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79410 阅读:1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器,其能够检测出可以开始紧固螺栓的连接深度。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ECU侧连接器1可以与塔侧连接器2相连接。当两个连接器装配到特定深度并且相互对中之后,可以通过紧固螺栓4将两个连接器完全连接。在这个连接深度上,设置于ECU侧连接器1上的检测臂32可以与设置在塔侧连接器2上的接收部12弹性配合,并且检测臂32可以击打面对检测臂的表面。到达特定深度后再开始紧固螺栓,可以避免出现诸如塔侧阳性端子13的引导端变形和两个连接器1,2损坏这样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接器及其的组装方法。公开号为H11-54203的日本待审专利中公开了一种螺栓紧固连接器的一般构造。这种连接器的构造方式为在一个连接器的壳体上设置螺栓,在配套连接器的壳体上安装螺母,通过将螺栓拧入螺母内使两个连接器彼此拉近的同时将两个连接器壳体连接起来。由此,即便连接器具有相对较大的连接阻抗,诸如多触头连接器,也可以被连接。然而,即使连接器被安装成倾斜状态,阳性端子抵在配套连接器壳体的前表面上而没有置于阴性端子内,螺栓仍可能会被强制性地紧固。换句话说,这种连接器没有提供用于检测两个连接器壳体是否已经到达螺栓可以被紧固的深度的功能,因此在这种连接器中存在有阳性端子变形和/或连接器壳体损坏这样的可能。本专利技术正是在考虑了上述问题的情况下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改进组装过程的可操作性。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实现的。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特别是可以检测到已经到达螺栓能够被紧固的连接深度,从而可以避免出现诸如阳性端子变形和连接器壳体损坏这样的问题,进而可以改进连接器组装过程中的可操作性。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连接器,包括可以相互连接的两个连接器壳体,当这两个连接器壳体装配到特定深度并且基本上相互对中后,通过紧固螺栓将这两个连接器壳体完全连接,至少一个可以弹性变形的检测臂,设置于两个连接器壳体中的一个上,至少一个接收部,设置于两个连接器壳体中的另一个上,其中当两个连接器壳体装配到特定深度上时,检测臂与接收部相配合同时进行弹性返回运动,在检测臂弹性返回时,检测臂能够撞击大致与检测臂相面对的表面。当两个连接器壳体装配或安装到特定(预定的或可以预定的)的深度并且相对于对方彼此大致对中或对齐时,检测臂与接收部配合同时作弹性返回运动,在检测臂弹性返回的过程中,检测臂能够撞击面对检测臂的表面。这样,通过冲击和/或此时发出的声音可以检测出已经到达螺栓可以被紧固的深度。换句话说,特定连接深度是指两个连接器壳体基本上实现了对中的位置,由此可以避免出现由螺栓紧固引起的诸如阳性端子变形和/或连接器壳体损坏这样的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检测臂形成有暴露于外部的开口,接收部与该开口的开口边相配合,使得可以从视觉上确认检测臂与接收臂或部的配合状态。而且通过视觉确认,还可以更加确保能检测出已经到达螺栓可以被紧固的深度。优选的是,其中一个连接器将被安装到一个部件,诸如箱体上,该部件在特定位置上具有至少一个安装突部,该突部朝向该连接器突出。更加优选的是,安装突部伸出一段特定长度,当两个连接器通过紧固螺栓而完全连接在一起时,一个隆起部与安装突部相接触,由此停止紧固操作从而避免连接器的进一步连接。更加优选的是,基本上在两个连接器之间的整个外周上紧密接触地安装密封环,由此帮助稳定连接器的姿态。最优选的是,在两个连接器之间至少局部设置具有一个或多个中间端子的中间连接器,由中间端子电气连接连接器的一个或多个端子。根据本专利技术,特别是根据本专利技术或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连接器的组装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提供两个可以相互连接的连接器壳体,将所述两个连接器壳体装配到特定深度,由此使两者基本上相互对中,设置并且紧固螺栓,由此将两个连接器壳体完全连接,其中在一个连接器壳体上设有至少一个可以弹性变形的检测臂,在另一个连接器壳体上设有至少一个接收部,当两个连接器装配到特定深度时,检测臂与接收部相配合同时作弹性返回运动,在检测臂弹性返回的过程中,检测臂能够撞击大致面对检测臂的表面。通过阅读下面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以及附图,可以更加清楚本专利技术的这些,以及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应该理解虽然这些实施方式是分开来描述的,但也可以将这些实施方式中的特征结合起到得到其它实施方式。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实施方式中的ECU侧连接器到达特定连接深度SCD之前的局部侧视2是该实施方式中的两个连接器完全连接的局部侧视3是该实施方式中的两个连接器开始连接之前的平视图。图4是该实施方式中的两个连接器完全连接CCS时主体部分的放大平视图。图5是该实施方式中的ECU侧连接器的横截面。图6是该实施方式中的两个连接器位于特定连接深度时的局部平视图。下面参照附图1-6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ECU侧连接器(对应于优选连接器)可以与塔侧连接器(对应于优选连接器)相连接,其中ECU侧连接器将被结合或组合到要安装在例如汽车上的箱体6内或其上,而塔侧连接器将被安装在变速箱3内,两个连接器1,2都优选为通过紧固至少一个螺栓4而完全连接的螺栓紧固连接器。应该注意待连接侧指的是相对于图1中的横向,即前后方向FBD而言的前侧,图1中的垂直方向表示为垂直方向VD(相对于前后方向FBD成不同于0度或180度的角度,最好基本上垂直于前后方向FBD)。塔侧连接器2具有例如由树脂制成的连接器壳体,其位于或靠近最好在图1中的前后方向FBD上伸长的塔部7的前端上。如图1所示,塔侧连接器2具有插座11,其具有大致为前开口的端部,并且在插座11的后侧处或后侧上安装一个或更多,最好是多个基本上向前伸出的塔侧阳性端子13。塔侧连接器2借助插座11基端旁的密封橡胶14固定或安装到变速箱3上,其中插座11和塔侧阳性端子13至少部分地暴露于变速箱3之外。在变速箱3的外表面的特定位置(预定的或可以预定的)上,具有朝向ECU侧连接器突出的安装突部8,基本上在前后方向FBD上穿透安装突部8形成至少一个用于紧固螺栓4的紧固孔5,最好在紧固孔5的内周表面上或其内形成可以与螺栓4螺旋配合的内螺纹。ECU侧连接器1具有例如由树脂制成的连接器壳体,其从最好为大致矩形的浅碟式ECU箱体6的前端向前伸出,如图3所示。在ECU箱体6的邻接或接近设置有ECU侧连接器边缘部的边缘部向外突出有连接器21,其与其它装置(未示出)相连接用于控制。另一方面,在ECU箱体6后端的横向(底)面上形成隆起部16,其大致伸向变速箱3,如图1所示。大致在前后方向FBD上穿透隆起部16,形成插入孔31,在紧固螺栓4时螺栓通过或是可以通过插入孔31被松散地插入,在插入孔31的内周表面上,至少局部呈圆周状地安装金属套管17。当两个连接器1,2特别是通过紧固螺栓4完全连接时,隆起部16的前端表面基本上与安装突部8的后端面相接触,由此停止紧固,进而避免连接器1,2的进一步连接。图6示出当两个连接器1,2位于特定连接深度SCD(在该连接深度上,两个连接器壳体的中心轴能基本上保持对中,并且阳极和阴性端子的中心轴能基本上保持对中,下面将对此有更加详细的描述)时的截面图,其中隆起部16的前端面与安装突部8的后端面之间的距离优选地基本上对应于从图6所示的状态到大致完全连接状态CCS(图2的状态)的连接行程。此时,由于插入孔31被布置成与紧固孔5重叠,最好布置成与紧固孔5大致同轴,因此螺栓4可以通过插入孔31拧入紧固孔5内。如图5所示,ECU侧连接器1包括位于外侧的外管部22和至少部分位于外部管22内的内管部23,两个管部22,23基本上都向前伸出。塔侧连接器2的插座11最好可以经由密封环15至少部分地插入外管部22和内管部23之间的空隙内。在内管部23的后侧上,一个或多个(最好是多个)弯曲(最好大致为L型)的ECU侧阳性端子24通过至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连接器,包括:可以相互连接的两个连接器壳体(1,2),当这两个连接器壳体装配到特定深度(SCD)并且基本上相互对中后,通过紧固螺栓(4)将这两个连接器壳体完全连接(CCS),至少一个可以弹性变形的检测臂(32),设置于两个连 接器壳体(1,2)中的一个(1)上,至少一个接收部(12),设置于两个连接器壳体(1,2)中的另一个(2)上,其中当两个连接器壳体(1,2)装配到特定深度(SCD)上时,检测臂(32)与接收部(12)相配合同时进行弹性返回运 动,在检测臂(32)弹性返回时,检测臂(32)能够撞击大致与检测臂(21)相面对的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前川昭人永岛信由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