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通信方式控制的张力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79661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3 19: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张力控制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通信方式控制的张力控制系统,包括供电电路,ADC采样电路、主控电路、数模转换输出电路和通信控制模块电路,所述ADC采样电路与所述供电电路连接,所述ADC采样电路用于采集模拟信号并转换为数字信号;所述主控电路包括主控芯片,所述主控电路与所述ADC采样电路和所述供电电路连接,所述数模转换输出电路与所述主控电路和所述供电电路连接,所述数模转换输出电路输出电流电压;所述通信控制模块电路与所述主控电路和所述供电电路连接,所述通信电路还与一外部主机连接,所述通信控制模块电路用于控制所述主控电路,使所述张力控制系统布线简单、系统内部不会出现触发信号冲突,具有极高的实用性。具有极高的实用性。具有极高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通信方式控制的张力控制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张力控制系统
,尤其涉及一种多通信方式控制的张力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张力控制系统,主要应用于冶金,造纸,薄膜,染整,织布,塑胶,线材等设备上,是一种实现恒张力或者锥度张力控制的自动控制系统,其作用主要是实现辊间的同步,收卷和放卷的均匀控制。
[0003]目前,张力控制系统大多使用单独的通信方式,而单一的通信方式无法覆盖张力控制系统,且市面上的张力控制系统通信未做控制的流程,绝大多数是使用开关按键、数字输入或者模拟输入的方式进行触发控制,其布线复杂混乱,容易出现接错线或接漏线的问题,该类型输入方式容易导致触发信号同时出现,导致设备无法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通信方式控制的张力控制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张力控制系统通信方式单一,触发控制方式易导致错线漏线及触发信号冲突,而降低张力控制系统使用效率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多通信方式控制的张力控制系统,包括供电电路,还包括:
[0006]ADC采样电路,所述ADC采样电路与所述供电电路连接,所述ADC采样电路用于采集模拟信号并转换为数字信号;
[0007]主控电路,所述主控电路包括一主控芯片,所述主控电路与所述ADC采样电路和所述供电电路连接,
[0008]数模转换输出电路,所述数模转换输出电路与所述主控电路和所述供电电路连接,所述数模转换输出电路用于输出电流电压;/>[0009]通信控制模块电路,所述通信控制模块电路与所述主控电路和所述供电电路连接,所述通信电路还与一外部主机连接,所述通信控制模块电路用于控制所述主控电路。
[0010]可选地,所述通信控制模块电路包括CAN总线通信电路、RS485通信电路和以太网通信电路,所述CAN总线电路、所述RS485通信电路和所述以太网通信电路均与所述主控电路连接。
[0011]可选地,所述CAN总线通信电路包括CAN收发芯片、CAN接收端和CAN发送端,所述CAN收发芯片与所述主控电路连接,所述CAN收发芯片还与所述CAN接收端和所述CAN发送端连接,所述CAN接收端用于外部主机数据的接收,所述CAN发送端用于外部主机数据的发送。
[0012]可选地,所述RS485通信电路包括RS485芯片、串口输入端、串口输出端和使能输入端,所述RS485芯片与所述主控电路连接,所述RS485芯片还与所述串口输入端、所述串口输出端和所述使能输出端连接,所述串口接收端用于外部主机数据的接收,所述串口发送端
用于外部主机数据的发送,所述使能输入端用于发送电平信号至所述RS485芯片。
[0013]可选地,所述以太网通信电路包括以太网连接器和以太网收发器,所述以太网连接器与所述以太网收发器连接,所述以太网收发器与所述主控芯片连接,所述以太网连接器与外部主机连接。
[0014]可选地,所述ADC采样电路包括ADC芯片和放大电路,所述ADC芯片与所述主控电路连接,所述ADC芯片还与所述放大电路连接。
[0015]可选地,所述放大电路包括第一放大电路和第二放大电路;所述第一放大电路包括第一放大器、第二放大器和第一共模滤波器,所述第一放大器、所述第二放大器和所述第一共模滤波器均与所述ADC芯片连接,所述第一放大器与所述第二放大器连接;所述第二放大电路包括第三放大器、第四放大器和第二共模滤波器,所述第三放大器、所述第四放大器和所述第二共模滤波器均与所述ADC芯片连接,所述第三放大器与所述第四放大器连接。
[0016]可选地,所述数模转换输出电路包括电压放大电路、电压输出端、电流放大电路和电流输出端,所述电压放大电路与所述主控电路连接,所述电压放大电路还与所述电压输出端和所述电流放大电路连接,所述电流放大电路与所述电流输出端连接。
[0017]可选地,所述电压放大电路包括第五放大器和第六放大器,所述第五放大器的输入端与所述主控电路连接,所述第五放大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六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六放大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电压输出端连接。
[0018]可选地,所述电流放大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七放大器和第八放大器,所述第七放大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第六放大器的输出端和所述第八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七放大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与所述第八放大器的输入端和所述电流输出端连接。
[0019]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多通信方式控制的张力控制系统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
[0020]本技术通过设置所述ADC采样电路,使所述张力控制系统能够准确、高精度地采集模拟信号,并将其转换为数字信号输入至所述主控电路,还通过设置所述数模转换输出电路,将所述主控电路的数字信号转换至模拟信号,并提供电流、电压等多种信号输出方式,供予用户自主选择;还通过设置所述通信控制模块电路与所述主控电路连接,为所述张力控制系统提供多种通信控制方式,使外部设备可通过多种通信控制的方式,控制张力控制系统的触发信号,所述张力控制系统的布线简单、系统内部不会出现触发信号冲突,具有极高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控制模块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0023]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主控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0024]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插座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0025]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ADC采样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0026]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数模转换输出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0027]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多通信方式控制的张力控制系统的框图。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0028]ADC采样电路—100
ꢀꢀꢀꢀꢀꢀꢀꢀ
放大电路—110
ꢀꢀꢀꢀꢀꢀꢀꢀ
第一放大电路—111
[0029]第二放大电路—112
ꢀꢀꢀꢀꢀꢀꢀ
主控电路—200
ꢀꢀꢀꢀꢀꢀꢀꢀ
数模转换输出电路—300
[0030]电压放大电路—310
ꢀꢀꢀꢀꢀꢀꢀ
电流放大电路—320
ꢀꢀꢀꢀ
通信控制模块电路—400
[0031]CAN总线通信电路—410
ꢀꢀꢀꢀ
RS485通信电路—420
ꢀꢀꢀ
以太网通信电路—430
[0032]供电电路—510
ꢀꢀꢀꢀꢀꢀꢀꢀꢀꢀꢀ
插座电路—500。
具体实施方式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通信方式控制的张力控制系统,包括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ADC采样电路,所述ADC采样电路与所述供电电路连接,所述ADC采样电路用于采集模拟信号并转换为数字信号;主控电路,所述主控电路包括一主控芯片,所述主控电路与所述ADC采样电路和所述供电电路连接,数模转换输出电路,所述数模转换输出电路与所述主控电路和所述供电电路连接,所述数模转换输出电路用于输出电流电压;通信控制模块电路,所述通信控制模块电路与所述主控电路和所述供电电路连接,所述通信电路还与一外部主机连接,所述通信控制模块电路用于控制所述主控电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通信方式控制的张力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控制模块电路包括CAN总线通信电路、RS485通信电路和以太网通信电路,所述CAN总线电路、所述RS485通信电路和所述以太网通信电路均与所述主控电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通信方式控制的张力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CAN总线通信电路包括CAN收发芯片、CAN接收端和CAN发送端,所述CAN收发芯片与所述主控电路连接,所述CAN收发芯片还与所述CAN接收端和所述CAN发送端连接,所述CAN接收端用于外部主机数据的接收,所述CAN发送端用于外部主机数据的发送。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通信方式控制的张力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RS485通信电路包括RS485芯片、串口输入端、串口输出端和使能输入端,所述RS485芯片与所述主控电路连接,所述RS485芯片还与所述串口输入端、所述串口输出端和所述使能输出端连接,所述串口接收端用于外部主机数据的接收,所述串口发送端用于外部主机数据的发送,所述使能输入端用于发送电平信号至所述RS485芯片。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通信方式控制的张力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以太网通信电路包括以太网连接器和以太网收发器,所述以太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信昌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搏信智能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