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程器系统结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78823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3 19: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增程器系统结构,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所述结构包括发动机、曲轴、连接板、电机壳,所述发动机后端设置有电机壳,所述发动机内穿设有曲轴,所述曲轴的一端伸入电机壳内,所述电机壳与发动机之间通过连接板相连接,所述电机壳内设置有转子支架,所述转子支架为圆筒形状,所述转子支架一端与曲轴伸入电机壳端相连接,所述转子支架的另一端设置有辅助支撑轴,所述辅助支撑轴上套设有后端轴承,所述辅助支撑轴上还设置有旋转变压器,所述转子支架圆周外壁上设置有转子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发动机与电机壳通过连接板连接,整机长度短,开发简单可靠;电机的转子支架与发动机的曲轴刚性直连,具有结构简单等特点。具有结构简单等特点。具有结构简单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增程器系统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发动机
,特别是一种增程器系统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国家对绿色能源的发展,纯电动汽车日益受到重视,但是纯电动力电池比能量较小、价格高等因素的影响,续驶里程不能满足远距离出行,而增程器能够有效解决纯电动汽车里程焦虑问题,其研发已经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增程器一般由发动机和发电机组成。
[0003]现有的增程发电机与发动机连接采用传统的飞轮与曲轴连接,扭转减震器的摩擦片与飞轮连接,但是这样的方案造成系统结构空间尺寸占用过大,结构不紧凑,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同时转子组件以及转子支架等部件在高速运转过程中,由于后端无支撑,容易造成系统负担,运行不稳定,而且电机温度较高,单纯依靠电机壳散热并不能达到很好的冷却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增程器系统结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增程发电机与发动机连接采用传统的飞轮与曲轴连接,扭转减震器的摩擦片与飞轮连接,但是这样的方案造成系统结构空间尺寸占用过大,结构不紧凑,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同时转子组件以及转子支架等部件在高速运转过程中,由于后端无支撑,容易造成系统负担,运行不稳定,而且电机温度较高,单纯依靠电机壳散热并不能达到很好的冷却效果等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增程器系统结构,包括发动机、曲轴、连接板、电机壳,所述发动机后端设置有电机壳,所述发动机内穿设有曲轴,所述曲轴的一端伸入电机壳内,所述电机壳与发动机之间通过连接板相连接,所述电机壳内设置有转子支架,所述转子支架为圆筒形状,所述转子支架一端与曲轴伸入电机壳端相连接,所述转子支架的另一端设置有辅助支撑轴,所述辅助支撑轴上套设有后端轴承,所述辅助支撑轴上还设置有旋转变压器,所述转子支架圆周外壁上设置有转子组件;
[0007]所述电机壳后端设置有后端盖板,所述后端盖板上向电机壳内设置有凸起的突环,所述突环套接在后端轴承的外圈上,所述后端盖板与电机壳通过后端螺栓相连接;
[0008]所述电机壳内壁上设置有定子组件,所述电机壳体内设置有冷却水道,所述冷却水道为单环形冷却水道。
[0009]优选地,所述冷却水道为一体成型的水道。这样的设置无需其他零部件,减少了整体结构占用空间。
[0010]优选地,所述连接板与发动机通过前端螺栓连接。这样可以方便后期维修的拆装以及更换零部件。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增程器系统结构,通过发动机与电机壳通过连接板连接,整机长度短,开发简单可靠;电机的转子支架与发动机的曲轴刚性直连,结构简单;电机后端盖板上带辅助支撑轴,对转子支架进行有效支撑,保证系统的运行的可靠;同时电机壳体内采用单环形冷却水道,有效降低电机温度。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增程器系统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增程器系统结构中的电机壳半剖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1

发动机、2

曲轴、3

前端螺栓、4

连接板、5

电机壳、6

定子组件、7

转子组件、8

后端螺栓、9

后端盖板、10

辅助支撑轴、11

后端轴承、12

旋转变压器、13

突环、14

转子支架、15

冷却水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0017]实施例
[0018]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增程器系统结构,包括发动机1、曲轴2、连接板4、电机壳5,所述发动机1后端设置有电机壳5,所述发动机1内穿设有曲轴2,所述曲轴2的一端伸入电机壳5内,所述电机壳5与发动机1之间通过连接板4相连接,所述电机壳5内设置有转子支架14,所述转子支架14为圆筒形状,所述转子支架14一端与曲轴2伸入电机壳5端相连接,所述转子支架14的另一端设置有辅助支撑轴10,所述辅助支撑轴10上套设有后端轴承11,所述辅助支撑轴11上还设置有旋转变压器12,所述转子支架14圆周外壁上设置有转子组件7;
[0019]所述电机壳5后端设置有后端盖板9,所述后端盖板9上向电机壳5内设置有凸起的突环13,所述突环13套接在后端轴承11的外圈上,所述后端盖板9与电机壳5通过后端螺栓8相连接;
[0020]所述电机壳5内壁上设置有定子组件6,所述电机壳5体内设置有冷却水道15,所述冷却水道15为单环形冷却水道。
[0021]本结构工作时,当需要使用发电功能时,发动机1的曲轴2直接带动转子组件7转动,转子组件7和定子组件6之间电磁反应产生电能,通过线缆输出电能到发电机控制器,最后通过控制器输出电能供整车使用。因此,电机转子支架14前端直接安装在发动机1的曲轴2上,结构简单,能使得曲轴2更好输入动力;转子支架14后端有辅助支撑轴10上的后端轴承11,而后端轴承11安装在后端盖板9的突环13上,突环13起到类似轴承座的作用,后端盖板9起到支撑转子组件7的作用,从而提高了系统运行的可靠稳定性;且电机壳5通过连接板4与发动机1直接连接,缩短了整机的长度,减小占用空间;并且电机壳5体采用了单环形的冷却水道15,冷却水道15通过连接外部冷却系统,提高了冷却效果,保证了电机在适合温度下工作。
[0022]进一步的,所述冷却水道15为一体成型的水道。这样的设置无需其他零部件,减少了整体结构占用空间。
[0023]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板4与发动机1通过前端螺栓3连接。这样可以方便后期维修的拆装以及更换零部件。
[0024]虽然,上文中已经用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技术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技术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程器系统结构,包括发动机、曲轴、连接板、电机壳,所述发动机后端设置有电机壳,所述发动机内穿设有曲轴,所述曲轴的一端伸入电机壳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壳与发动机之间通过连接板相连接,所述电机壳内设置有转子支架,所述转子支架为圆筒形状,所述转子支架一端与曲轴伸入电机壳端相连接,所述转子支架的另一端设置有辅助支撑轴,所述辅助支撑轴上套设有后端轴承,所述辅助支撑轴上还设置有旋转变压器,所述转子支架圆周外壁上设置有转子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健麟吴天华司政勇曾强林志强毛正松吴苾曜陈涛欧阳石坤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