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加保暖性的德绒蚕丝被及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780276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3 19:38
一种增加保暖性的德绒蚕丝被,蚕丝被外套由经腈纶纤维4、纬腈纶纤维1和棉纤维3混纺而成;其中,经腈纶纤维4和纬腈纶纤维1交叉纺织,相邻的两条经腈纶纤维4之间纺织有三条棉纤维3,每条棉纤维3先压住五条纬腈纶纤维1再穿过一条纬腈纶纤维1后再压住五条纬腈纶纤维1、依次循环;且每条棉纤维3的起压点不同;每条棉纤维3与每条纬腈纶纤维1的穿过点处纺织有竖起状的绒毛2;竖起状的绒毛2可以增加静止空气的数量,因此保暖性更强。位于蚕丝被外套内部的蚕丝被采用100%的柞蚕丝制成;增加了被子的保暖性。暖性。暖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增加保暖性的德绒蚕丝被及制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蚕丝被
,尤其是一种增加保暖性的德绒蚕丝被及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蚕丝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动物纤维之一,是自然界中轻、柔、细、顺的天然环保纤维,其具有良好的吸湿、散湿性能和含气、透气性能,素有“纤维皇后”之称。
[0003]蚕丝被广泛用来制作蚕丝被,蚕丝被能够起到优异的保暖效果。在被子使用过程中,辗转反侧、起身、踢被子等动作都会使外面的冷空气进入被子,容易使人着凉。
[0004]如何开发一款具有加强保暖效果的德绒蚕丝被,是家纺行业一直的追求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增加保暖性的德绒蚕丝被及制作方法。
[0006]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增加保暖性的德绒蚕丝被,包括有蚕丝被外套和位于蚕丝被外套内部的蚕丝被;其中:蚕丝被外套由经腈纶纤维4、纬腈纶纤维1和棉纤维3混纺而成;其中,经腈纶纤维4和纬腈纶纤维1交叉纺织,相邻的两条经腈纶纤维4之间纺织有三条棉纤维3,每条棉纤维3先压住五条纬腈纶纤维1再穿过一条纬腈纶纤维1后再压住五条纬腈纶纤维1、依次循环;且每条棉纤维3的起压点不同;每条棉纤维3与每条纬腈纶纤维1的穿过点处纺织有竖起状的绒毛2;竖起状的绒毛2可以增加静止空气的数量,因此保暖性更强。
[0007]位于蚕丝被外套内部的蚕丝被采用100%的柞蚕丝制成;增加了被子的保暖性。
[0008]本专利技术还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进一步具体优化的:经腈纶纤维4、纬腈纶纤维1和棉纤维3构成德绒面料,德绒面料包括60%重量分数的棉纤维3和40%重量分数的经腈纶纤维4和纬腈纶纤维1。德绒面料结构紧密,手感蓬松软糯。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进一步具体优化的:所述经腈纶纤维4和所述纬腈纶纤维1均为异性腈纶纤维。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进一步具体优化的:所述经腈纶纤维4和纬腈纶纤维1的横截面为狗骨头外形,狗骨头外形的经腈纶纤维4和纬腈纶纤维1两端都拥有凹槽,可以保留更多的静止空气从而达到保暖的效果。
[0011]本专利技术和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在于:德绒蚕丝被的外面被套采用德绒面料,德绒面料采用60%的棉,40的腈纶混纺而成。腈纶纤维是具有狗骨头外形的异性腈纶纤维,狗骨头外形纤维两端都拥有凹槽,可以保留更多的静止空气从而达到保暖的效果。德绒面料其面料结构紧密,手感蓬松软糯,竖起的绒毛2可以增加空气的数量,增加了保暖性。德绒蚕丝被的蚕丝采用100%的柞蚕丝,增加了
保暖性。
[0012]德绒面料优异的结构,使被子使用过程中,辗转反侧、起身、踢被子等动作产生的冷空气不易进入被子,使使用者能够稳定而密封的保温,增加了被子的保暖性。
[0013]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附图标记说明:纬腈纶纤维1、绒毛2、棉纤维3、腈纶纤维4。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专利技术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专利技术,并且能够将本专利技术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专利技术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本专利技术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
[0018]增加保暖性的德绒蚕丝被,包括有蚕丝被外套和位于蚕丝被外套内部的蚕丝被。
[0019]蚕丝被外套由经腈纶纤维4、纬腈纶纤维1和棉纤维3混纺而成;其中,经腈纶纤维4和纬腈纶纤维1交叉纺织,相邻的两条经腈纶纤维4之间纺织有三条棉纤维3,每条棉纤维3先压住五条纬腈纶纤维1再穿过一条纬腈纶纤维1后再压住五条纬腈纶纤维1、依次循环;且每条棉纤维3的起压点不同;每条棉纤维3与每条纬腈纶纤维1的穿过点处纺织有竖起状的绒毛2;竖起状的绒毛2可以增加静止空气的数量,因此保暖性更强。
[0020]位于蚕丝被外套内部的蚕丝被采用100%的柞蚕丝制成;增加了被子的保暖性。
[0021]所述经腈纶纤维4和所述纬腈纶纤维1均为异性腈纶纤维。经腈纶纤维4、纬腈纶纤维1和棉纤维3构成德绒面料,德绒面料包括60%重量分数的棉纤维3和40%重量分数的经腈纶纤维4和纬腈纶纤维1。德绒面料结构紧密,手感蓬松软糯。所述经腈纶纤维4和纬腈纶纤维1的横截面为狗骨头外形,狗骨头外形的经腈纶纤维4和纬腈纶纤维1两端都拥有凹槽,可以保留更多的静止空气从而达到保暖的效果。
[0022]一种增加保暖性的德绒蚕丝被的制作方法,包括有以下步骤:步骤1:蚕丝被的制作方法:采用自动剥茧机剥茧,形成丝绵片,自动脱水后取出通风晾晒12h后晾干;在专用矩形拉丝操作平台上,将丝棉片放在操作台中间,用四对长条型架子夹住丝绵片的四个边,每个边加进去5cm,每个拿起长条夹子将丝绵片朝垂直夹子的方向均匀拉扯丝棉片成矩形薄片,薄片尺寸大于操作台,将拉扯均匀的薄棉片绷在操作台上,取出长条型夹子,重复上述操作直至所绷棉片达到所需被胎重量;将固定在操作台上的多层丝棉片套进德绒面料制作的被套中,德绒被套有绒面在
里面,将被子从头尾两侧卷起后,从拉锁处的面料中间往外翻,使蚕丝被胎翻到被套里面,同时使德绒被的有绒面在外面;翻好后,在被子上均匀地找9个固定点,每个点用针线缝合固定被胎制成德绒蚕丝被;步骤2:蚕丝被外套的制作方法:蚕丝被外套由经腈纶纤维4、纬腈纶纤维1和棉纤维3混纺而成;经腈纶纤维4、纬腈纶纤维1和棉纤维3构成德绒面料,德绒面料包括60%重量分数的棉纤维3和40%重量分数的经腈纶纤维4和纬腈纶纤维1;所述经腈纶纤维4和所述纬腈纶纤维1均为异性腈纶纤维;所述经腈纶纤维4和纬腈纶纤维1的横截面为狗骨头外形;经腈纶纤维4和纬腈纶纤维1交叉纺织,相邻的两条经腈纶纤维4之间纺织有三条棉纤维3,每条棉纤维3先压住五条纬腈纶纤维1再穿过一条纬腈纶纤维1后再压住五条纬腈纶纤维1、依次循环;且每条棉纤维3的起压点不同;每条棉纤维3与每条纬腈纶纤维1的穿过点处纺织有竖起状的绒毛2。
[0023]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上面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了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24]因此,以上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加保暖性的德绒蚕丝被,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蚕丝被外套和位于蚕丝被外套内部的蚕丝被;其中:蚕丝被外套由经腈纶纤维(4)、纬腈纶纤维(1)和棉纤维(3)混纺而成;其中,经腈纶纤维(4)和纬腈纶纤维(1)交叉纺织,相邻的两条经腈纶纤维(4)之间纺织有三条棉纤维(3),每条棉纤维(3)先压住五条纬腈纶纤维(1)再穿过一条纬腈纶纤维(1)后再压住五条纬腈纶纤维(1)、依次循环;且每条棉纤维(3)的起压点不同;每条棉纤维(3)与每条纬腈纶纤维(1)的穿过点处纺织有竖起状的绒毛(2);位于蚕丝被外套内部的蚕丝被采用(100)%的柞蚕丝制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加保暖性的德绒蚕丝被,其特征在于:经腈纶纤维(4)、纬腈纶纤维(1)和棉纤维(3)构成德绒面料,德绒面料包括(60)%重量分数的棉纤维(3)和(40)%重量分数的经腈纶纤维(4)和纬腈纶纤维(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加保暖性的德绒蚕丝被,其特征在于:所述经腈纶纤维(4)和所述纬腈纶纤维(1)均为异性腈纶纤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加保暖性的德绒蚕丝被,其特征在于:所述经腈纶纤维(4)和纬腈纶纤维(1)的横截面为狗骨头外形。5.一种增加保暖性的德绒蚕丝被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以下步骤:步骤1:蚕丝被的制作方法:采用自动剥茧机剥茧,形成丝绵片,自动脱水后取出通风晾晒12h后晾干;在专用矩形拉丝操作平台上,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竺铝涛
申请(专利权)人:湖州蚕花娘娘蚕丝被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