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净织物发尘滚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8500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3 19: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洁净织物发尘滚筒,包括滚筒本体,所述滚筒本体包括中空柱形的筒体以及位于筒体两端的左端板和右端板,所述右端板的内壁上均布有若干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延伸至左端板且被固定,支撑柱为L型结构的实心柱,其包括水平段和竖直段,所述水平段固定在右端板上,水平段的外侧端与筒体内壁的间距为3mm,竖直段与筒体内壁的间距为28m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滚筒原来的横档由U型折弯型材更改为L型结构的实心柱,与筒体内壁保持一定距离,保证空气流通,粒子能够轻松的从内壁滑落至底部,同时日常使用可以用布条在实心柱与内壁之间擦拭保证洁净度,防止仪器内部粒子堆积,降低仪器自身发尘风险。自身发尘风险。自身发尘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洁净织物发尘滚筒


[0001]本技术涉及洁净度测试
,尤其是一种洁净织物发尘滚筒。

技术介绍

[0002]洁净织物发尘率试验台,适用于洁净织物在模拟性运动中织物本身发散粒子的数量,这个模拟性运动采用干燥状态的织物在一个旋转的滚筒内翻转,在规定的时间一定的采样量条件下,测得脱落粒子的数量或浓度,并根据这个测定值与标准等级比对从而评估出洁净织物所属等级。
[0003]如图1和图2所示,现有的洁净织物发尘滚筒紧贴内壁设置有横档,横档起到加强滚筒的强度、对进行检测的洁净织物定位以及翻滚的作用。但是,横档的结构为U型折弯型材,清洁不便,空气不能流动,易造成粒子堆积,从而导致粒子测量不准。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之不足,提供一种洁净织物发尘滚筒。
[0005]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洁净织物发尘滚筒,包括滚筒本体,所述滚筒本体包括中空柱形的筒体以及位于筒体两端的左端板和右端板,所述右端板的内壁上均布有若干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延伸至左端板且被固定,支撑柱为L型结构的实心柱,其包括水平段和竖直段,所述水平段固定在右端板上,水平段的外侧端与筒体内壁的间距为3mm,竖直段与筒体内壁的间距为28mm。
[0006]将滚筒原来的横档由U型折弯型材更改为L型结构的实心柱,与筒体内壁保持一定距离,保证空气流通,粒子能够轻松的从内壁滑落至底部,同时日常使用可以用布条在实心柱与内壁之间擦拭保证洁净度。
[0007]进一步地限定,所述左端板与筒体固定连接,左端板的中心开设有直径为25mm的采样管通孔。
[0008]左端板与筒体固定连接,保证牢固性;采样管通孔直径为25mm,与采样管过盈配合。
[0009]进一步地限定,所述右端盖与筒体可拆卸式连接,右端盖的一侧边沿开设有三个第一连接孔,相邻第一连接孔之间的间距为35mm;右端盖的另一侧边沿开设有两个第二连接孔,两个第二连接孔之间的间距为13mm;右端盖的中心开设有织物入口,所述织物入口的直径为84mm。
[0010]右端盖与筒体可拆卸连接,便于清洁筒体内壁及支撑柱;设置织物入口,便于放入及取出待检测织物。
[0011]作为优选地,所述筒体的壁厚为2mm,所述左端板与右端板的厚度为3mm。
[0012]为了保证支撑柱的牢固度,进一步地限定,所述支撑柱的水平段与竖直段之间通过圆弧过渡。
[0013]进一步地限定,所述支撑柱设置有4根。设置4根支撑柱,在保证支撑强度的前提下,安装及清洁方便。
[0014]为了保证检测的准确性,便于清洁滚筒,进一步地限定,所述筒体和支撑柱均采用不锈钢材质。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将滚筒原来的横档由U型折弯型材更改为L型结构的实心柱,与筒体内壁保持一定距离,保证空气流通,粒子能够轻松的从内壁滑落至底部,同时日常使用可以用布条在实心柱与内壁之间擦拭保证洁净度,防止仪器内部粒子堆积,降低仪器自身发尘风险。
附图说明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7]图1是现有技术中洁净织物发尘滚筒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图1在A

A方向上的剖视图。
[0019]图3是本技术的洁净织物发尘滚筒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图3在B

B方向上的剖视图。
[0021]图中:1.滚筒本体,2.横档,11.筒体,12.左端板,13.右端板,14.支撑柱,141.水平段,142.竖直段,121.采样管通孔,131.第一连接孔,132.第二连接孔,133.织物入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2]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
[0023]如图3和图4所示,一种洁净织物发尘滚筒,包括滚筒本体1,滚筒本体1包括中空柱形的筒体11以及位于筒体11两端的左端板12和右端板13,右端板13的内壁上均布有若干支撑柱14,支撑柱14延伸至左端板12且被固定,支撑柱14为L型结构的实心柱,其包括水平段141和竖直段142,水平段141固定在右端板13上,水平段141的外侧端与筒体11内壁的间距为3mm,竖直段142与筒体11内壁的间距为28mm。
[0024]其中,筒体11的壁厚为2mm,左端板12与右端板13的厚度为3mm。左端板12与筒体11固定连接,左端板12的中心开设有直径为25mm的采样管通孔121。右端盖13与筒体11可拆卸式连接,右端盖13的一侧边沿开设有三个第一连接孔131,相邻第一连接孔131之间的间距为35mm;右端盖13的另一侧边沿开设有两个第二连接孔132,两个第二连接孔132之间的间距为13mm;右端盖13的中心开设有织物入口133,织物入口133的直径为84mm。
[0025]另外,支撑柱14的水平段141与竖直段142之间通过圆弧过渡。支撑柱14设置有4根。
[0026]作为优选地,筒体11和支撑柱14均采用不锈钢材质。
[0027]本实施例的洁净织物发尘滚筒可以防止仪器内部粒子堆积,降低仪器自身发尘风险,便于清洁。
[0028]上述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技术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
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洁净织物发尘滚筒,包括滚筒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筒本体包括中空柱形的筒体以及位于筒体两端的左端板和右端板,所述右端板的内壁上均布有若干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延伸至左端板且被固定,支撑柱为L型结构的实心柱,其包括水平段和竖直段,所述水平段固定在右端板上,水平段的外侧端与筒体内壁的间距为3mm,竖直段与筒体内壁的间距为28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洁净织物发尘滚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端板与筒体固定连接,左端板的中心开设有直径为25mm的采样管通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洁净织物发尘滚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右端盖与筒体可拆卸式连接,右端盖的一侧边沿开设有三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超惠旅锋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苏信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