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主可控电力人工智能教学平台,包括主壳体,升降台,防尘体,多媒体电脑,升降机构,支撑柱,防滑套圈,PLC控制器,位置传感器和控制开关,其中:所述主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升降台,升降台的一侧设置有升降机构,此升降机构的上端设置有多媒体电脑,该主壳体的下部设置有支撑柱,且支撑柱的下端套接有防滑套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壳体,升降台,防尘体和升降机构的设置,操作简便,防尘措施好,维修时拆卸方便,且解决了教师在站着讲课时看教材非常不方便的问题。非常不方便的问题。非常不方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主可控电力人工智能教学平台
[0001]本技术属于教学平台
,尤其涉及一种自主可控电力人工智能教学平台。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对教育的认识程度越来越高,教学平台的发展也越来越快,由单一的以教师为中心发展到综合性的教学模式,利用科技的发展,借助各种多媒体设备来改变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像最常见的利用多媒体电脑、投影机、实物展示台、电子白板、电视机、多媒体讲台、功放音箱、话筒、精品课程录播系统等教学设备器材组成的一个教学环境就统称为教学平台。为了满足人们对教学的需求,多媒体设备的种类也越来越多,教学平台的范围也越来越广。近几年来,我国教育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这得益于我国教育在信息化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目前,基本实现每个学校至少拥有一套智能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平台,基本实现各级各类学习互联网全覆盖,拥有网络教学和学习环境。
[0003]但是现有的多媒体教学平台操作起来繁琐复杂,平台中多媒体设备的防尘措施也较差,且还存在着在进行维修时拆卸不易,教师在站着讲课时看教材非常不方便的问题。
[0004]因此,专利技术一种自主可控电力人工智能教学平台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自主可控电力人工智能教学平台,以解决上述中提及到的缺陷,该问题为:1、操作起来繁琐复杂,平台中多媒体设备的防尘措施也较差,2、在进行维修时拆卸不易,3、教师在站着讲课时看教材非常不方便。
[0006]自主可控电力人工智能教学平台,包括主壳体,升降台,防尘体,多媒体电脑,升降机构,支撑柱,防滑套圈,PLC控制器,位置传感器和控制开关,其中:所述主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升降台,升降台的一侧设置有升降机构,此升降机构的上端设置有多媒体电脑,该主壳体的下部设置有支撑柱,且支撑柱的下端套接有防滑套圈;所述防尘体设置在主壳体的上部,并贯穿至主壳体的内部,且该防尘体下部的一侧设置有位置传感器,此位置传感器设置在主壳体的内壳壁上;所述PLC控制器设置在主壳体的上表面,且该PLC控制器的对侧设置有控制开关。
[0007]所述主壳体采用了空心式长方体结构,并包括上壳体,下壳体,连接块,垫片和螺钉,其中:所述下壳体的上部设置有上壳体,且下壳体和上壳体通过连接块和螺钉固定在一块;所述连接块采用了四个,并均匀设置在上壳体和下壳体两侧的交界处,每个连接块均通过两个螺钉与上壳体和下壳体相固定,且每个螺钉和连接块的连接之间均设置有垫片,此垫片采用了橡胶结构。
[0008]所述升降台包括第一升降柱和讲课台,其中:所述第一升降柱采用了 YLA
‑
Q217
‑
D型电动升降柱,此第一升降柱的上端固定有讲课台,该讲课台采用了长方体结构,且上部贯穿主壳体的上壳壁,并与主壳体的上壳壁之间采用了滑动连接。
[0009]所述防尘体采用了T字形结构,并贯穿主壳体的上壳壁,与主壳体的上壳壁之间采用了滑动连接;所述升降机构与防尘体配合使用,该升降机构包括第二升降柱和固定套,其中:所述第二升降柱采用了HJ
‑
LZ型电动升降柱,该第二升降柱的上端固定有固定套,此固定套采用了石墨烯结构,且该固定套的内部设置有长方形凹槽。
[0010]所述多媒体电脑设置在固定套的长方形凹槽内;所述支撑柱采用了四个,并通过焊接均匀固定在主壳体的底部,且每个支撑柱的端部均套接有防滑套圈,此防滑套圈采用了橡胶结构。
[0011]所述位置传感器与PLC控制器、控制开关、第一升降柱以及第二升降柱之间均采用了电性连接,其中:所述PLC控制器采用了KV
‑
N40DTP型PLC控制器,输入端通过电源线分别与位置传感器和控制开关相连接,此PLC控制器的输出端通过电源线分别与第一升降柱和第二升降柱相连接;所述位置传感器采用了 DR13
‑
PSD1315型位置传感器,输出端通过PLC控制器与第二升降柱相连接;所述控制开关的输出端通过PLC控制器分别连接有第一升降柱和第二升降柱。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3]1.本技术主壳体的设置,当此教学平台需要进行内部的维修时,只需将主壳体侧部的螺钉卸开,然后依次将连接块和上壳体取下便可,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教学平台在进行维修时拆卸不易的问题。
[0014]2.本技术升降台的设置,当教师在站着讲课时,该教师可将课本放置在该升降台中的讲课台上,并通过该升降台中的第一升降柱将讲课台调节至合适的高度,以此来为该教师看课本提供适宜的角度,解决了教师在站着讲课时看教材非常不方便的问题,为教师的讲课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0015]3.本技术防尘体和升降机构的设置,当需要使用多媒体电脑时,只需将防尘体取下升降机构中的第二升降柱就会自动将固定套上的多媒体电脑上升到指定的位置,且在多媒体电脑使用后,可通过升降机构将多媒体电脑降至主壳体内,然后将防尘体扣在主壳体上,由此便可起到防尘的作用,解决了现有教学平台操作繁琐复杂,平台中多媒体设备防尘措施较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技术的侧部剖视图。
[0019]图4是图2的B区域结构示意图。
[0020]图5是本技术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0021]图中:
[0022]1‑
主壳体,11
‑
上壳体,12
‑
下壳体,13
‑
连接块,14
‑
垫片,15
‑
螺钉,2
‑
升降台,21
‑
第一升降柱,22
‑
讲课台,3
‑
防尘体,4
‑
多媒体电脑,5
‑
升降机构, 51
‑
第二升降柱,52
‑
固定套,6
‑
支撑柱,7
‑
防滑套圈,8
‑
PLC控制器,9
‑
位置传感器,10
‑
控制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在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自主可控电力人工智能教学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壳体(1),升降台(2),防尘体(3),多媒体电脑(4),升降机构(5),支撑柱(6),防滑套圈(7),PLC控制器(8),位置传感器(9)和控制开关(10),其中:所述主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升降台(2),升降台(2)的一侧设置有升降机构(5),此升降机构(5)的上端设置有多媒体电脑(4),该主壳体(1)的下部设置有支撑柱(6),且支撑柱(6)的下端套接有防滑套圈(7);所述防尘体(3)设置在主壳体(1)的上部,并贯穿至主壳体(1)的内部,且该防尘体(3)下部的一侧设置有位置传感器(9),此位置传感器(9)设置在主壳体(1)的内壳壁上;所述PLC控制器(8)设置在主壳体(1)的上表面,且该PLC控制器(8)的对侧设置有控制开关(10)。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主可控电力人工智能教学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体(1)采用了空心式长方体结构,并包括上壳体(11),下壳体(12),连接块(13),垫片(14)和螺钉(15),其中:所述下壳体(12)的上部设置有上壳体(11),且下壳体(12)和上壳体(11)通过连接块(13)和螺钉(15)固定在一块;所述连接块(13)采用了四个,并均匀设置在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两侧的交界处,每个连接块(13)均通过两个螺钉(15)与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相固定,且每个螺钉(15)和连接块(13)的连接之间均设置有垫片(14),此垫片(14)采用了橡胶结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主可控电力人工智能教学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台(2)包括第一升降柱(21)和讲课台(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淦,彭佩然,刘伟,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顿恒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