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线端子的插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9145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导线端子的插头,其在散热系统设备的框体上配置第一插头与第二插头;其中第一插头与连接散热系统设备的马达定子的导线连接,并呈恒固定在框体上;第二插头与要转接的导线连接,其外围设有扣脚,散热系统设备对应扣脚处设有可供扣脚卡固的退扣孔。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专利技术一方面可确保第二插头的固定位置,即使长期处于高频率震动环境也不会脱落,另一方面则可通过退扣孔的快速拆卸功能,使第二插头兼具有快速拆装的优点,达到方便转换各种导线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导线端子的插头,其为运用于各种散热系统设备的转接端子,并通过标准插头的端子构造设计,达到转换各种导线的需求。
技术介绍
散热系统设备的导线依其导电电阻的不同,其线径也有差异,例如导线规格为UL 1015 18AWG的线径为2.80mm,而导线规格为UL 1015 22AWG的线径则为2.40mm。但若要散热系统设备的框体配合导线线径而生产多种对应规格,便不合乎经济效益,所以,为了符合市场对于各种导线的需求,便需要通过一标准插头的端子,来达到转换各种导线的需求。习用的导线端子如图1所示,其设置在散热系统设备的框体10上,框体10呈中空型态,且其中央具有一马达座11,马达座11可供一马达定子与一马达转子装设定位,马达座11与框体10之间由复数肋条12连结,且其中一肋条12中设有导线槽13,使得连接马达定子的导线可沿着导线槽13伸出,并与框体10上所设置的第一插头21连接固定,且第一插头21上设有插脚211。另外,导线端子还具有一第二插头22,第二插头22与欲转接的导线连接固定,且其上具有可供第一插头21的插脚211卡设的接孔221,所以,第一、二插头21、22之间利用插脚211与接孔221的卡设定位,达到导通与转换导线的目的。但是,此种习用的导线端子却存在以下缺点1、第二插头22容易脱落第一插头21与第二插头22之间只是通过插脚与接孔的卡设定位,仅利用轻微的摩擦力来达到紧固目的,而且散热系统设备运转时又会产生高频率震动,因此很容易造成第二插头22脱落。2、第二插头22拆装不容易鉴于前述第二插头22容易脱落的问题,而以增加插脚与接孔间的摩擦力方式,或以其它嵌固设计例如凸粒与嵌槽来解决时,则又容易造成第一、二插头之间拆卸或组装的困难。因此,若要彻底解决第二插头容易脱落以及拆装不容易两项严重缺点,以符合国家安全标准规范,则针对导线端子的结合构造进行改进是刻不容缓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线端子的插头,其一方面可确保第二插头的固定位置,即使长期处于高频率震动环境也不脱落,另一方面可使第二插头兼具有快速拆装的优点。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导线端子的插头,其在散热系统设备的框体上配置第一插头与第二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头与连接所述散热系统设备的马达定子的导线连接,并呈恒固定在所述框体上;所述第二插头与要转接的导线连接,其外围设有扣脚,所述散热系统设备对应扣脚处设有可供扣脚卡固的退扣孔。所述第一、二插头间设有可相互插设导通的插脚与接孔。所述扣脚配置于所述第二插头的两侧边。所述退扣孔位于所述框体上,并贯穿至所述框体外。所述退扣孔位于所述第一插头上。所述退扣孔配置于所述第一插头两侧所突伸的挡片上,且所述挡片上另设有针孔。所述扣脚配置于所述第二插头较大面积的顶面。所述退扣孔位于所述第一插头上与所述扣脚对应位置处。所述框体呈中空型态,其中央设有马达座,所述马达座供所述马达定子与马达转子装设,所述马达座与所述框体之间由复数肋条连结,且其中一肋条设有导线槽,连接所述马达定子的导线沿所述导线槽伸出。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一方面可确保第二插头的固定位置,即使长期处于高频率震动环境也不会脱落,另一方面则可通过退扣孔的快速拆卸功能,使第二插头兼具有快速拆装的优点,达到方便转换各种导线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习用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组合平面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组合外观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组合分解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各构件的相关位置及功效,现列举以下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说明如下。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导线端子的插头运用于各种散热系统设备的框体10上,如图2所示,框体10呈中空型态,且其中央具有一马达座11,马达座11可供一马达定子与一马达转子装设定位,马达座11与框体10之间由复数肋条12连结,且其中一肋条12中设有导线槽13,连接马达定子的导线沿着导线槽13伸出,且导线槽13连接至框体10的位置处设置有端子。如图2、图3所示,端子包含有第一插头21与第二插头22,第一插头21与连接马达定子的导线连结固定,且其一端具有插脚211,第二插头22则与欲转接的导线连结固定,且其对应第一插头21的插脚211设有接孔221,通过插脚211与接孔221相互插设的电气连接,即可达到转换各种导线的需求。其中,第一插头21恒固定于框体10上,第二插头22的两侧则设置有扣脚222,且框体10对应于第二插头22的扣脚222位置处设置有退扣孔14,退扣孔14可供扣脚222卡设固定,且退扣孔14可贯穿至框体10外。再如图3、图4所示,当要拆卸第二插头22时,可利用细长物品由退扣孔14中推抵扣脚222,使扣脚222脱离退扣孔14的卡掣,即可将第二插头22取下。如图5所示,为退扣孔214的另一种实施形态,退扣孔14除了如图4所呈现的可配置于框体10上之外,也可如图5所示将退扣孔214配置于第一插头21两侧所突伸的挡片212上,且退扣孔214同样必须与第二插头22的扣脚222相互对应,以提供扣脚222卡扣并固定第二插头22的功能,而且挡片212上另设置有针孔213,使其可利用细长物体由针口213伸入抵推扣脚222,达到退扣的目的。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插头利用扣脚与退扣孔的搭配设计,一方面可确保第二插头的对应组装固定位置,使其即使长时间处于高频率震动的环境也不会脱落,另一方面退扣孔又可提供方便拆卸的功效,彻底解决习用导线端子的种种缺点。另外,如图6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例所提供的导线端子的插头,其端子同样是由第一插头21与第二插头22所组成,第一插头21也呈恒固定于框体10上,第二插头22的扣脚223则设置于较大面积的顶面处,且第一插头21对应扣脚223的位置处设置有贯穿的退扣孔215,同样可以达到不脱落以及拆卸方便快速的功效。采用上述设计,本专利技术不仅可避免端子脱落,同时又可提供端子拆装方便的功效,符合国家安全标准规范,在同类产品当中实属首创。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举凡应用本专利技术说明书、权利要求书或附图所作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专利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导线端子的插头,其在散热系统设备的框体上配置第一插头与第二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头与连接所述散热系统设备的马达定子的导线连接,并呈恒固定在所述框体上;所述第二插头与要转接的导线连接,其外围设有扣脚,所述散热系统设备对应扣脚处设有可供扣脚卡固的退扣孔。2.如权利要求1所述导线端子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二插头间设有可相互插设导通的插脚与接孔。3.如权利要求1所述导线端子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扣脚配置于所述第二插头的两侧边。4.如权利要求3所述导线端子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退扣孔位于所述框体上,并贯穿至所述框体外。5.如权利要求3所述导线端子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退扣孔位于所述第一插头上。6.如权利要求5所述导线端子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退扣孔配置于所述第一插头两侧所突伸的挡片上,且所述挡片上另设有针孔。7.如权利要求1所述导线端子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扣脚配置于所述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导线端子的插头,其在散热系统设备的框体上配置第一插头与第二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头与连接所述散热系统设备的马达定子的导线连接,并呈恒固定在所述框体上;所述第二插头与要转接的导线连接,其外围设有扣脚,所述散热系统设备 对应扣脚处设有可供扣脚卡固的退扣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银树蔡佳景
申请(专利权)人:建凖电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