顶壁513之间的摩擦,板簧520的自由端520b附近和顶壁513的板簧520的接触部分磨耗,塞孔接头的耐久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塞孔接头,该塞孔接头可防止板簧的弹力减弱,并且使耐久性和插入接头的插入性提高,同时削减制造成本。本专利技术的塞孔接头包括筒状的插座,该插座具有划定插入接头的接纳空间的内壁面;板簧,在该板簧中,插入接头插入方向的两端分别形成固定端和自由端,该板簧按照可对位于上述接纳空间内部的插入接头施加弹力的方式保持于上述接纳空间内部,并且在上述自由端附近形成沿上述插座的横向延伸的弯曲部,上述弯曲部的顶点和固定端附近在沿插入接头插入方向间隔开的2个部位与上述内壁面接触,在上述内壁面的上述2个部位之间,仅仅形成1个沿靠近上述板簧的方向突出的突起。如果采用该方案,可通过形成内壁面的突起,防止板簧的过度变形。其结果是,可防止板簧的弹力减弱。另外,由于形成于内壁面上的突起为1个,故与形成2个或2个以上的突起的场合相比较,可削减制造成本。此外,板簧的弯曲部的顶点和固定端的附近与内壁面接触。即,板簧的自由端附近与内壁面线接触。于是,与板簧的自由端附近与内壁面面接触的场合相比较,板簧和内壁面之间产生的磨擦减少。于是,通过使板簧与内壁面的2个部位接触,可在保持板簧的优良的弹性的同时,使耐久性和插入接头的插入性提高。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塞孔接头中,最好,上述板簧的上述自由端比上述固定端更靠近插入接头插入方向里侧。在本专利技术的塞孔接头中,在自由端附近,形成沿插座的横向延伸的弯曲部,为了实现弯曲部的顶点与内壁面接触,自由端不与内壁面接触,在自由端与内壁面之间,形成间隙,但是如果采用该方案,由于自由端比固定端更位于插入接头插入方向里侧,故可防止在自由端和内壁面之间的间隙插入插入接头而板簧挠曲的情况。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塞孔接头的立体图;图2为图1的塞孔接头的俯视图;图3为从纸面左内侧观看图1的塞孔接头的侧视图;图4为从纸面右侧这一方观看图1的塞孔接头的侧视图;图5为图2的塞孔接头的V-V线的剖视图;图6为图1的塞孔接头的仰视图;图7为从纸面左侧这一方观看图1的塞孔接头的主视图;图8为表示图1的塞孔接头的使用状态的图;图9为用于图1的塞孔接头的制作的平板件的俯视图;图10A为表示过去的塞孔接头的插座的立体图;图10B为沿图10A中的X-X线的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一个实施例进行描述。首先,参照图1~图8,对本实施例的塞孔接头1的整体结构进行描述。图1~图7分别表示本实施例的塞孔接头的立体图、俯视图、两侧视图,沿长尺寸方向的剖视图、仰视图、主视图。图8为表示本实施例的塞孔接头的使用状态的图。另外,在图1~图8中,相互垂直的箭头x、y、z分别表示本实施例的塞孔接头1的纵向、横向、上下方向,特别是,x方向表示插入接头的插拔方向,z方向表示与后述的板簧的弹力的作用方向一致。塞孔接头1沿x方向,从图1的纸面左侧这一方起的顺序,包括沿x方向细长的筒状的插座10;通过连接部30a,与插座10的一端连接的顶部接触片30;导体压接部40,该导体压接部40通过连接部40a,与顶部接触片30的连接部30a相反一侧的端部连接;绝缘体压接部50,该绝缘体压接部50通过连接部50a,与导体压接部40的连接部40a相反一侧的端部连接。另外,象图5所示的那样,在插座10的内部,保持有板簧20。另外,塞孔接头1的各部分均由同一导电性材料,比如,弹性较高的黄铜等形成。插座10包括平面基本呈长方形状的底壁11;2个侧壁12,该2个侧壁12从底壁11的较短尺寸方向(y方向)的两端,向上方垂直连接设置;顶壁13,该顶壁13按照与底壁11平行的方式与其中一个侧壁12的顶端连接设置。由该底壁11、两个侧壁12和顶壁13围绕的空间形成插入接头接纳空间。在插座10的底壁11上,形成横跨连接部30a的开61(参照图2~图6,图8)。开61用于将该塞孔接头配合固定于存储塞孔接头1的外壳70上(参照图8)。更具体地说,通过开口61而形成的端面与设置于外壳70上的矛状部71配合。由此,塞孔接头1抵止于外壳70上,防止相对外壳70脱落。此外,在底壁11的中间附近,象图5~图7所示的那样,按照沿y方向邻接的方式分别形成2个沿x方向细长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塞孔接头,其特征在于该塞孔接头包括:筒状的插座,该插座具有划定插入接头的接纳空间的内壁面;板簧,在该板簧中,该插入接头插入方向的两端分别形成固定端和自由端,该板簧按照可对位于上述接纳空间内部的插入接头施加弹力的方式保持于上述接纳空间内部,并且在上述自由端附近形成沿上述插座的横向延伸的弯曲部,上述弯曲部的顶点和上述固定端附近在沿插入接头插入方向间隔开的2个部位,与上述内壁面接触;在上述内壁面的上述2个部位之间,仅仅形成1个沿靠近上述板簧的方向突出的突起。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相本大树河野宏典泽田宗和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