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静电涤纶仿棉纱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00549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3 20: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静电涤纶仿棉纱面料,属于面料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涤纶面料本体,所述涤纶面料本体包括涤纶面料基层,所述涤纶面料基层的上下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防静电层,所述涤纶面料本体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防护层,所述涤纶面料本体的下端面和防护层的上端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光滑层和第二光滑层,所述第二光滑层和第一光滑层均采用蚕丝纤维编织而成,通过第二光滑层和第一光滑层均采用蚕丝纤维编织而成,使面料两面具有减小面料与外界环境的摩擦,并且使面料更具耐磨性,减小摩擦使得降低面料摩擦容易产生静电的情况,进一步提高了面料的防静电性能。进一步提高了面料的防静电性能。进一步提高了面料的防静电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静电涤纶仿棉纱面料


[0001]本技术涉及面料
,特别涉及一种抗静电涤纶仿棉纱面料。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仿棉产品功能比较单一,仅做到仿棉穿着舒适,纯棉产品不易产生静电,由于采用涤纶仿棉,成品在秋冬等干燥气候条件下容易产生静电,且涤纶仿棉产品由于静电的原因适用面不广泛。
[0003]现有的抗静电涤纶仿棉纱面料,面料不具有双面防静电的性能,并且面料两面不能减小面料与其他接触面的摩擦,面料与接触面发生摩擦容易产生静电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种抗静电涤纶仿棉纱面料来解决上述问题。
[0005]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抗静电涤纶仿棉纱面料,包括涤纶面料本体,所述涤纶面料本体包括涤纶面料基层,所述涤纶面料基层的上下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防静电层,所述涤纶面料本体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防护层,所述涤纶面料本体的下端面和防护层的上端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光滑层和第二光滑层,所述第二光滑层和第一光滑层均采用蚕丝纤维编织而成。
[0006]为了方便对面料内涤纶面料本体具有防止容易发生破损导致防静电功能下降的问题,提高面料防静电的使用寿命,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抗静电涤纶仿棉纱面料优选的,所述防护层包括竹炭纤维层,所述竹炭纤维层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防火层,所述防火层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防水层,所述防水层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弹性层。
[0007]为了使竹炭纤维层对紫外线有超强的阻隔能力,提高了面料的抗紫外线能力,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抗静电涤纶仿棉纱面料优选的,所述竹炭纤维层的上下表面均涂覆有二氧化钛涂层。
[0008]为了使弹性层具有良好的弹性,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抗静电涤纶仿棉纱面料优选的,所述弹性层由聚氨酯弹性纤维编织而成。
[0009]为了使防水层能起到良好的防水、防油污作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抗静电涤纶仿棉纱面料优选的,所述防水层的材质为聚四氟乙烯层。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1]该种抗静电涤纶仿棉纱面料,通过在涤纶面料基层的上下两端均固定连接的防静电层,使涤纶面料基层具有双面防静电的效果,通过涤纶面料本体的下端面和防护层的上端面分别固定连接的第一光滑层和第二光滑层,第二光滑层和第一光滑层均采用蚕丝纤维编织而成,使面料两面具有减小面料与外界环境的摩擦,并且使面料更具耐磨性,减小摩擦使得降低面料摩擦容易产生静电的情况,进一步提高了面料的防静电性能。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抗静电涤纶仿棉纱面料的整体结构图;
[0013]图2为本技术的防护层结构图;
[0014]图3为本技术的涤纶面料基层构结构图。
[0015]图中,1、涤纶面料本体;101、涤纶面料基层;102、防静电层;2、第一光滑层;3、第二光滑层;4、防护层;401、弹性层;402、防水层;403、防火层;404、竹炭纤维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1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18]请参阅图1

3,一种抗静电涤纶仿棉纱面料,包括涤纶面料本体1,涤纶面料本体1包括涤纶面料基层101,涤纶面料基层101的上下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防静电层102,涤纶面料本体1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防护层4,涤纶面料本体1的下端面和防护层4的上端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光滑层2和第二光滑层3,第二光滑层3和第一光滑层2均采用蚕丝纤维编织而成。
[0019]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涤纶面料基层101的上下两端均固定连接的防静电层102,使涤纶面料基层101具有双面防静电的效果,通过涤纶面料本体1的下端面和防护层4的上端面分别固定连接的第一光滑层2和第二光滑层3,第二光滑层3和第一光滑层2均采用蚕丝纤维编织而成,使面料两面具有减小面料与外界环境的摩擦,并且使面料更具耐磨性,减小摩擦使得降低面料摩擦容易产生静电的情况,进一步提高了面料的防静电性能。
[002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防护层4包括竹炭纤维层404,竹炭纤维层404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防火层403,防火层403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防水层402,防水层402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弹性层401。
[0021]本实施例中:该面料使用时,通过竹炭纤维层404使面料具有很好的抑菌杀菌效果,通过防火层403和防水层402使面料不易沾染水渍和吸收人体汗渍以及具有防火性,弹性层401提高了面料的弹性性能,进而有效防止面料内部材质的腐蚀,使面料不易破损,从而方便对面料内涤纶面料本体1具有防止容易发生破损导致防静电功能下降的问题,提高了面料防静电的使用寿命。
[002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竹炭纤维层404的上下表面均涂覆有二氧化钛涂层。
[0023]本实施例中:通过竹炭纤维层404的上下表面均涂覆有二氧化钛涂层,二氧化钛由于粒径小、活性大、既能反射、散射紫外线,又能吸收紫外线,从而使竹炭纤维层404对紫外
线有超强的阻隔能力,提高了面料的抗紫外线能力。
[002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弹性层401由聚氨酯弹性纤维编织而成。
[0025]本实施例中:通过弹性层401由聚氨酯弹性纤维编织而成,进而使弹性层401具有良好的弹性。
[002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防水层402的材质为聚四氟乙烯层。
[0027]本实施例中:通过防水层402的材质为聚四氟乙烯层,聚四氟乙烯具有抗酸抗碱、抗各种有机溶剂的特点,且几乎不溶于所有的溶剂,进而使防水层402能起到良好的防水、防油污作用。
[0028]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通过在涤纶面料基层101的上下两端均固定连接的防静电层102,使涤纶面料基层101具有双面防静电的效果,通过涤纶面料本体1的下端面和防护层4的上端面分别固定连接的第一光滑层2和第二光滑层3,第二光滑层3和第一光滑层2均采用蚕丝纤维编织而成,使面料两面具有减小面料与外界环境的摩擦,并且使面料更具耐磨性,减小摩擦使得降低面料摩擦容易产生静电的情况,该面料使用时,通过竹炭纤维层404使面料具有很好的抑菌杀菌,通过防火层403和防水层402使面料不易沾染水渍和吸收人体汗渍以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静电涤纶仿棉纱面料,包括涤纶面料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涤纶面料本体(1)包括涤纶面料基层(101),所述涤纶面料基层(101)的上下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防静电层(102),所述涤纶面料本体(1)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防护层(4),所述涤纶面料本体(1)的下端面和防护层(4)的上端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光滑层(2)和第二光滑层(3),所述第二光滑层(3)和第一光滑层(2)均采用蚕丝纤维编织而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静电涤纶仿棉纱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层(4)包括竹炭纤维层(404),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晓军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市红帆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