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角补偿膜及使用其的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79324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3 19:54
一种视角补偿膜及使用其的显示装置。视角补偿膜包含微结构层以及保护层。微结构层具有位于相反两侧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包含多个第一凹槽以及多个第二凹槽。多个第一凹槽由第一表面往内凹且具有第一深度,多个第二凹槽由第一表面往内凹且具有第二深度。其中,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混杂分布,第一深度与第二深度不相等。保护层覆盖第一表面且填满第一凹槽及第二凹槽,保护层的折射率大于微结构层的折射率。显示装置包含具有显示面的显示面板以及视角补偿膜。视角补偿膜设置于显示面上,且微结构层介于显示面及保护层之间。构层介于显示面及保护层之间。构层介于显示面及保护层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视角补偿膜及使用其的显示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视角补偿膜及使用其的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液晶显示装置(Liquid Crystal Display)已成为各类显示装置的主流。例如家用的电视、个人电脑、膝上型电脑、监视器、移动电话及数码相机等,均为大量使用液晶显示装置的产品。随着用途扩大,放置的地方和位置也变得多样化。然而,当不是从液晶显示装置正面的方向观看时,亦即在视角以外范围时,影像的清晰度即降低。因此,有使用视角补偿膜改善视角问题。
[0003]现有视角补偿膜是利用单一或随机的微结构增加视角。然而,如图1A所示的光型亮态模拟结果,与未设置现有视角补偿膜的光型相比,有设置现有视角补偿膜的光场有较明显不均匀的状况。此外,如图1B所示的光型暗态模拟结果,有设置现有视角补偿膜(以实线表示)的无因次化明度明显大于未设置视角补偿膜(以虚线表示)的无因次化明度,亦即暗态漏光的情况较明显,因此容易导致对比度较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视角补偿膜,可增广视角且具有较佳的光场均匀性。
[0005]本专利技术的视角补偿膜包含微结构层以及保护层。微结构层具有位于相反两侧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包含多个第一凹槽以及多个第二凹槽。多个第一凹槽由第一表面往内凹且具有第一深度,多个第二凹槽由第一表面往内凹且具有第二深度。其中,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混杂分布,第一深度与第二深度不相等。保护层覆盖第一表面且填满第一凹槽及第二凹槽,保护层的折射率大于微结构层的折射率。
[0006]本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包含具有显示面的显示面板以及视角补偿膜。视角补偿膜设置于显示面上,且微结构层介于显示面及保护层之间。
附图说明
[0007]图1A为有、无设置现有视角补偿膜的光型亮态模拟结果图。
[0008]图1B为有、无设置现有视角补偿膜的光型暗态模拟结果图。
[0009]图2为本专利技术视角补偿膜设置于显示面板上的实施例示意图。
[0010]图3A为本专利技术视角补偿膜的实施例示意图。
[0011]图3B至图3D为本专利技术视角补偿膜中微结构层的实施例立体示意图。
[0012]图4A为未设置本专利技术视角补偿膜的亮态面板光强度分布检测结果图。
[0013]图4B为未设置本专利技术视角补偿膜的暗态面板光强度分布检测结果图。
[0014]图5A为有设置本专利技术视角补偿膜的亮态面板光强度分布检测结果图。
[0015]图5B为有设置本专利技术视角补偿膜的暗态面板光强度分布检测结果图。
[0016]图6A至6C是本专利技术视角补偿膜的不同实施例示意图。
[0017]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18]100微结构层
[0019]101第一表面
[0020]102第二表面
[0021]110第一凹槽
[0022]120第二凹槽
[0023]200保护层
[0024]300显示面板
[0025]310显示面
[0026]800视角补偿膜
[0027]900显示装置
[0028]H1第一深度
[0029]H2第二深度
[0030]θ1第一夹角
[0031]θ2第二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并配合图式以说明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连接组件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了解本专利技术的优点与效果。然而,以下所公开的内容并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在不悖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精神的原则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以其他不同实施例实现本专利技术。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放大了层、膜、面板、区域等的厚度。在整个说明书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应当理解,当诸如层、膜、区域或基板的元件被称为在另一元件「上」或「连接到」另一元件时,其可以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或与另一元件连接,或者中间元件可以也存在。相反,当元件被称为「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或「直接连接到」另一元件时,不存在中间元件。如本文所使用的,「连接」可以指物理及/或电性连接。再者,「电性连接」或「耦合」是可为二元件间存在其它元件。
[0033]应当理解,尽管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在本文中可以用于描述各种元件、部件、区域、层及/或部分,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及/或部分不应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与另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区分开。因此,下面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可以被称为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而不脱离本文的教导。
[0034]此外,诸如「下」或「底部」和「上」或「顶部」的相对术语可在本文中用于描述一个元件与另一元件的关系,如图所示。应当理解,相对术语旨在包括除了图中所示的方位之外的装置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一个附图中的装置翻转,则被描述为在其他元件的“下”侧的元件将被定向在其他元件的「上」侧。因此,示例性术语「下」可以包括「下」和「上」的取向,取决于附图的特定取向。类似地,如果一个附图中的装置翻转,则被描述为在其它元件「下方」或「下方」的元件将被定向为在其它元件「上方」。因此,示例性术语「下面」或「下面」可以包括上方和下方的取向。
[0035]本文使用的「约」、「近似」、或「实质上」包括所述值和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确定的特定值的可接受的偏差范围内的平均值,考虑到所讨论的测量和与测量相关的误差的特定数量(即,测量系统的限制)。例如,「约」可以表示在所述值的一个或多个标准偏差内,或
±
30%、
±
20%、
±
10%、
±
5%内。再者,本文使用的「约」、「近似」或「实质上」可依光学性质、蚀刻性质或其它性质,来选择较可接受的偏差范围或标准偏差,而可不用一个标准偏差适用全部性质。
[0036]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视角补偿膜800包含微结构层100以及保护层200,可由玻璃、光学透明基材如压克力、树脂等有机或无机材料构成,是作为显示装置900的视角补偿膜,以贴合于显示面310的方式设置于显示面板300上而形成显示装置900,其中微结构层100介于显示面310及保护层200之间。进一步而言,显示面板300具有面向使用者的显示面310。显示面310位于显示面板300的能显示画面的区域,即本领域所惯称的主动区(active area,AA)。视角补偿膜800设置在显示面310上,可以重新分配光场,有助于改善视角(Viewing Angle),进而提升使用者观看显示面板300的舒适性。以显示介质的种类而言,在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300可以是液晶显示面板(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然而,本专利技术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显示面板300也可以是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微型发光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视角补偿膜,包含:一微结构层,具有位于相反两侧的一第一表面以及一第二表面,该微结构层包含:多个第一凹槽,由该第一表面往内凹且具有一第一深度;以及多个第二凹槽,由该第一表面往内凹且具有一第二深度;其中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混杂分布,该第一深度与该第二深度不相等;以及一保护层,覆盖该第一表面且填满所述第一凹槽及所述第二凹槽,其中该保护层的折射率大于该微结构层的折射率。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角补偿膜,其中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相互平行。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角补偿膜,其中0<该第一深度/该第二深度<1,所述第一凹槽的侧壁与该第二表面的法线方向之间具有一第一夹角,所述第二凹槽的侧壁与该第一表面的法线方向之间具有一第二夹角,该第一夹角≦该第二夹角。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视角补偿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家豪田堃正陈明伦许依婷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