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压减振器底阀、液压减振活塞及液压减振器,属于液压减振技术领域。包括阀座(8),在阀座(8)的上方扣设有阀帽(1),在阀座(8)的内部设置有阀座通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阀座通道内设置有流通管(2),流通管(2)的内腔连通阀帽(1)的顶部以及阀座(8)的底部;在阀帽(1)与阀座(8)之间设置有阀体(3),流通管(2)同时从阀体(3)中穿过,在阀体(3)的周圈开设有阀体通道(5),在流通管(2)的外壁上开设有将阀体通道(5)和阀座(8)底部连通的流通槽(6)。在本液压减振器底阀、液压减振活塞及液压减振器中设置流通管,在压缩后期流通管被封堵后提供可以精确设定的压缩力值,同时结构简单的优点。同时结构简单的优点。同时结构简单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压减振器底阀、液压减振活塞及液压减振器
[0001]一种液压减振器底阀、液压减振活塞及液压减振器,属于液压减振
技术介绍
[0002]液压减振是汽车领域一种常见的减振方式。汽车减振器包括活塞,在活塞的外部套装有减振器外壳,在减振器内充满有液压油,活塞内部为减振器的内油室,活塞与减振器外壳之间为减振器的外油室,在活塞的底部安装有连通内油室和外油室的底阀。
[0003]实际安装时,活塞的活塞杆和减振器外壳分别安装在车身和车轮总成上,当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出现上下震动时,活塞在活塞缸中往复运动,当活塞处于压缩状态时,活塞杆带动活塞在活塞筒内移动,此时活塞压缩其下部油腔的体积,内油室的液压油经过底阀流入外油室中;当活塞复原时,活塞杆拉动活塞向活塞筒的筒口处移动,此时活塞压缩其上部油腔的体积而造成活塞下部油腔体积变大,外部油室的油压使底阀开启,外部油室的油液经过底阀进入内油室,起到补充油液的作用。
[0004]传统的液压减振器普遍存在如下缺陷:车轮与车身距离突然变小时造成活塞极速压缩,此时活塞杆会带动活塞以极快的速度进入活塞筒内部,原本位于活塞下方油腔内的油液无法以相同的速度经过活塞上的过流孔流到活塞上方的油腔中,所以在活塞处造成第一段“阻尼力”。另外活塞杆进入活塞筒时,随着其进入活塞筒内长度的逐渐增加,活塞杆本身体积所占用的油腔的体积逐渐增大,此时与活塞杆体积相同的油液经底阀流入外部油室的速率远远小于活塞杆进入活塞筒的速率,从而在活塞筒底部的底阀处形成第二段阻尼力,由于上述两段“阻尼力”的存在,造成了汽车减振“变硬”情况的发生。
[0005]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申请的申请人在2019年12月24日申请了“一种底阀增流式汽车液压减振器”,申请号为:201921638788.3,在该专利申请中,通过在底阀内开设流通通道,增大了液压油在底阀处的流通面积,有效缓解了在底阀处因液压油流通不及时而出现的阻尼力。然而申请人在实际实施该技术时发现,该专利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存在如下技术缺陷:
[0006](1)在该专利中,活塞在压缩时,液压油使压缩阀片产生间隙,实现液压油的流通,然而在实际应用时,该结构较为复杂,压缩阀片可能因为较大和突然的力值变化产生永久变形而失效。且伸缩管和封堵杆的配合需要留有一定间隙,可以起到调节阻尼力值的作用。(2)在该专利中,设置有流通管,并在活塞内活塞本体的底部设置与流通管对的节流杆,流通管穿过底阀后将内油室和外油室连通,底阀在复原再压缩时,容易产生较大噪音。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通过设置流通管,在压缩初期减振器行程初段增大了液压油的流通面积,同时结构简单优点的液压减振器底阀、液压减振活塞及液压减振器。
[0008]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液压减振器底阀,包括阀座,
在阀座的内部设置有阀座通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阀座通道内设置有流通管,流通管的内腔连通阀座的顶部和底部;在阀座的上方设置有阀体,流通管同时从阀体中穿过,在阀体的周圈开设有阀体通道,在流通管的外壁上开设有将阀体通道和阀座底部连通的流通槽。
[0009]优选的,所述的流通管为上细下粗的两段式结构,粗细两段交界处形成卡台,在阀座顶部扣设有阀帽,其中流通管的细段从所述阀帽顶部穿出,流通管的粗段通过卡台卡在阀帽的下部;流通管的下部开设有贯穿流通管管壁的流通口。
[0010]优选的,在所述阀座的上端内侧形成凹槽,所述阀体通道的下端口连通凹槽,所述流通槽的上端口连通凹槽。
[0011]优选的,在所述阀体的底部设置凸台,在阀体的下方通过其底部的凸台间隔设置有至少一片阀片;流通管的外壁与阀座通道、阀体以及阀片的内壁紧密贴合,阀体和阀片活动套装在流通管的外侧,并沿流通管轴向上下移动。
[0012]优选的,在所述阀座的上方安装有阀帽,在阀帽上开设有阀帽通道。
[0013]优选的,流通管和阀体为一体结构,流通管和阀体固定在阀帽与阀座之间。
[0014]优选的,所述的流通槽贯穿流通管的管壁,流通槽自流通管的下端向上开设至所述凹槽处。
[0015]一种活塞,包括活塞筒,在活塞筒内设置有沿活塞筒轴向往复移动的活塞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减振器底阀安装在活塞筒的底部,在活塞本体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流通管对接的节流杆。
[0016]一液压减振器,包括套设活塞筒外部的减振器外壳,其特征在于:流通管连通活塞筒和减振器外壳。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0018]在本液压减振器底阀、液压减振活塞及液压减振器,通过设置流通管,在压缩初期减振器行程初段增大了液压油的流通面积,增大了油液的流通面积,最大程度上消除了活塞压缩时底阀处的阻尼力。而在节流杆将流通管封闭后,液压油也无法通过流通管流通,有效避免汽车“托底”,保证了汽车不会损坏,并且可以通过设置阀体通道的面积对压缩力值进行精确调节。
[0019]在将液压减振器底阀安装在活塞筒的底部之后,流通管的底部向下与减振器外壳的底面接触,因此将流通管固定在阀帽与减振器外壳之间,避免流通管发生移动。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液压减振器底阀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0021]图2~3为液压减振器底阀实施例1在压缩状态下示意图。
[0022]图4为液压减振器底阀实施例1在复原状态下示意图。
[0023]图5为液压减振器底阀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0024]图6~7为液压减振器底阀实施例2在压缩状态下示意图。
[0025]图8为液压减振器底阀实施例2在复原状态下示意图。
[0026]图9为液压减振器底阀实施例3结构示意图。
[0027]图10为液压减振器底阀实施例4结构示意图。
[0028]图11为液压减振器底阀实施例5结构示意图。
[0029]图12为液压减振器底阀实施例6结构示意图。
[0030]其中:1、阀帽
ꢀꢀ
2、流通管
ꢀꢀ
3、阀体
ꢀꢀ
4、阀帽通道
ꢀꢀ
5、阀体通道
ꢀꢀ
6、流通槽
ꢀꢀ
7、流通口
ꢀꢀ
8、阀座
ꢀꢀ
9、节流杆
ꢀꢀ
10、阀片
ꢀꢀ
11、橡胶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31]图1~4是本技术的最佳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1~12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0032]实施例1:
[0033]如图1所示,一种液压减振器底阀,包括圆柱状的阀座8,在阀座8的轴心处设置有贯穿的阀座通道,在阀座8的外圈开设有环形台阶,阀帽1通过环形台阶扣设在阀座8的上方,在阀帽1的中心处和周圈开设有阀帽通道4,在阀座8底部开设有多个实现液压油流动的缺口。
[0034]在阀座8的上端口处放置有阀体3,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压减振器底阀,包括阀座(8),在阀座(8)的内部设置有阀座通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阀座通道内设置有流通管(2),流通管(2)的内腔连通阀座(8)的顶部和底部;在阀座(8)的上方设置有阀体(3),流通管(2)同时从阀体(3)中穿过,在阀体(3)的周圈开设有阀体通道(5),在流通管(2)的外壁上开设有将阀体通道(5)和阀座(8)底部连通的流通槽(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减振器底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流通管(2)为上细下粗的两段式结构,粗细两段交界处形成卡台,在阀座(8)顶部扣设有阀帽(1),其中流通管(2)的细段从所述阀帽(1)顶部穿出,流通管(2)的粗段通过卡台卡在阀帽(1)的下部;流通管(2)的下部开设有贯穿流通管(2)管壁的流通口(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减振器底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阀座(8)的上端内侧形成凹槽,所述阀体通道(5)的下端口连通凹槽,所述流通槽(6)的上端口连通凹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减振器底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阀体(3)的底部设置凸台,在阀体(3)的下方通过其底部的凸台间隔设置有至少一片阀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怀宝,
申请(专利权)人:郭怀宝,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