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8338 阅读:1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利用在和对方连接器接合前将插头端子的接触部推入到连接器壳体内的简单结构便可保护插头端子。该电连接器包括:插头端子(15),其在一端具有接触部(15↓[1])以及在另一端具有电线连接端子(15↓[3]);连接器壳体(2),其收纳该插头端子,插头端子(15)通过自由伸缩的弹簧部(15b)对接触部和电线连接部之间进行连接,将该插头端子(15)以及保持该插头端子的接触部的选通部件(10)收纳于连接器壳体(2)中,在弹簧体被压缩而推入到连接器壳体内的状态下、通过选通部件(10)来保持插头端子的接触部(15↓[1]),在和对方连接器结合时,保持状态被解除,插头端子的接触部从连接器壳体突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与插座型连接器接合的插头型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电连接器被用于几乎所有的电气设备或者电子设备中。该电连接器通常由插座型连接器和被与该连接器插入连接的插头型连接器构成。例如,下述的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插头型电连接器30如图12所示,包括3根插头端子31a~31c、收纳这些插头端子的连接器壳体(以下,简称为“壳体”)32、覆盖该壳体的罩体33。这些壳体32以及罩体33用绝缘材料形成。壳体32有长方体状的躯干部32a和从该躯干部延伸的U字状的头部32b,在U字状头部32b之间,3根插头端子31a~31c以相同长度突出。另外,U字状头部32b的对置部由一对侧片321、322构成,在各侧片321、322上形成有细槽,在这些槽内收纳着和对方连接器(图示省略)卡合的锁臂341、342。3根插头端子31a~31c的前端部位于U字状头部32b内,后端部向躯干部32a的端部突出而被收纳于壳体32内。另外,在各插头端子31a~31c的后端部上分别连接电线。该壳体32在分别收纳了插头端子31a~31c以及锁臂341、342后,在壳体32的躯干部32a上,装上筒状的罩体33。在罩体33的一面上形成有按钮33a,通过按下该按钮33a,锁臂341、342降下,而解除和对方连接器的卡合。该电连接器30的各插头端子31a~31c从壳体32的U字状头部32b突出,而另外在和对方连接器接合前插头端子被收纳于壳体内的电连接器也已经为人们所知。如图13所示,该类型的代表性的电连接器35包括具有螺旋弹簧36以及插头端子37的端子部38、收纳该端子部38的壳体39、覆盖该壳体的罩体40。要和对方连接器M接合时,首先,使连接器30的罩体40抵接对方连接器M,使罩体40向Y方向移动。通过向Y方向移动罩体40,插头端子37从罩体40突出,和接触件C接触。该电连接器35在和对方连接器接合前,插头端子被收在壳体内,所以插头端子不会与障碍物碰撞。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第6896529B2号公报上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电连接器30的3根插头端子31a~31c位于U字型头部32b的U字状的侧片321、322内,用于和对方连接器接合,而3根插头端子31a~31c在和对方连接器接合前,虽然都在U字状的侧片内,但是平常全都向外突出着。因此,若障碍物等接触突出的插头端子,恐怕插头端子会损伤或变形,最严重的情况是折损等。一旦插头端子损伤、变形等,则不能和对方连接器良好连接。这点,现有技术的电连接器35因为用罩体40覆盖插头端子37,所以不存在这种不好的情况。然而,该连接器的端子部38因为插头端子37和弹簧体36由不同的部件构成,所以随着部件数量增加其装配工作很麻烦,另外,在插头端子和弹簧体之间维持稳定的电接触是很难的。而且,因为在和对方连接器接合时使罩体移动,所以需要使罩体移动的装置,结构变得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这种现有技术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通过在和对方连接器接合前将插头端子的接触部推入到连接器壳体内的简单结构,便能够保护插头端子。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使用接触部和弹簧体一体化的插头端子、部件数量少、装配简单的电连接器。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的电连接器包括插头端子,其一端具有接触部,另一端具有电线连接部;和连接器壳体,其收纳该插头端子,其特征在于,上述插头端子通过自由伸缩的弹簧体对上述接触部和上述电线连接部之间进行连接,该插头端子和保持该插头端子的接触部的选通(gate)部件收纳在上述连接器壳体中,在压缩上述弹簧体而将该弹簧体推入到上述连接器壳体内的状态下通过上述选通部件来保持上述插头端子的接触部,在和对方连接器接合时,解除上述保持状态,上述插头端子的接触部从上述连接器壳体突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如第一方面所记载的电连接器中,上述插头端子的弹簧体是通过在同一平面内连接多个横S字状的弹簧单元而形成的,这些横S字状的弹簧单元在上述插头端子的纵向轴向上弹性伸缩。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如第二方面所记载的电连接器中,在由上述被连接的横S字状的弹簧单元构成的弹簧体的一方端部上,以向上述插头端子的纵向轴向突出的方式形成了上述接触部,在另一方端部上形成了用于固定到上述连接器壳体上的固定部,并且在该固定部上形成了上述电线连接部。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面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如第三方面所记载的电连接器中,上述插头端子由2种类型的第1、第2插头端子构成,上述第1、第2插头端子的电线连接部形成于上述固定部的互不相同的部位上,这些第1、第2插头端子被交替地安装于上述连接器壳体中。本专利技术的第五方面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如第一方面所记载的电连接器中,上述选通部件具有保持单元,其收纳并保持上述插头端子的接触部的至少一部分;和动作部件,在和对方连接器接合时,该动作部件使上述保持单元对上述接触部的保持解除,上述选通部件可自由移动地被收纳于上述连接器壳体内。本专利技术的第六方面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如第一方面所记载的电连接器中,上述连接器壳体形成有突出部,该突出部从和对方连接器的接合面向前方突出,在设置于该突出部中的槽内插通有动作部件,该动作部件使上述插头端子的接触部以及上述选通部件移动。本专利技术的第七方面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如第一方面所记载的电连接器中,上述连接器壳体收纳有锁定部件,该锁定部件锁定与对方连接器的接合。本专利技术的第八方面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如第一方面至第七方面中的任一项所记载的电连接器中,上述连接器壳体收纳对上述选通部件施力的弹簧体,且上述连接器壳体被罩体覆盖。本专利技术的第九方面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如第八方面所记载的电连接器中,在上述罩体上设置有操作单元,通过该操作单元使上述锁定部件动作,使与对方连接器的锁定解除。本专利技术由于具有上述结构,因而可获得如下的良好效果。即,根据第一方面的专利技术,插头端子在和对方连接器接合前,其接触部在弹簧体被压缩的状态下被选通部件保持,被推入连接器壳体内,所以,无需如现有技术那样使罩体移动,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来保护接触部。另外,弹簧体因为被设置为和插头端子一体,所以不增加部件数量,不用担心像现有技术那样引起接触部和弹簧体的接触不良,另外也容易装配到连接器壳体上。根据第二方面的专利技术,插头端子的弹簧体通过连接多个横S字状的弹簧单元,使这些横S字状的弹簧单元在插头端子的长向轴向上弹性伸缩,由此,可得到良好的弹力。根据第三方面的专利技术,通过在被连接的横S字状的弹簧单元的一端设置接触部、另一端设置固定部以及电线连接部,由此不像现有技术那样使接触部和弹簧体形成为独立的部件,而可以一体化。另外,可通过导电性的金属板的冲裁而简单地制作该插头端子。根据第四方面的专利技术,仅通过使电线连接部在固定部上的形成位置不同,便可简单地制作2种类型的第1、第2插头端子。另外,由于在连接器壳体中交替地安装第1、第2插头端子,从而设置在第1、第2插头端子上的电线连接部的位置在相邻的插头端子之间不会重叠,而且各电线连接部间的间隔也变宽,和电线的连接变得容易,同时可减少端子间的短路情况。根据第五方面的专利技术,选通部件包括保持单元,其收纳并保持插头端子的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上述电连接器包括:插头端子,其一端具有接触部,另一端具有电线连接部;和连接器壳体,其收纳该插头端子,其特征在于,    上述插头端子通过自由伸缩的弹簧体对上述接触部和上述电线连接部之间进行连接,该插头端子和保持该插头端子的接触部的选通部件收纳在上述连接器壳体中,在压缩上述弹簧体而将该弹簧体推入到上述连接器壳体内的状态下、通过上述选通部件来保持上述插头端子的接触部,在和对方连接器接合时,解除上述保持状态,上述插头端子的接触部从上述连接器壳体突出。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焕焮
申请(专利权)人:MEA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SG[新加坡]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