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两种波长光源交替引诱椰心叶甲成虫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79756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3 20: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农林业生物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两种波长光源交替引诱椰心叶甲成虫的方法,在诱虫装置上分别设置紫色光光源和绿色光光源,利用控制器控制引诱光源的交替发光过程,先驱动紫色光光源发出波长为390~395nm的紫色光,再驱动绿色光光源发出波长为520~523nm的绿色光,重复交替发光过程,以引诱椰心叶甲成虫。本发明专利技术充分利用交配期椰心叶甲成虫在夜间易于迁移,并表现出趋光性的暗夜活动特点,基于两种波长光源交错进行引诱椰心叶甲成虫,诱虫效果好,实施方式简单易操作,在长期使用情况下可促进监测标准化,以及诱杀方法制定与实施,对深入了解椰心叶甲田间种群发生趋势与预测,大范围开展物理灭杀具有积极意义。大范围开展物理灭杀具有积极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两种波长光源交替引诱椰心叶甲成虫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农林业生物
,涉及一种引诱椰心叶甲的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利用两种波长光源交替引诱椰心叶甲成虫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椰心叶甲属鞘翅目铁甲科潜甲亚科,是危害椰子等棕榈科植物的重要害虫,近十年来在我国南方地区为害甚烈,是我国农林业等部门重要的防灾减灾对象,其反复猖獗发生严重影响了我国南方当地的经济和生态环境。椰心叶甲成虫和幼虫均在椰树等寄主未展开的心叶表皮组织取食,造成叶片上形成叶脉平行的狭长褐色条斑,心叶展开后呈大型褐色坏死条斑,严重时导致整株死亡。由于棕榈科植物普遍挺直高大,不易攀爬,且椰心叶甲多藏匿在植株的心叶内,隐蔽性强,对及时了解该虫发生水平,实施有效地监测和防治造成了显著的困难。
[0003]利用昆虫的趋光习性,采用灯光诱虫技术开展农业害虫的监测与防治,是目前农业害虫综合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国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运用煤油灯、沼气灯、白炽灯等监测和防治农田害虫,尔后黑光灯、高压汞灯、频振式诱虫灯等产品相继出现,被广泛用于农林害虫防治。尽管在害虫防治中取得明显成效,但灯光诱虫存在诱虫范围广,对非靶标昆虫、有益昆虫、天敌和生物多样性影响较大等问题,仍在持续不断摸索中前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两种波长光源交替引诱椰心叶甲成虫的方法,利用椰心叶甲成虫白天避光性、夜间趋光性的昼夜活动节律,通过两种波长光源交替引诱,促使椰心叶甲成虫趋向目标光源移动聚集,达到对椰心叶甲成虫的诱集效果,便于在椰子等棕榈植物林中实施种群监测和物理防治,为今后开展椰心叶甲成虫的光控引诱监测,为灯光诱虫技术的发展应用以及因地制宜地开展物理防控提供科学技术基础。
[0005]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基于两种波长光源交替引诱椰心叶甲成虫的方法,其步骤如下:
[0007]1、在诱虫装置上设置两种不同的引诱光源,将诱虫装置悬挂在椰心叶甲成虫的诱集点上。所述引诱光源分别为紫色光光源和绿色光光源。
[0008]2、利用控制器控制引诱光源的交替发光过程,先驱动紫色光光源发出波长为390~395nm的紫色光,再驱动绿色光光源发出波长为520~523nm的绿色光,其中紫色光光源的发光时间是绿色光光源的3~5倍,重复交替发光过程,以引诱椰心叶甲成虫。
[0009]本申请所使用的诱虫装置(诱捕器)为常规使用的用来引诱和捕杀害虫的器具,结构上能满足椰心叶甲成虫进入但不可向外逃逸要求即可。在诱集点采用常规诱捕器的悬挂方式悬挂在0.5

10米的高度,能达到引诱效果即可。
[0010]进一步地,所述诱虫装置上设置有用于保护引诱光源但不改变光传播波长的保护罩,如塑料透明保护罩。
[0011]进一步地,所述诱虫装置内放置用于椰心叶甲成虫栖息的寄主叶片,可为椰子叶、大王棕叶片等,引诱期间应适时替换新鲜叶片。
[0012]进一步地,所述诱虫装置内放入化学灭虫剂,如各种杀虫剂,或物理灭虫装置,如高压杀虫网等,达到引诱灭虫的防控效果。
[0013]进一步地,所述引诱光源是LED灯具。
[0014]进一步地,所述引诱光源在至少10米半径内,光照度为500~12000lx,达到引诱椰心叶甲成虫的效果。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6]1.本专利技术基于两种波长光源交错进行引诱椰心叶甲,可利用第4代人造光源LED作为发光光源,进行引诱椰心叶甲成虫,具有发光效率高、耗电量少、寿命长、安全性强和光谱范围可控等优点,积极响应农林业植物保护中低碳排放、低能耗的发展模式;且同时利用两种波长光源不同开关时长的工作实施模式,有效地延长并保护了发光源的工作寿命,节约了社会资源。
[0017]2.本专利技术充分利用交配期椰心叶甲成虫在夜间易于迁移,并表现出趋光性的暗夜活动特点,并通过两种特定窄波长光源交替引诱椰心叶甲成虫。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因灯诱范围广,造成有益昆虫、天敌和其它昆虫误入,带来的生物多样性降低等问题;
[0018]3.本专利技术发光源即紫色光390

395nm和绿色光520

523nm可市场化定制,根据使用面积和频率规划其应用功率,其物料成本低,有利于操作标准化。且其实施方式简单易操作,在长期使用情况下可促进监测标准化,以及诱杀方法制定与实施,对深入了解椰心叶甲田间种群发生趋势与预测,大范围开展物理灭杀具有积极意义。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通常按照常规条件,或按照制造厂商所建议的条件。
[0020]引诱实验装置:使用黑色KT泡沫板围成底面边长为25cm、侧棱长25cm的正八棱柱密闭饲养盒(确保饲养盒的黑暗条件),在饲养盒8个侧面分别开设直径为5cm圆形开孔,分别连接8个边长为25cm的正方体引诱盒(使用黑色KT泡沫板围成),使饲养盒通过圆形开孔与引诱盒连通。
[0021]实施例一:暗黑条件下不同波长的光源对椰心叶甲成虫的引诱
[0022]选取即将羽化的椰心叶甲雌、雄蛹各75头,放置于橡皮筋扎紧的椰子叶片中。投入到饲养盒中,同时,随机在8个引诱盒中分别放置红色620

625nm、黄色585

590nm、绿色520

523nm、青色500

505nm、蓝色460

465nm、紫色390

395nm和紫色365

370nm的LED光源,以及白光LED灯(波长范围450

455nm)。使用泰仕TES1339照度计调整每个光源的光照度为500lx,在引诱盒中放入少量新鲜椰子叶片,每天下午6时通电使8种光源发光工作14小时或16小时,并同时记录每种LED光源的引诱盒中椰心叶甲雌、雄虫的数量,并重新将成虫投放回饲养盒中,连续记录15天。不同波长的光源引诱椰心叶甲成虫数量记录如表1至表4所示。
[0023]表1每天14小时不同波长LED光源引诱椰心叶甲雌成虫的数量
[0024][0025]表2每天14小时不同波长LED光源引诱椰心叶甲雄成虫的数量
[0026][0027][0028]表3每天16小时不同波长LED光源引诱椰心叶甲雌成虫的数量
[0029][0030]表4每天16小时不同波长LED光源引诱椰心叶甲雄成虫的数量
[0031][0032][0033]如表1所示,每天14小时紫色390~395nm和绿色520~523nm在15天,总计可引诱的椰心叶甲雌成虫分别为81头和43头,高于其它6种不同波长LED光源的引诱虫口数量;如表2,每天14小时紫色390~395nm引诱椰心叶甲雌成虫54头,也显著高于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两种波长光源交替引诱椰心叶甲成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如下:1)在诱虫装置上设置两种不同的引诱光源,将诱虫装置悬挂在椰心叶甲成虫的诱集点上;所述引诱光源分别为紫色光光源和绿色光光源。2)利用控制器控制引诱光源的交替发光过程,先驱动紫色光光源发出波长为390~395nm的紫色光,再驱动绿色光光源发出波长为520~523nm的绿色光,其中紫色光光源的发光时间是绿色光光源的3~5倍,重复交替发光过程,以引诱椰心叶甲成虫。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两种波长光源交替引诱椰心叶甲成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诱虫装置上设置有用于保护引诱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涛林玉英马光昌杨升院郝铮钟浩温海波彭正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