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湿装置及烧结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78050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3 19: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矿料烧结制备领域,公开了一种增湿装置及烧结机,包括蒸汽主管、蒸汽支管和喷洒管,蒸汽主管与喷洒管通过蒸汽支管连通;所述喷洒管两端端部封闭,喷洒管轴线下方管壁上设有喷洒孔。通过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装置,水蒸气可以通过喷洒管上的喷洒孔喷洒在烧结混合料料面上,与喷洒孔连接的螺旋式喷头便于实现均匀增湿,避免蒸汽冷凝水滴在混合料面,导致局部过湿。此外,烧结机与增湿装置的配合方式,可以更好的保证增湿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对烧结混合料的料面补水增湿,可改善热交换条件与传热传质效果,提高垂直烧结速度和燃料燃烧效率,实现对烧结矿的增产降耗作用。实现对烧结矿的增产降耗作用。实现对烧结矿的增产降耗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增湿装置及烧结机


[0001]本技术涉及矿料烧结制备领域,尤其是一种增湿装置及烧结机。

技术介绍

[0002]烧结工艺是炼铁流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其原理是将各种粉状含铁原料,配入适量的燃料和熔剂,加入适量的水,经混合和造球后在烧结设备上使物料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烧结成块,从而送往高炉进行下一步工序。烧结混合料在完成布料后,其距离点火区有一段距离(大约5

8米),在正常生产下,受环境与前端点火的辐射热影响,会造成布好的烧结混合料料面失水;其次,在烧结过程中生产设备故障情况下,也存在布好的烧结混合料料面严重失水,甚至有时会出现干料面。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给烧结混合料面补水的增湿装置及烧结机。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增湿装置,包括蒸汽主管、蒸汽支管和喷洒管,蒸汽主管与喷洒管通过蒸汽支管连通;所述喷洒管两端端部封闭,喷洒管轴线下方管壁上设有喷洒孔。水蒸汽通过喷洒孔均匀喷洒在烧结混合料的料面上。
[0005]进一步的是:所述喷洒孔在喷洒管上均匀间隔设置,喷洒孔孔中心间距为50mm。便于水蒸气喷洒均匀。
[0006]进一步的是:所述喷洒孔设置在喷洒管轴线正下方管壁上,喷洒孔直径为3~5mm。
[0007]进一步的是:所述喷洒孔设有与其连接的螺旋式喷头。
[0008]进一步的是:所述蒸汽主管上设有调节阀和流量表。
[0009]本技术还包括烧结机,包括烧结机台车、隔热装置、点火炉和增湿装置,隔热装置设置在点火炉一侧的烧结机台车上,增湿装置安装在隔热装置远离点火炉一侧100~300mm的烧结机台车上方,且距离烧结机台车栏板顶部10~20mm。
[0010]进一步的是:喷洒管长度小于烧结机台车宽度,喷洒管两端部距离烧结机台车两侧栏板的水平距离为100~150mm。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本技术装置,水蒸气可以通过喷洒管上的喷洒孔喷洒在烧结混合料的料面上,与喷洒孔连接的螺旋式喷头便于实现均匀增湿,避免蒸汽冷凝水滴在混合料面,导致局部过湿。此外,烧结机与增湿装置的配合方式,可以更好的保证增湿效果。本技术可以对烧结混合料的料面补水增湿,可改善热交换条件与传热传质效果,提高垂直烧结速度和燃料燃烧效率,实现对烧结矿的增产降耗作用。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增湿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所述的烧结机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标记为:蒸汽主管1、蒸汽支管2、喷洒管3、调节阀4、烧结机台车5、点火炉6、隔热装置7、增湿装置8、烧结机台车栏板9、烧结混合料10。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6]如图1中所示,本技术所述的增湿装置,包括蒸汽主管1、蒸汽支管2和喷洒管3,蒸汽主管1水平设置,喷洒管3平行设置在蒸汽主管1正下方,蒸汽主管1与喷洒管3通过蒸汽支管2连通;所述喷洒管3两端端部封闭,喷洒管3轴线下方管壁上设有喷洒孔。本蒸汽主管1采用孔径为50mm的管道,并且采用两端进汽的方式与供气装置连接,喷洒管3采用孔径为25mm的管道;在蒸汽主管1与喷洒管3之间设置4根孔径为25mm的蒸汽支管2。
[0017]具体,所述喷洒孔在喷洒管3上均匀间隔设置,喷洒孔孔中心间距为50mm,实际根据现场情况设定,保证可以均匀给料面增湿。
[0018]具体,所述喷洒孔设置在喷洒管3轴线正下方管壁上,喷洒孔直径为3~5mm,喷洒孔正对正下方的烧结混合料10料面。
[0019]具体,所述喷洒孔设有与其连接的螺旋式喷头,便于实现均匀增湿,避免蒸汽冷凝形成水滴滴在烧结混合料10料面上,导致烧结混合料10料面局部过湿。
[0020]具体,所述蒸汽主管1上设有调节阀4和流量表,调节阀4和流量表设置在蒸汽主管1的两端,便于调节通入蒸汽气体流量及大小,控制增湿效果。
[0021]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述的烧结机,烧结机,包括烧结机台车5、隔热装置6、点火炉7和增湿装置8,隔热装置6设置在点火炉7外侧的烧结机台车5上,其特征在于:增湿装置8安装在隔热装置6远离点火炉7一侧100~300mm的烧结机台车5上方,且距离烧结机台车栏板9顶部10~20mm。具体,喷洒管3长度小于烧结机台车5宽度,喷洒管3两端部距离烧结机台车两侧烧结机台车栏板9的水平距离为100~150mm。
[0022]增湿补水是烧结过程的前端准备工作与做好烧结过程的前端强化措施,增湿装置强化了烧结混合料10的点火效率,弥补了点火前烧结混合料10水分不足而点火不好的问题,利于使用烧结机故障下的不能点燃烧结混合料的问题得以克服,有改善烧结矿表面质量和适当提高烧结生产能力的作用。烧结机上增湿装置的此种设置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对烧结混合料10面的烧结效果。对此,烧结机应用本技术装置后有如下的生产数据,以下数据是从生产厂中一台360平方米规格的烧结机上进行了工业应用试验得出。
[0023]实验结果及分析:
[0024][0025](1)蒸汽喷洒前后,烧结机生产机速变化不大,都控制在2.21m/min。
[0026](2)点火前喷洒蒸汽烧结后,上料量133.59Kg/m较之前增加1.37Kg/m(增加率1.036%),其中新料量82.95Kg/m增加2.7Kg/m,返矿量50.64Kg/m减少1.33Kg/m,有利于提
高上料量。
[0027](3)终点温度、废气温度分别为417℃、150.3℃,较喷洒前分别升高13℃、3.8℃,负压降低了0.17Kpa。喷洒蒸汽后,提高了表面混合料的湿度与温度,强化了传热速度,料层透气性有所改善,料层蓄热作用加强,烧结机台时产量达到526.82t/h,提高了16.3t/h(增产率3.193%)。从烧结机机尾实际生产情况看,机尾有时出现明显过烧情况,所用固体燃耗得到降低,较之前的49.76kg/ts降低了0.66kg/ts(烧结固体燃耗降低率1.309%)。
[0028](4)烧结垂直速度加快后,在烧结机机速一致情况下,液相生成来不及充分结晶,加上料面部分地方点火质量差,造成烧结矿强度指标下降,烧结矿转鼓指数71.31%较使用前降低0.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增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蒸汽主管(1)、蒸汽支管(2)和喷洒管(3),蒸汽主管(1)与喷洒管(3)通过蒸汽支管(2)连通;所述喷洒管(3)两端端部封闭,喷洒管(3)轴线下方管壁上设有喷洒孔,所述喷洒孔设有与其连接的螺旋式喷头。2.如权利要求1所述增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洒孔在喷洒管(3)上均匀间隔设置,喷洒孔孔中心间距为50mm。3.如权利要求1所述增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洒孔设置在喷洒管(3)轴线正下方管壁上,喷洒孔直径为3~5mm。4.如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增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木光樊文辉崔庆爽李玉洪张文德张远在王文钱冯茂荣蒋大均黄永志郭刚
申请(专利权)人: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