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虚拟角色生成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78612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3 19: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虚拟角色生成系统及方法,其系统包括人脸重建网络、标记单元、捏脸网络以及人脸网格生成网络,人脸重建网络用以获取人脸图像,构建人脸重建网络,获得人脸的身份参数以及表情参数;标记单元用以标记用户对人脸重建网络中位置调整的关键点,获得标记信息;捏脸网络根据标记信息和人脸的身份参数以及表情参数,获得捏脸参数;人脸网格生成网络根据捏脸参数,生成虚拟角色。本申请可以充分理解用户期望的虚拟角色形象,生成个性化的虚拟角色,不仅能够高质量生成个性化虚拟角色,而且又不需要花费用户大量的时间进行捏脸,大大提升了用户玩游戏的体验。大提升了用户玩游戏的体验。大提升了用户玩游戏的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虚拟角色生成系统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图像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虚拟角色生成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用户在玩游戏的时候,通常需要先创建一个对应虚拟的游戏角色人物形象,而游戏中的游戏角色人物的个性化是用户最为重视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为了满足用户对游戏角色的个性化体验,游戏产品中,提供用户自行来塑造人物的形象是必不可少的。
[0003]现有的技术中,通常会提供一套技术方案,用户只需要输入一个图像,即可自动生成对应的卡通或者二次元的虚拟人物,但这种技术方案方法比较固定,难以形成个性化的虚拟人物。
[0004]为了进一步提高玩家的沉浸感和用户体验,目前开发的捏脸的技术,可以满足用户精确地操纵角色的每一个部位,如眼角、鼻尖等,为了创造一个满意的角色,玩家往往需要花费数个小时来调整上百个参数,但这也耗费了玩家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0005]此外,对于一个游戏产品来说,用户数量特别多,每个用户提供的人物图片风格和质量也参差不齐,也导致生成的虚拟角色质量差异较大,甚至无法生成虚拟角色。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虚拟角色生成系统,包括人脸重建网络、标记单元、捏脸网络以及人脸网格生成网络,其中:
[0007]人脸重建网络用以获取人脸图像,构建人脸重建网络,获得人脸的身份参数以及表情参数;
[0008]标记单元用以标记用户对人脸重建网络中位置调整的关键点,获得标记信息;
[0009]捏脸网络根据标记信息和人脸的身份参数以及表情参数,获得捏脸参数;
[0010]人脸网格生成网络根据捏脸参数,生成虚拟角色。
[0011]进一步地,所述捏脸网络为6层的全连接层网络,其中:
[0012]前4层全连接层的维度为256,每一层的激活函数为ReLu;
[0013]第5层全连接层的维度为512,激活函数为LeakyReLu;
[0014]第6层全连接层的维度为捏脸参数的数目,无激活函数。
[0015]进一步地,所述人脸网格生成网络为3层的全连接层网络,其中:
[0016]前两层全连接层的维度为128,每一层的激活函数为ReLu;
[0017]最后一层全连接层的维度为虚拟角色脸网格的顶点数目乘以3,无激活函数。
[0018]进一步地,人脸重建网络包括初始层、中间层以及输出层,其中:
[0019]初始层包括卷积层、BN层以及激活函数;
[0020]中间层为多层相同的卷积层串联连接构成;
[0021]输出层为全连接层。
[002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虚拟角色生成方法,应用在虚拟角色生成系统,包括步骤:
[0023]S1步骤:获取人脸图像并进行重建,构建人脸重建网络;
[0024]S2步骤:获取用户对人脸重建网络中位置调整的关键点信息;
[0025]S3步骤:对人脸重建网络和关键点信息进行分析,获得捏脸参数;
[0026]S4:根据捏脸参数生成虚拟角色。
[0027]进一步地,S1步骤中包括预处理步骤,所述预处理包括对人脸图像进行双边滤波,旋转或者翻转。
[0028]进一步地,S3步骤中,捏脸网络的训练方法包括:
[0029]固定人脸网格生成网络的模型权重;
[0030]生成随机捏脸参数,输入到人脸网格生成网络中,生成预测捏脸参数;
[0031]输入关键点信息,得到第一次人脸网格关键点;
[0032]将预测捏脸参数输入到人脸网格生成网络中,得到第二次预测捏脸参数;
[0033]再次输入关键点信息,得到第二次人脸网格关键点;
[0034]计算第一次人脸网格关键点与第二次人脸网格关键点的误差,得到关键点误差;
[0035]根据关键点误差,利用反向传播算法,得到捏脸网络内部的隐含层中的节点误差;
[0036]使用梯度下降算法调整捏脸网络中隐含层节点间的权值。
[0037]进一步地,人脸网格生成网络的训练方法包括:
[0038]随机生成捏脸参数到捏脸网络中;
[0039]将捏脸网络的输出结果输入到人脸网格生成网络,获得捏脸输出,对捏脸输出使用均方误差目标函数,得到捏脸网络的输出误差;
[0040]根据捏脸网络的输出误差,使用反向误差传播算法进行计算,得到人脸网格生成网络的内部隐含层的节点误差;
[0041]使用梯度下降算法调整人脸网格生成网络中隐含层节点间的权值。
[0042]进一步地,生成随机捏脸参数的方法为使用符合高斯分布或均匀分布的随机数。
[0043]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介质和总线,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所述处理器可执行的机器可读指令,当电子设备运行时,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存储介质之间通过总线通信,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机器可读指令,以执行如所述的虚拟角色生成方法。
[0044]本专利技术公开的方法和系统中所述模块,在实际应用中,即可以在一台目标服务器上部署多个模块,也可以每一模块独立部署在不同的目标服务器上,特别的,根据需要,为了提供更强大的计算处理能力,也可以根据需要将模块部署到集群目标服务器上。
[0045]由此可见,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取得的技术效果如下:
[0046]本申请通过创新的人脸重建网络,对输入图像进行人脸信息重建,并通过创新的捏脸网络结构以及训练方法,有效提取特征,可以充分理解用户期望的虚拟角色形象,并通过创新的人脸网格生成网络生成个性化的虚拟角色,不仅能够高质量生成个性化虚拟角色,而且又不需要花费用户大量的时间进行捏脸,大大提升了用户玩游戏的体验。
[0047]为了对本专利技术有更清楚全面的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004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
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49]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虚拟角色生成方法的结构示意图;
[0050]图2为本申请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捏脸网络结构示意图;
[0051]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捏脸网络的一种训练流程示意图;
[0052]图4为本申请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人脸网格生成网络结构示意图。
[0053]其中:人脸重建网络1,标记单元2,捏脸网络3,人脸网格生成网络4。
具体实施方式
[0054]请参阅图1,图1示出了一种虚拟角色生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示意图也显示了虚拟角色系统中各个模块处理得到的结果和过程,包括人脸重建网络、标记单元、捏脸网络以及人脸网格生成网络,其中:
[0055]人脸重建网络用以获取人脸图像,构建人脸重建网络,获得人脸的身份参数以及表情参数;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虚拟角色生成系统,其特征是,包括人脸重建网络、标记单元、捏脸网络以及人脸网格生成网络,其中:人脸重建网络用以获取人脸图像,构建人脸重建网络,获得人脸的身份参数以及表情参数;标记单元用以标记用户对人脸重建网络中位置调整的关键点,获得标记信息;捏脸网络根据标记信息和人脸的身份参数以及表情参数,获得捏脸参数;人脸网格生成网络根据捏脸参数,生成虚拟角色。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虚拟角色生成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捏脸网络为6层的全连接层网络,其中:前4层全连接层的维度为256,每一层的激活函数为ReLu;第5层全连接层的维度为512,激活函数为LeakyReLu;第6层全连接层的维度为捏脸参数的数目,无激活函数。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虚拟角色生成系统,其特征是,所述人脸网格生成网络为3层的全连接层网络,其中:前两层全连接层的维度为128,每一层的激活函数为ReLu;最后一层全连接层的维度为虚拟角色脸网格的顶点数目乘以3,无激活函数。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虚拟角色生成系统,其特征是,人脸重建网络包括初始层、中间层以及输出层,其中:初始层包括卷积层、BN层以及激活函数;中间层为多层相同的卷积层串联连接构成;输出层为全连接层。5.一种虚拟角色生成方法,其特征是,应用在虚拟角色生成系统,包括步骤:S1步骤:获取人脸图像并进行重建,构建人脸重建网络;S2步骤:获取用户对人脸重建网络中位置调整的关键点信息;S3步骤:对人脸重建网络和关键点信息进行分析,获得捏脸参数;S4:根据捏脸参数生成虚拟角色。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虚拟角色生成方法,其特征是,S1步骤中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健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叠纸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