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拆卸可周转的塔吊吊绳防碰撞装置,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包括水平设置、相互垂直的横向金属导轨和纵向金属导轨,滑动套接在横向金属导轨上外侧的一对第一滑块,滑动套接在横向金属导轨上内侧的一对第二滑块,滑动套接在纵向金属导轨上的一对第三滑块,及安装在横向金属导轨和纵向金属导轨上的吊钩夹具;吊钩夹具包括L形夹板和固定件;一对第一滑块、一对第三滑块及塔吊小车上各连接有一个红外线测距装置,红外线测距装置与传感器连接,传感器与可移动报警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塔吊吊绳易与临时设施发生碰撞,造成起吊材料等在高空失稳掉落,引发高空坠物安全事故的问题。引发高空坠物安全事故的问题。引发高空坠物安全事故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易拆卸可周转的塔吊吊绳防碰撞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易拆卸可周转的塔吊吊绳防碰撞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多功能复杂结构建筑越来越多,施工现场更加依赖应用塔吊进行建筑材料的运转。由于多功能复杂结构存在许多作业面,且临时施工设施(如汽车式起重机,混凝土天泵、混凝土布料机)较多,位置经常发生变化。传统方法采用人工观察指挥,容易发生塔吊吊绳与临时设施的碰撞。
[0003]常规塔吊防碰撞采用安装在塔吊吊臂等位置的传感器收集信息(卷扬机布置高度传感器、塔尖安装风速传感器、大臂安装倾角传感器、小车安装回转传感器等),利用数传电台将数据发射至接收端,利用软件计算出塔吊间相互位置和运动情况。它能够在塔机接近危险位置时自动发出提示或控制信号,辅助操作人员合理操作避免安全事故。
[0004]由于现有技术将各类传感器安装于塔吊本体上,碰撞监测仅能用于塔吊吊臂处于危险位置或群塔作业时,无法对地面临时性超高大型器械等进行有效规避,只能采用人工观察的方法。但由于现场作业面多,临时设施多,塔吊司机及塔吊信号工无法完全观察到所有情况,塔吊吊绳可能会与临时设施(机械)发生碰撞,造成起吊材料等在高空失稳掉落,引发高空坠物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易拆卸可周转的塔吊吊绳防碰撞装置,解决塔吊吊绳易与临时设施发生碰撞,造成起吊材料等在高空失稳掉落,引发高空坠物安全事故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易拆卸可周转的塔吊吊绳防碰撞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相互垂直的横向金属导轨和纵向金属导轨,滑动套接在横向金属导轨上外侧的一对第一滑块,滑动套接在横向金属导轨上内侧的一对第二滑块,滑动套接在纵向金属导轨上的一对第三滑块,及安装在横向金属导轨和纵向金属导轨上的吊钩夹具;吊钩夹具包括L形夹板和固定件;一对第一滑块、一对第三滑块及塔吊小车上各连接有一个红外线测距装置,红外线测距装置与传感器连接,传感器与可移动报警器连接。
[0008]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横向金属导轨为矩形环状杆件;纵向金属导轨为矩形环状杆件。
[0009]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横向金属导轨和纵向金属导轨的连接节点处通过连接卡连接;连接卡包括平板、连接在平板四侧的两对立板、开设在一对立板底端的一对第一穿孔、及开设在另一对立板顶端的一对第二穿孔;纵向金属导轨穿接在连接卡的一对第一穿孔内,横向金属导轨穿接在连接卡的一对第二穿孔内。
[0010]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横向金属导轨和纵向金属导轨交叉,中部形成方形吊钩穿口;吊钩穿接在方形吊钩穿口内。
[0011]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第一滑块的主体为矩形长条的块体,主体的两端开有水平向的穿接孔,主体的外侧立面上连接有两对连接耳,连接耳中心开有竖向的连接孔;第一滑块的穿接孔对应穿接在横向金属导轨的长杆上。
[0012]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第二滑块的主体为矩形长条的块体,主体的两端开有水平向的穿接孔,主体的顶、底面之间间隔对开有四对穿孔;第二滑块的穿接孔对应穿接在横向金属导轨的长杆上。
[0013]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第三滑块的主体为矩形长条块体,主体的两端开有水平向的穿接孔,主体的外侧立面上连接有三对连接耳,连接耳中心开有竖向的连接孔;第三滑块的穿接孔对应穿接在纵向金属导轨的长杆上。
[0014]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L形夹板包括矩形长条的水平板、及垂直连接在水平板上表面一侧中部的竖直板;水平板的外侧间隔开有四个竖向的连接孔;竖直板的主体为矩形的板体,主体的两侧开有U形的长条卡口。
[0015]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L形夹板的水平板通过螺钉对应穿接固定在第二滑块上;L形夹板随第二滑块在横向金属导轨上滑动,滑动至L形夹板的竖直板的内侧面与吊钩贴合。
[0016]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固定件包括一对门形固定件、一对长条卡件、及一对长圆杆;门形固定件包括矩形长条的顶板、及垂直焊接在顶板底面的一对长柱;顶板的间隔开有两个竖向穿孔;顶板的底面间隔开有四个水平向的连接卡口;长条卡件的主体为矩形板体,其主体上间隔开有两个竖向圆孔,主体的顶面间隔开有水平的U形开口。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0018]1,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的安装部位不同:现有公开塔吊防碰撞装置安装部位位于塔吊吊臂、卷扬机、搭尖等固定部位,本技术安装于塔吊吊钩上,更易于检修维护。
[0019]2,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的侦测区域不同:现有公开塔吊防碰撞装置主要用于群塔作业、危险区域识别等目的,侦测区域主要针对塔吊吊臂,防止吊臂以外碰撞倾覆,而吊绳区域为侦测盲区;本技术主要侦测区域为塔吊吊钩与小车间吊绳部位,防止临时性超高施工机械等设备在高空与运转中的吊绳发生刮蹭、碰撞,避免吊运材料高空坠落;同时,本技术补充常规塔吊防碰撞设备在吊绳防碰撞中的盲区,通过传感器及时识别吊绳临近异物,减少由于信号工人工观测过程中由于疏漏造成的吊绳碰撞引发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易拆卸可周转的塔吊吊绳防碰撞装置的正立面图。
[0021]图2是本技术易拆卸可周转的塔吊吊绳防碰撞装置的侧立面图。
[0022]图3是本技术易拆卸可周转的塔吊吊绳防碰撞装置的平面图。
[0023]图4是本技术L形夹板和金属导轨的连接炸裂图。
[0024]图5是本技术横向金属导轨和纵向金属导轨连接的平面图。
[0025]图6是本技术第三滑块的正立面图。
[0026]图7是本技术第三滑块的平面图。
[0027]图8是本技术第三滑块的侧立面图。
[0028]图9是本技术连接卡的正立面图。
[0029]图10是本技术连接卡的侧立面图。
[0030]图11是本技术连接卡的平面图。
[0031]图12是本技术第二滑块的平面图。
[0032]图13是本技术第二滑块的正立面图。
[0033]图14是本技术第二滑块的侧立面图。
[0034]图15是本技术第一滑块的平面图。
[0035]图16是本技术第一滑块的正立面图。
[0036]图17是本技术第一滑块的侧立面图。
[0037]图18是本技术L形夹板的平面图。
[0038]图19是本技术L形夹板的正立面图。
[0039]图20是本技术L形夹板的侧立面图。
[0040]图21是本技术门形固定件的平面图。
[0041]图22是本技术门形固定件的正立面图。
[0042]图23是本技术门形固定件的侧立面图。
[0043]图24是本技术长条卡件的平面图。
[0044]图25是本技术长条卡件正立面图。
[00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易拆卸可周转的塔吊吊绳防碰撞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设置、相互垂直的横向金属导轨(1)和纵向金属导轨(2),滑动套接在横向金属导轨(1)上外侧的一对第一滑块(3),滑动套接在横向金属导轨(1)上内侧的一对第二滑块(4),滑动套接在纵向金属导轨(2)上的一对第三滑块(5),及安装在横向金属导轨(1)和纵向金属导轨(2)上的吊钩夹具;吊钩夹具包括L形夹板(6)和固定件(7);一对第一滑块(3)、一对第三滑块(5)及塔吊小车上各连接有一个红外线测距装置(9),红外线测距装置(9)与传感器连接,传感器与可移动报警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拆卸可周转的塔吊吊绳防碰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横向金属导轨(1)为矩形环状杆件;纵向金属导轨(2)为矩形环状杆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易拆卸可周转的塔吊吊绳防碰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横向金属导轨(1)和纵向金属导轨(2)的连接节点处通过连接卡(8)连接;连接卡(8)包括平板、连接在平板四侧的两对立板、开设在一对立板底端的一对第一穿孔、及开设在另一对立板顶端的一对第二穿孔;纵向金属导轨(2)穿接在连接卡(8)的一对第一穿孔内,横向金属导轨(1)穿接在连接卡(8)的一对第二穿孔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易拆卸可周转的塔吊吊绳防碰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横向金属导轨(1)和纵向金属导轨(2)交叉,中部形成方形吊钩穿口;吊钩穿接在方形吊钩穿口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易拆卸可周转的塔吊吊绳防碰撞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滑块(3)的主体为矩形长条的块体,主体的两端开有水平向的穿接孔,主体的外侧立面上连接有两对连接耳,连接耳中心开有竖向的连接孔;第一滑块(3)的穿接孔对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逶,季圣杰,计井佳,王练杰,赵建隽,计景涛,王正怿,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