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素驱动电路、显示面板和驱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79380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3 19:55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像素驱动电路、显示面板和驱动方法,像素驱动电路包括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第三晶体管、发光器件、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第一晶体管的栅极连接发射线,源极连接电源线;第二晶体管的栅极连接第一节点,源极连接第二节点,漏极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漏极;第三晶体管的栅极连接扫描线,源极连接数据线,漏极连接所述第一节点;发光器件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二节点,阴极连接一低电平;第一电容接在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第二节点之间;第二电容接在所述第二节点与所述发光器件的阴极之间。本申请采用3T2C结构的像素驱动电路对每一个像素的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进行有效补偿,本申请的像素驱动电路结构简单,设计时不需要占用大量面积。占用大量面积。占用大量面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像素驱动电路、显示面板和驱动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像素驱动电路、显示面板和驱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显示器具有高亮度、宽视角、响应速度快、低功耗等优点,目前已被广泛地应用于高性能显示领域中,逐步取代之前的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
[0003]在OLED显示器面板中,像素被设置成包括多行、多列的矩阵状,每一像素通常采用由两个晶体管与一个电容构成,俗称2T1C电路,但晶体管存在阈值电压漂移的问题,因此,OLED像素驱动电路需要相应的补偿结构。目前,OLED像素驱动电路的补偿结构较为复杂,在设计布局时占用大量面积,不利于高PPI(Pixels Per Inch,像素密度)显示面板的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像素驱动电路、显示面板和驱动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OLED像素驱动电路较为复杂、设计时占用面积较大的问题。
[0005]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像素驱动电路,所述像素驱动电路包括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第三晶体管、发光器件、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第一晶体管的栅极连接发射线,源极连接电源线;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连接第一节点,源极连接第二节点,漏极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漏极;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栅极连接扫描线,源极连接数据线,漏极连接所述第一节点;所述发光器件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二节点,阴极连接一低电平;所述第一电容接在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第二节点之间;所述第二电容接在所述第二节点与所述发光器件的阴极之间。
[0006]可选的,所述第一电容的容量值为12ff

14ff,所述第二电容的容量值为14ff

16ff;且所述第一电容和所述第二电容的容量值的差值为1ff

2ff。
[0007]可选的,所述发光器件为有机发光二极管。
[0008]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如上任一所述的像素驱动电路,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多条扫描线、多条数据线以多条发射线,每个所述像素驱动电路包括多个信号输入端,所述多个信号输入端分别与对应的一条所述扫描线、一条所述数据线以及一条所述发射线连接。
[0009]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驱动方法,用于驱动如上任一项所述的像素驱动电路,所述驱动方法包括:
[0010]第一阶段,所述扫描线和发射线提供高电平信号,所述电源线提供预设的第一电源电压,数据线提供标准电压,第一晶体管、第一晶体管和第三晶体管导通,所述第二晶体管处于线性区,所述发光器件不发光;
[0011]第二阶段,所述扫描线和发射线提供高电平信号,所述电源线提供预设的第二电源电压,数据线提供标准电压,第一晶体管、第一晶体管和第三晶体管导通,所述第二晶体管处于临界截止区,所述发光器件不发光;
[0012]第三阶段,所述扫描线提供高电平信号,所述发射线提供低电平信号,所述电源线提供预设的第三电源电压,所述数据线提供数据电压,所述第一晶体管关断,所述第二晶体管和所述第二晶体管导通,所述发光器件不发光;
[0013]第四阶段,所述扫描线提供低电平信号,所述发射线提供高电平信号,所述电源线提供预设的第四电源电压,所述数据线提供标准电压,所述第一晶体管和所述第二晶体管导通,所述第二晶体管处于饱和区,所述第三晶体管关断,所述发光器件发光;
[0014]其中,所述标准电压小于所述数据电压,所述第一电源电压、第二电源电压和第三电源电压小于所述第四电源电压。
[0015]可选的,所述第一电源电压小于等于所述第二电源电压,所述第二电源电压等于所述第三电源电压。
[0016]可选的,所述第一阶段、第二阶段以及第三阶段等三个阶段的时间之和与所述第四阶段的时间的比值为2:8。
[0017]可选的,所述第一电源电压为VL,所述第二电源电压为VH,所述第三电源电压为VH,所述第四电源电压为VDD,所述标准电压为Vref,所述第二晶体管的阈值电压为Vth,所述数据电压为Vdata;
[0018]在所述第一阶段中,所述第一节点的电压为Vref,所述第二节点的电压为VL;
[0019]在所述第二阶段中,所述第一节点的电压为Vref,所述第二节点的电压为Vref

Vth;
[0020]在所述第三阶段中,所述第一节点的电压为Vdata,所述第一节点的变化量为Vdata

Vref,所述第二节点的变化量为ΔV1=(Vdata

Vref)*C1(C1+C2),所述第二节点的电压为Vref

Vth+ΔV1;
[0021]在所述第四阶段中,所述第二节点的电压为VOLED+VSS,所述第二节点的变化量为ΔV2=VOLED+VSS

(Vref

Vth_T2+ΔV1),所述第一节点的电压为Vdata+ΔV2;
[0022]VS=VOLED+VSS,VG=VData+VOLED+VSS

[Vref

Vth+(Vdata

Vref)C1/(C1+C2)][0023]OLED的电流如下:
[0024]IOLED=1/2μnCoxW/L(VGS

Vth)2;将G,S电压代入公式得下:
[0025]2[0026]IOLED=1/2(μnCoxW/L)[(VData

Vref)*C2/(C1+C2)]。
[0027]可选的,当前像素驱动电路对应的所述发射线的电平信号与下一像素驱动电路对应的所述发射线的电平信号为级联信号。
[0028]可选的,所述驱动方法还包括位于所述第四阶段后的第五阶段,在所述第五阶段中,所述扫描线提供低电平信号,所述发射线提供高电平信号,所述电源线提供预设的第一电源电压,所述数据线提供标准电压,所述第一晶体管和所述第二晶体管导通,所述第二晶体管处于线性区,所述第三晶体管关断,所述发光器件发光。
[0029]相对于5T2C和6T1C的方案来说,本申请采用3T2C的像素驱动电路实现对驱动晶体管,即第二晶体管的补偿,避免第二晶体管因长期使用而老化造成阈值电压漂移或因OLED面板因制程因素带来的Vth差异性,导致OLED发光电流不一致造成的显示亮度差异,本申请的像素驱动电路结构简单,像素驱动电路占用面积小,且有利于减少扫描线以及晶体管的数量,进而减少设计布局时的占用面积,有利于实现高PPI(Pixels Per Inch,像素密度)显
示面板的设计。
附图说明
[0030]所包括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实施例的进一步的理解,其构成了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例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与文字描述一起来阐释本申请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像素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晶体管,栅极连接发射线,源极连接电源线;第二晶体管,栅极连接第一节点,源极连接第二节点,漏极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漏极;第三晶体管,栅极连接扫描线,源极连接数据线,漏极连接所述第一节点;发光器件,阳极连接所述第二节点,阴极连接一低电平;第一电容,接在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第二节点之间;以及第二电容,接在所述第二节点与所述发光器件的阴极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像素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容的容量值为12ff

14ff,所述第二电容的容量值为14ff

16ff;且所述第一电容和所述第二电容的容量值的差值为1ff

2ff。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像素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器件为有机发光二极管。4.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如权利要求1

3任意一项所述的像素驱动电路,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多条扫描线、多条数据线以及多条发射线,每个所述像素驱动电路包括多个信号输入端,所述多个信号输入端分别与对应的一条所述扫描线、一条所述数据线以及一条所述发射线连接。5.一种驱动方法,用于驱动如权利要求1

3任意一项所述的像素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阶段,所述扫描线和发射线提供高电平信号,所述电源线提供预设的第一电源电压,数据线提供标准电压,第一晶体管、第一晶体管和第三晶体管导通,所述第二晶体管处于线性区,所述发光器件不发光;第二阶段,所述扫描线和发射线提供高电平信号,所述电源线提供预设的第二电源电压,数据线提供标准电压,第一晶体管、第一晶体管和第三晶体管导通,所述第二晶体管处于临界截止区,所述发光器件不发光;第三阶段,所述扫描线提供高电平信号,所述发射线提供低电平信号,所述电源线提供预设的第三电源电压,所述数据线提供数据电压,所述第一晶体管关断,所述第二晶体管和所述第二晶体管导通,所述发光器件不发光;第四阶段,所述扫描线提供低电平信号,所述发射线提供高电平信号,所述电源线提供预设的第四电源电压,所述数据线提供标准电压,所述第一晶体管和所述第二晶体管导通,所述第二晶体管处于饱和区,所述第三晶体管关断,所述发光器件发光;其中,所述标准电压小于所述数据电压,所述第一电源电压、第二电源电压和第三电源电压小于所述第四电源电压。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源电压小于等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甲平卢昭阳李荣荣
申请(专利权)人: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