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9582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提供一种连接器,其具有:具有使FPC插入的插入口的大致箱形壳体;配设在所述壳体内部的双股触点;以及手柄杆,与所述壳体的插入口对置设置,并且可转动地保持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双股触点具有:保持在所述壳体上的基部;从所述基部向所述插入口延伸的上臂和下臂;以及从所述基部向与所述插入口相反的方向延伸的双股的卡合臂。所述手柄杆具有:握持部;设置在该握持部上并保持在所述壳体上的转动轴;以及设置在所述转动轴上并与所述卡合臂卡合的第1板凸轮。打开所述握持部,则所述第1板凸轮使所述双股的卡合臂的间隔扩大,从而使所述双股触点的上臂和下臂的间隔扩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与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软性印刷电路)或FFC(Flexible Flat Cable软性扁平线缆)等的平形柔软电缆连接的连接器。特别涉及在插入FPC或FFC等的平形柔软电缆时,几乎不需用力的连接器。
技术介绍
在FPC上并列设置有多个端子,在将这样的FPC可装卸地与印刷电路基板连接时,使用并列设置多个触点(contact)的连接器。现有的连接器,如专利文献1或专利文献2等所述,通过操作部件按压触点和FPC的端子而进行压接(压紧),从而使多个端子一起连接,并且保持FPC不脱落。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连接器,在壳体的一面上形成用于使FPC插入的FPC插入口,在所述壳体的另一面上形成用于使罩盖(cover)插入的罩盖插入孔,触点面对所述罩盖插入孔进行设置,并具有通过所述罩盖的插入而弹性变形的按压片;以及压接片,其面对所述FPC插入口进行设置,在所述罩盖插入时,与所述按压片的弹性变形连动,压接在所述FPC上。由此,在将FPC插入在壳体一面上形成的FPC插入口之后,通过把罩盖插入形成于壳体的另一面上的罩盖插入孔中,触点的按压片弹性变形,与该按压片的弹性变形连动,触点的压接片压接在FPC上。从而使触点与FPC压接连接。另一方面,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连接器,由以下部分构成绝缘壳体,其在前端设有平形柔软电缆的插入口,在内部并列安装的多个导电端子(触点)的触点横梁(contact beam)与所述插入口对置;以及罩盖,其设置于绝缘壳体的后端侧上部,在绝缘壳体的前后方向能够转动。所述导电端子(触点)构成为,基部横梁与U字形触点横梁通过连接部成为一体,在基部横梁的后端侧,设有卡合臂,并且在触点横梁的后侧连接设置有“杠杆臂”。通过并列的多个导电端子(触点)的各卡合臂构成的卡合部,与所述罩盖的卡合部彼此卡合,并且使罩盖可以转动,所述“杠杆臂”与罩盖的后端侧内面对置,通过罩盖的转动,使U字状的触点横梁的对置部借助于“杠杆臂”能够开闭。由此,使罩盖转动,则罩盖的内面使“杠杆臂”移动,通过“杠杆臂”的移动,能够进行导电端子(触点)的触点横梁的开闭。触点横梁打开,则能够将平形柔软电缆的连接端以零插入力插入。闭合触点横梁,则通过触点横梁的弹力,在触点横梁与平形柔软电缆之间产生接触压力。另外,平形柔软电缆和触点横梁之间的接触压力通过触点横梁的弹力而产生,并且,由于触点横梁的开闭是借助于“杠杆臂”的作用进行的,因此在使罩盖转动时,不需要较大的力。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平7-18386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登记技术第3019279号公报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连接器,触点的按压片弹性变形,与该按压片的弹性变形连动,触点的压接片压接在FPC上,因此当FPC连接时,在触点上始终作用变形应力,存在例如发生蠕变现象,并损害触点的耐用性等不良情形。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连接器,在由连接在导电端子(触点)后侧的“杠杆”式臂构成的卡合部上,卡合有罩盖的卡合部,并且罩盖可以转动,因此每次开闭罩盖时,在导电端子(触点)的后侧连接的“杠杆”式臂上,作用有载荷,有损于导电端子(触点)的耐用性。并且由于罩盖未卡合于壳体,因此存在着卡合易解除以及操作性变差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如下连接器,即该连接器在提高耐用性的同时,能够可靠维持作为罩盖的手柄杆(lever)的开闭状态。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专利技术人提供下述新型连接器。(1)一种连接器,其包括具有使FPC插入的插入口的大致箱形的壳体;配设在所述壳体内部的双股触点(two-forked contact);以及手柄杆,与所述壳体的插入口对置设置,并且可转动地保持在所述壳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股触点具有保持在所述壳体上的基部;从所述基部向所述插入口延伸的上臂和下臂;以及从所述基部向与所述插入口相反的方向延伸的双股的卡合臂,所述手柄杆具有握持部;设置在该握持部上并保持在所述壳体上的转动轴;以及设置在所述转动轴上并与所述卡合臂卡合的第1板凸轮,打开所述握持部,则通过所述第1板凸轮使所述双股的卡合臂彼此间的间隔扩大,从而使所述双股触点的上臂和下臂的间隔扩大。打开握持部,则第1板凸轮使双股触点的卡合臂的间隔扩大,与该卡合臂的间隔扩大连动,双股触点的上臂和下臂间隔成为扩大的状态。插入FPC并闭合握持部,则通过第1板凸轮,双股触点的卡合臂的间隔复原,双股触点的上臂和下臂通过弹力复原。于是,通过双股触点的弹力夹持FPC而保持连接状态。因此,在打开握持部时,双股触点的上臂和下臂的间隔扩大,如果使双股触点的上臂和下臂的间隔比所插入的FPC的厚度大,则能够以微小的力就能进行FPC的插入和拔出。这样,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器通过转动并打开握持部而能够使双股触点的上臂和下臂的间隔扩大。当双股触点的上臂和下臂的间隔处于扩大状态时,插入FPC时几乎不需用力,并且,在FPC插入后,如果使握持部转动且闭合,则上臂和下臂通过双股触点的弹力而复原,能够夹持FPC并保持连接状态。由于在与FPC连接时,双股触点上没有外部载荷的作用,因此能够提高双股触点的耐久性。(2)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的夹持所述插入口的两翼,埋设有与印刷电路基板接合的一对接合片,这些接合片自由转动地保持所述手柄杆的转动轴的两端。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埋设在壳体两翼的接合片,壳体与印刷电路基板接合,并且,该接合片自由转动地保持手柄杆的转动轴的两端。压入壳体的该接合片结合了将所述连接器固定安装于印刷电路基板上的功能,以及自由转动地保持转动轴两端的功能。从而通过使接合片具有两种功能而实现连接器的紧凑化。(3)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轴由刚体金属形成,所述握持部由绝缘性材料形成,这些转动轴和握持部形成为一体。根据本专利技术,因为转动轴由刚体金属形成,所以在握持部开闭时,能够降低转动轴的挠曲。另外,该转动轴在与握持部一体成形后,可以在金属露出部上实施绝缘被膜。(4)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杆具有设置在所述转动轴上并与所述壳体卡合的第2板凸轮。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第2板凸轮与壳体的压紧,维持手柄杆的闭合状态,从而使手柄杆的闭合状态稳定。例如,在使用该连接器的装置中,手柄杆不会意外地打开,FPC的连接状态得以维持。(5)如(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板凸轮和所述第2板凸轮在所述转动轴的轴向上交替配置。根据本专利技术,因为在转动轴的轴向上交替配置的第2板凸轮压紧在壳体上,所以在开闭手柄杆时,能够降低转动轴的挠曲。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器具有具有使FPC插入的插入口的大致箱形的壳体;配设在壳体内部的双股触点;以及与壳体的插入口对置设置,并且可转动地保持在壳体上的手柄杆,该双股触点具有保持在壳体上的基部;从基部向插入口延伸的上臂和下臂;以及从基部向与插入口相反的方向延伸的双股的卡合臂,手柄杆具有握持部;设置在该握持部上并保持在壳体上的转动轴;以及设置在转动轴上并与所述卡合臂卡合的第1板凸轮。打开握持部,则第1板凸轮使双股触点的卡合臂的间隔扩大,与该卡合臂的间隔扩大连动,双股触点的上臂和下臂的间隔成为扩大的状态,插入FPC并闭合握持部,则通过第1板凸轮,双股触点的卡合臂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器,其具有:具有使FPC插入的插入口的大致箱形的壳体;配设在所述壳体内部的双股触点;以及手柄杆,与所述壳体的插入口对置设置,并且可转动地保持在所述壳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股触点具有:保持在所述壳体上的基部;从所述基部向所述 插入口延伸的上臂和下臂;以及从所述基部向与所述插入口相反的方向延伸的双股的卡合臂,所述手柄杆具有:握持部;设置在该握持部上并保持在所述壳体上的转动轴;以及设置在所述转动轴上并与所述卡合臂卡合的第1板凸轮,打开所述握持部,则所 述第1板凸轮使所述双股的卡合臂的间隔扩大,从而使所述双股触点的上臂和下臂的间隔扩大。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横山浩祐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